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19-09-24 02:17胡元礼张岩
商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胡元礼 张岩

[摘 要] 通过建立“龙三角自贸区”促进龙江经济发展的理念自2014年提出之后,终于即将成为现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驗区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已经指日可待。如何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自贸区”发展之路是当前摆在龙江人面前最紧迫的头等大事。为此,提出了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优势、争取更多的开放政策,以实现“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的诸多建议。

[关键词] 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8-0013-02

我国政府在2019年6月28日至6月29日举办的G20日本大阪峰会上正式宣布了将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开放举措。为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东北部是此次自由贸易区扩容的重点。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龙三角自贸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对促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扩大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龙三角自贸区”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龙三角自贸区”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虽然名称提法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前者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之后,在李克强总理明确强调“自贸区”是可以复制的前提下,于2014年针对黑龙江省提出的发展战略构想。都是旨在黑龙江省内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从而扩大黑龙江省的开放程度,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

(一)龙三角自贸区

“龙三角自贸区”是基于对黑龙江省、尤其是对哈尔滨新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哈尔滨新区为中心在黑龙江省内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通过分析“龙三角自贸区”实施的可行性、挖掘“龙三角”及周边地区的产业优势与产业潜力、结合黑龙江省省情,选择适合黑龙江省设立自贸区的具体发展和运作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二)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国务院及黑龙江省政府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以及对外开放的需要全面综合考虑而提出的。总面积为119.89平方公里,包括三个片区:(1)哈尔滨片区(79.90平方公里)。由松北区、利民开发区组成。四至范围:东至东三环路、南至松花江、西至王万铁路线、北至宏盛路;(2)黑河片区(20.00平方公里)。由大黑河岛、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二公河工业园区、黑龙江大桥桥头区、联检区组成。四至范围:东至黑龙江大桥口岸联检区,南至白松路南侧,西至船艇大队围墙东侧,北至大黑河岛;(3)绥芬河片区(19.99平方公里)。由边民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组成。四至范围:东至国门边境线,南至南环路、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十八街,西至国家森林公园,北至向阳街、滨绥铁路。

二、“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选择的思考

截至2018年,中国先后共设立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浙江、重庆、四川、陕西、海南等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每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龙三角自贸区”应根据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有所创新、形成特色。

(一)国内外不同时期形成的自贸区发展模式

1.三级管理模式。“龙三角自贸区”的空间跨度较大,不适合中央直接管理,需要采取中央、地方和园区的三级管理方式。即中央政府部门授权建设自贸区并对自贸区进行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在自贸区设置日常管理机构,维持自贸区的日常运行;而具体的运作事宜由自贸区的管理部门负责。

2.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通关监管服务模式能够整合海关、口岸、商检和税务等管理流程,创新关检机制,进而促进商品进出口。

3.离岸金融业务模式。即积极建立与自贸区相配套的外汇金融管理机制,从而为跨境融资与投资提供便利;注重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自贸区的发展;加强重视金融租赁业务。

4.外商投资模式。即扩大金融服务、物流快递、航空运输、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投资,放宽投资要求和经营范围限制,营造平等的投资市场环境。

5.物流配送、转口集散模式。港口装卸、货物储运、货物商业性加工和转运性加工,进行货物集散转运。

6.出口加工兼容物流集散模式。以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

7.保税仓储模式。以保税为主,免进口税,允许再保装、分级、挑选、抽样、混合及处理。

8.贸工结合以贸为主模式。以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为主,以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为辅。

9.商业批发零售型模式。进行商品展销和开展零售业务。

10综合发展模式。以上各种不同模式的有机结合。

(二)“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选择应坚持的原则

“龙三角自贸区”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从实际出发,不拘拟于现有的固定模式,不能受固有模式条条框框的束缚,要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条件打造自己的模式,在建设中不断去改进和完善。

在自贸区的管理上,“龙三角自贸区”应选择三级管理模式,实现有效、高效的管理;在重要的口岸和海关,“龙三角自贸区”应采取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形成公开、透明的自贸区管理体制,简化通关手续,促进服务、商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此外,要综合运用离岸金融业务模式和外商投资模式,为跨境结算、融资和投资提供便利,做好事后服务与管理工作。

总之,黑龙江省要积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制造业优势、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龙三角自贸区”发展模式创新的举措与建议

研究“龙三角自贸区”创新发展模式,必须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借鉴其他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在已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最终形成适合黑龙江省的发展模式。

(一)以对俄经贸合作为轴心,打造东北亚内陆贸易重镇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拥有25个对俄边境开放口岸,而且是我国对接东北亚的重要战略省份,具有得天独厚、无法匹敌的地缘优势。“龙三角自贸区”应利用其无法替代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对俄、对东北亚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争取将“龙三角自贸区”打造成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门户。

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群,虽然规模较小,但发展基础相对雄厚,产业基础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优势明显。“龙三角自贸区”的建设应充分挖掘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与产业潜力,扩大与邻近国家的贸易规模,促进多边合作共赢。

(二)以哈尔滨新区为中心,打造东北亚金融开放市场

支持银行业加快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商业银行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允许外资银行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子行、分行和专营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专业子公司。

推进证券业创新发展。支持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民币境外证券投资等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个人按规定投资境内外证券市场。允许外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外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自贸试验区所在地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式设立跨境人民币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投资业务。

完善保险产业链。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保险公司或分支机构,以及为保险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保险经纪、保险代理、风险评估、损失理算、法律咨询等专业性保险。

促进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机制,建立行政審批联网监察系统,实行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积极争取国家“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三)以绿色食品资源为基础,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黑龙江省依托黑土地拥有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在国内独一无二。不仅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林产品、水产品的品质也具有绝对的竞争力。以此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法合规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势在必行。

(四)以“互联网+”为契机,打造现代跨境电商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大环境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的跨境电商取得了较快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俄速通”企业为龙头的跨境电商群。与其他内陆省份相比较,黑龙江省的跨境电商发展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并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龙三角自贸区”可以将发展跨境电商作为打开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局面的切入点,大力扶持跨境电商企业,吸引国内外的产品和企业入驻黑龙江省,壮大自贸区的经济开放基础。

(五)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引领,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格局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冰雪文化、森林资源、避暑圣地、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旅游在国内独具特色。要争取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的优惠政策。以旅游服务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建设文化服务贸易基地,扶持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六)努力争取更多的扩大开放政策,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自贸区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政府、自贸区管理协调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三年左右”的试验期,向中央争取更多的开放政策。

“龙三角自贸区”建设初期必须选择与黑龙江省省情相符合的发展模式,同时还要借鉴国内其他自贸区发展的经验,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不断地创新,把国家给予自贸区的政策用好用足,大刀阔斧的整合资源、梳理政策、优化制度,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内陆欠发达地区自贸区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庆强.国外自贸区发展经验比较及上海、天津自贸区建设政策探讨[J].上海经济,2016(2):35-42.

[2]韩民春,张燕玲.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价格月刊,2018(2):51-56.

[3]张孝静.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下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4]刘杰锋,牟洪波.黑龙江省实施中俄自贸区战略的路径与对策[J].奋斗,2015(3):28-29.

[5]董博雯.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及指导[J].商业经济,2018(8):14-17.

[6]冯志峰.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归纳、问题检视与复制方法[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7):8-13.

[7]沈爱明.辽宁自贸区背景下锦州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6):106.

[8]杨春媛,梅德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四川自贸区建设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9):146-14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