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工匠型”食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9-25 07:39陈铭中钟旭美朱碧宁敖菲菲
山东化工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工匠导师校企

陈铭中,钟旭美,朱碧宁,陈 勇,敖菲菲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66)

目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推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要求和鼓励的做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工匠精神”是2016年我国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导向,今后“工匠精神”将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它标志着生产加工领域进入了一个以质取胜的崭新时代,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就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呈现。因此,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主线,塑造“工匠型”食品类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培养食品领域人才的趋势和需要,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迫切需要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1.1 总体现状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经历了2013年提出现代学徒制理论探索、2015年开展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2018年提倡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是高职类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现代学徒制将职业教育相与企业相融合,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岗位育人、工学交替,学生既是学徒,又是企业职工,真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布局,截止2018年11月,批准了三批共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480多个专业点,9万余名学生学徒直接受益。在国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厅的推动下,各省市的高职和中职院校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结合具体企业,不断摸索和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企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案例,促进现代学徒制在全国的开展和发展,其中广东省拥有众多企业存在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方面引领了全国,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一个典型,在全国率先与企业成功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随后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一些政策,把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的重要标志,列入“创新强校工程”考核范围,明确了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政策指引,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对全国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产生了积极作用。2018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名单,全省共199个专业点开展2018年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

1.2 本校现状

我院是地方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培养符合地方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具有“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特点,体现我院的办学宗旨,与我院办学理念一致。因此我院从领导层到基层都十分重视,并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学徒制教育背景下,将其培养人才理念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相结合,谋求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突破。学院从政策上给予各专业大力支持,承诺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专业,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并给予相当的自主实施权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国内人才培养改革趋势高度一致,将有利于推进我院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现代职业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努力的将新的教学改革模式、方法、理念引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和经验。其中“信息化教学在现代学徒制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方法应用--以食品生物化学为例”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立项为校级教改项目。2017年1月,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是我校第一个试点专业。回顾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成果应用中发现,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创新能力也增强了,近几年参加省内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专业的招生情况也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这与我们专业实施的教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2 工匠型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化,对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熟练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国家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位置,要求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要进一步对接产业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地方企业联合办学,增加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大量所需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匠精神,是指具备精湛的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高尚的品行和素养,工匠精神源于职业,又高于职业[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需要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表现为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而且包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工业化历史进程看,几乎每一次引起产业变革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催生着各行各业的探索者和发明家,推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众多奇迹。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忽视了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学徒制与工匠结合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内容,集中在2016年以后,比如李民《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推进研究》,对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分析,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打造、教学环境的创设及制度规范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及推进路径,提出一定的看法和建议;莫小芳《现代学徒制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阐释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探索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食品人才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时代产业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我校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本校率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阳江喜之郎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也符合该公司的产业发展需要,双方积极主动,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工匠型”人才培养,将可以较好地结合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凸显高职类人才培养定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努力探索问题、克服困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实现工匠型食品人才的培养。

3 探索现代学徒制“工匠型”食品人才的措施

3.1 凸显校企“双主体”,共同推进“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作为联合培养主体,围绕“工匠型”食品人才培养主线开展教学与实践,见图1。由图1可知,校方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企方主要集中在岗位技能实践和岗位素养的培养,工匠精神是双方追求的核心点,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实现培养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实现该目标,校企双方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校企合作平台-喜之郎食品学院,通过该平台进行校企双方软硬件结合,合理配置双方优势资源,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使其行之有效,以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规律为依据,以食品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为根本,探索人才培养环节过程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岗位任务的关联,最终形成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融为一体的“工匠型”培养体系,不断解决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为更好践行“工匠型”人才培养,实施“工匠型”导师思路,在导师开展课程或实践过程中,体现“精益求精”的做法、“严格谨慎”的态度、“爱岗敬业“的职业操行;与时俱进,融入食品行业的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自身创新,指导学生创新,言辞结合行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制定“工匠型”考核要素,指导学生技能,传递工匠要素。举办典型工匠讲座,邀请行业能工巧匠就自身的成长历程进行案例宣讲,树立典范。通过多渠道的宣导和实践,根植“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人才需求满意度。

图1 工匠型食品人才培养主线框架

3.2 “工匠型”双导师管理制度的落实

以互聘、教师培养和考核为核心,加强教师选拨,强调选聘校企“双源头”的专兼教师,强化“工匠型”双导师制队伍建设[3]。在喜之郎食品学院框架下,聘任爱岗敬业、执教能力强、职业技能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为现代学徒制教师。教学任务由校企“双导师”共同承担,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交互探讨与交换意见,联合开发教案和教材等教学资料;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工匠型”双导师教师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拔标准、流程、责任与义务、奖励等;规定定期选派导师参加职业培训、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开展讲座和研讨会,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国家级省级培训、提升学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队伍[4]。实施学校与喜之郎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互聘互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评选和奖励优秀实习导师和师傅,构建重视人才、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合作企业形成定期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驻校担任学校的兼职上课老师和校内实训指导老师;学校将专任教师的爱岗敬业等工匠要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喜之郎公司将师傅的精益求精等工匠要素和承担教学任务纳入员工考核内容。

3.3 研制现代学徒制“工匠型”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一个专业的核心教学文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践行工匠型人才培养环节,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要有普通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同时凸显工匠要素、现代学徒双重身份、岗位培养的特征,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和核心,“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岗位成才为实现手段,分解课程内容,构建岗位任务,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无缝衔接,编制出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专业教学标准,为工匠型人才培育奠定基础,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遵循“来源于岗位要求、应用于岗位实践”的原则,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内容与技能要求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按照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和工匠型人才培养理念,将课程标准制定分为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四个层面,将技能工作岗位内容与技能要求分解展开,融入素质教育,合理规划出教学内容,安排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最终完成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制定[6]。

3.4 构建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工匠型”考评体系

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工匠精神,塑造工匠精神是实现“工匠型”人才的唯一途径,要体现在培养的全过程。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过程,都应该不断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做事、专注做事和思考做事的行为习惯[7]。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深化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构建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段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喜之郎公司联合招生,让学生按照“六期三习”培养周期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与实践,建立现代学徒制“工匠型“的成绩考核体系[8]。由该体系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情况。喜之郎食品学院组织研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食品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喜之郎公司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食品专业喜之郎公司现代学徒制的考核体系,保证该考核具有客观和有效性。根据考核体系规定对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进行细化考核,校企双方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工匠型”人才的特点,分析学生塑造“工匠精神”的干扰因素,探索职业岗位目标要素与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判别学生学习、工作的态度和可塑性,促进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做事、吃苦耐劳、善于总结、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强化过程管理与考核,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导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组成,最终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考评目标。

3.5 引用信息化手段管理

学校或企业开展学生培养过程中,双方派驻学校老师或企业导师进行教学与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技能掌握状态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受制于导师数量有限,这方面的付出多,但效果却不理想。本专业针对如此现状,引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9],充分运用微信APP,同时购买专业的监控、考核和评价为一体的应用软件,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或实践状态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时掌握学生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和实践,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4 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我院与阳江喜之郎公司在喜之郎食品学院平台下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4.1 根植“工匠精神”于学生的思想认可和行为惯性

对于现代学徒制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对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素养的重要性、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渴求等相关内容是模糊甚至是曲解的,如何使这些学生认同并为之而努力是有难度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涉及到整个培养目标的成败。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可以通过以赛促教、课堂教育、主题活动、榜样引领等,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进行专业技能大赛时,发布比赛方案,把参赛选手的技术技能和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心专注、协调合作、创新创造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作为评分的重要内容,强调“学生身上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工匠精神打分的重要依据”,明确指出“企业期望能够选拔出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兼备的人才”。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导师结合新的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专注于该门课程理论内容和课内实验技能学习,善于设计和实施新的实验方案。构建“工匠型”课程,以社会产业需求和专业动态为创新出发点,瞄准市场,突出“就业为导向”,精准设计课程内容和环节,融入企业对过程监控或产品“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让“工匠精神”成为行为习惯或追求。

4.2 “工匠型”双导师团队的构建与发展

校企双方合力建立和完善“工匠型”双导师团队,注重专业带头人与骨干导师工匠化培养和选拔,造就学校、企业互补互强,同时有教学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复合型导师,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有奖励机制,保持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派成绩突出的导师参加培训专业培训,逐步实现专任教师师傅化,企业师傅教师化,实现产教融合、科研合作,促进产学研水平的提高,完善和提升“双导师”带徒的能力,更好服务学生培养工作。

4.3 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工匠型”双向评价,促使职业技能提升

工匠型学生的培养,就要科学有效地制定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一丝不苟完成各类任务的成绩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导师致力于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习行为和实践技能等的考核,促进学生的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提升,毕业时具备一定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4.4 完善学生校企双重管理

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工匠型”食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均为主体,具有同等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双方在喜之郎食品学院平台,分有校企领导沟通层次、校企对应部门负责人沟通层次和执行环节的秘书与助理,还设立了校企合作辅导员、学徒制班班主任,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全过程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动态,每两周定期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找到解决的办法,难解决的或影响比较大的,报告上级,通过校企领导沟通协商解决。统一奖罚制度,共同实施,共同监管。

4.5 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融合

为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融合,校企双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理论够用、技能够强、行业企业所需”的“工匠型”食品人才培养主线,做好专业特色课程和企业特色任务的有机衔接,把企业的“工匠”引入课堂,让学校骨干教师进驻企业,双方导师清楚学校和企业需要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后续发展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教授内容。

5 结论

工匠精神是实现个人成长成才、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是政策所指、市场所需。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工匠型人才培养很好的载体和模式,本校食品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围绕“工匠型”人才培养思路进行高职教育,校企双方合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合产业新动态,勇于创新,一定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社会满意和学校自豪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食品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工匠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工匠赞
爱情导师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