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对肺癌化疗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9-09-25 07:52应伟李程江波王兴远周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肺癌量表化疗

应伟 李程 江波 王兴远 周伟

(广安市人民医院,广安,638000)

肺癌是对人群健康及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杀伤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但易引起恶心、脱发、食欲减退、疲乏、失眠等不良反应,严重降低其生命质量。相关研究表明[1],50%以上肺癌患者同时存在疲乏,睡眠障碍及疼痛的集群现象,严重影响预后。常规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作用有限,本研究将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45.15±4.34)岁;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19例,其他9例;TNM分期:II期8例,III期16例,IV期1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24±4.39)岁;病理类型:鳞癌12例,腺癌21例,其他8例;TNM分期:II期9例,III期14例,IV期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肺癌诊断标准[2],经病理诊断确诊;2)年龄18~70岁;3)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4)首次化疗者;5)近1 d出现过睡眠障碍、疼痛、疲乏症状;6)具备正常语言沟通能力;7)意识清楚,无认知、精神障碍;8)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9)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时予以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出院后第1、2周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症状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提醒下一次化疗时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使用症状群管理方案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症状群管理方案:以《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癌因性疲乏最新进展-NCCN(2018)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读》《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基础制定基于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管理方案,并由癌症症状管理专家对管理方案进行审核,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后,最终确定管理方案。2)方案实施:患者入院即向患者发放症状群管理手册,管理方案如下:a.症状知识:向患者讲解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相关知识及原因,告知出现上述症状的普遍性,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规范镇痛药使用,并进行睡眠卫生教育。b.营养运动干预:按照食物多样化、蔬果配比均衡化、主食品种合理化以及选择安全油脂的饮食原则进行营养干预;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适量、身心共同锻炼原则每周进行5次中强度运动锻炼,如有氧运动、太极拳、慢跑等,并告知注意事项。c.技能方法干预:1)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气球法呼吸;2)放松和想象训练:为患者播放伴有轻音乐的音频,指导其放松全身肌肉,让患者根据音频讲述内容想象自己处于音频描绘的场景中。放松时配合深呼吸,想象自己处于蓝天、白云、海滩等意象中。3)刺激控制:向患者讲解刺激控制原理和依据,并提合理建议,使患者恢复或增强床与睡眠的联系。4)管理方案日记:每周,让患者至少有5 d使用管理方案中内容对自身症状进行管理,在自己选择的方法和时间页面做好标记,并记录时长。5)建立微信群:建立家属和患者微信群,每日早晨发送群通知,告知患者按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症状群进行管理,并推送相关内容,并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

1.5 观察指标 1)疲乏、疼痛、睡眠质量:采用RPFS评估疲乏程度,量表包括感觉、情感、认知及行为疲乏4个维度,轻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分,重度疲乏7~10分。采用BPI评估疼痛程度,让患者对过去1 d内最剧烈、最轻微、平均、现在4个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深。采用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量表包括主观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7个维度,分值范围0~21分,得分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2)生命质量:采用EORTC QLQ-C30评估干预3周生命质量,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为功能领域(角色、躯体、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症状(疼痛、疲倦、恶心呕吐症状)、单一症状量表(腹泻、失眠、便秘、呼吸困难、纳差症状),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症状和单一症状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疲乏、疼痛、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RPFS、BPI、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RPFS、BPI、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观察组功能量表和总体健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和单一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化疗作为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虽能杀灭癌细胞,但会损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良反应严重。多数肺癌化疗患者会出现劳累、恶心呕吐、厌倦等主观感受,即癌因性疲乏,其原因可能与肿瘤本身及治疗引起的恶液质综合征、贫血、睡眠紊乱及营养不良有关[3]。赵娜[4]研究报道,肺癌患者易发生睡眠障碍,其原因与疾病症状和放疗引起的情绪应激有关。受疲乏、睡眠障碍影响,患者放疗效果欠佳,生命质量低下。

常规护理干预由于护理工作被动,护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个体化,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效果效果欠佳。症状群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案,该方案的建立是以患者出现症状的种类、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为基础,通过评估症状,提出科学护理干预项目,其护理终极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疲乏、疼痛、睡眠不安是肺癌化疗患者的多维度症状,其发生与疾病本身、治疗、焦虑有关,3种症状同时存在,并相互关联[5]。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中症状知识讲解能够提高患者的症状相关知识,并纠正其患者错误认知,通过呼吸训练、放松和想象训练、刺激控制等技能干预,促进患者自我护理实践,从而有效管理症状群内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高绒[6]研究证实,放松训练可使患者大脑皮质处于低水平唤醒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营养干预可为患者提供科学饮食干预方案,保证机体摄入足够营养,对增强免疫力,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有积极作用。运动干预可减轻因肌力水平低下所致的疼痛及肢体僵硬,有利于患者体力恢复,从而减轻疲乏。张营[7]等研究提示,有氧运动联合肌肉放松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疲乏程度,提高生命质量。基于群内症状的相互作用,只要其中1个症状缓解,其余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3周RPFS、BPI、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疲乏、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通过提高患者症状相关知识,学习缓解症状相关技能,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控制感及力量感,提高其生命质量。通过建立微信群,护理人员每日提醒患者,并在群体为患者解答疑问,护患交流得到增强,患者有更高的社会支持感,生命质量更高。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中,功能分量表和总体健康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症状和单一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癌量表化疗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跟踪导练(二)(3)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