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探析

2019-09-24 02:12吴颍
现代交际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大学生

吴颍

摘要:新媒体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覆盖广泛,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这是保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受侵犯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6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高校作为先进分子集聚地,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力者,意识形态工作必然要处于引领地位。因此,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刻不容缓。

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挑战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网民数量攀升,大学生占比数量巨大。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新媒体不仅能够相互沟通交流,而且能够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开阔视野。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这是新媒体发展的积极因素,其消极因素也不可回避。

第一,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先阵地,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的高频活跃分子,善于尝试学习新事物。以数字信息为载体的新媒体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虚拟性,传播形式具有多向性、实时性等特点,大学生可以积极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极易造成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新媒体增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阻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加深。

第二,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我国社会目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发展仍然表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社会资源配置不均衡,贫富差距犹存等。社会热点问题经新媒体传播后成为社会舆论,引起了很多关注。各种虚假信息、社会思想、错误言论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散开来。大学生分辨能力尚为薄弱,对这些新媒体信息缺乏理性看待和处理的能力,易使大学生受到干扰,甚至误入歧途,这些影响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

第三,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抗御能力带来严峻考验。西方国家把新媒体看作思想扩张的新“武器”。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事物能力快、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因此,高校成为国外反对势力渗透思想的主要场所。国外敌对势力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鼓吹“先进的西方观念”,使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恶意诋毁,扭曲事实并制造舆论混乱,企图引起社会恐慌。因此,新媒体对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极大威胁,防御外来敌对势力思想形势严峻。

二、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长久治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更复杂的局势,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是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层面极大改善,相应的人们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随着个体思想观念的自主性提升,新媒体的发展也对传统的教育、宣传工作造成极大冲击。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场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第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既要教授知识,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大学生树立高尚品格和远大理想。新媒体信息的多样化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面对鱼龙混杂的新媒体产物,大学生对其利弊缺乏理性的认知,高校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基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理论根本上使大学生能够抵御一切不良信息免受干扰,使大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力者。

第三,抵御国外意识形态渗透的需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媒介,西方国家新媒体技术手段超前,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利用这种无形的方式慢慢渗透,进而从思想上进行控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这一点,“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3],表明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与国外意识形态做斗争的必要准备。

三、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会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媒体时代就是面临的新情况之一,新媒体的发展决定了信息传播的不断革新以及社会多元思潮的涌现。因此,要加强党的领导,合理利用新媒体并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效进行。

首先,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组织引领。政治引领就是要明确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即坚定不移地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组织引领即加强党组干部对大学生的有效领导。高校各级党组织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量,肩负着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重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学生的实际认知思维相结合,教导青年一代分辨是非曲直,引导青年一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探知的积极性,增强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主要精神指导,大学生要遵照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应合理运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单项传输讯息的模式。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合理运用新媒体产物,以人为本,双向沟通,打造易于大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大学生关注主流媒体,运用多媒体课程学习历史、了解英雄人物事迹,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传递社会正能量,组织学生观看时政要闻等。2019年1月1日上线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聚合了新闻要闻、期刊、公开课、古籍、视频等资料,是强化理论和思想教育的创新产物,也是大学生不断探索的重要学习工具。高校通过各种新型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见解,了解大学生思维方式并正确引导,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最后,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一方面是对信息源的有效监管。对可控范围的新媒体信息中反马克思主义言论、错误思潮,虚假营销等进行筛选过滤,并实时监测,打造一个大学生的“保护伞”,为大学生营造生态新媒体环境。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应制度建设。结合高校网络运行机制,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并设立专门的新媒体监管和防卫部门,明确分工和责任管理。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就新媒体传播的各种社会热点信息,向大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并对大学生作出正确疏导,防止大学生思想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教育大学生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严以律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习近平思想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标题党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