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2019-09-25 06:03王芳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汀组瑞舒伐心肌病

陈 程,杨 洋,王芳芳,任 蓓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3.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科)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出现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同时合并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的心肌病类型[1]。近些年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未阐明。小规模临床研究提示,短期应用他汀类抗炎药物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但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收益尚有待探讨[2]。为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他汀类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CICU收治的DCM患者40例。入选标准:⑴符合1995年WHO对DCM的诊断标准[3];⑵经过心衰常规治疗(限盐、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行性加重;⑶近3月未应用他汀类及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患有肿瘤、精神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未得到控制的甲状腺疾病,近期手术或感染、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将4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进行限盐、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心衰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规格:每片10mg)5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液指标:DCM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空白对照组于体检时),用于检测以下指标。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自武汉优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⑵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应用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测定。⑶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等血生化指标:应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公司)测定。

1.3.2 心脏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公司)进行检测,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VEF。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差值[M(Q)]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人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年龄、BMI、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CM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IL-1、IL-6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IL-1、IL-6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

表2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

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TNF-α(pg/ml) IL-1(g/ml) IL-6(pg/ml) IL-10(g/ml)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 20 38.6±5.8 437.6±17.9 16.7±3.9 5.1±1.4治疗后 20 33.2±4.9a 400.1±12.7a 14.3±2.8a 6.8±2.3a t 2.410 7.249 2.013 -2.259 P 0.027 0.000 0.049 0.037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20 39.1±4.7 440.1±20.7 16.4±3.1 4.9±1.2治疗后 20 38.4±2.4 432.7±14.8 15.7±4.1 5.1±3.1 t 1.013 0.627 0.694 0.247 P 0.324 0.539 0.516 0.808

2.3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后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2.4 安全性分析 治疗前,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s )

表4 瑞舒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s )

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 ALT(U/L) AST(U/L) Cre(mol/L)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 20 4.88±1.21 1.32±0.24 1.82±0.41 3.62±1.06 14.55±6.13 18.48±4.02 94.2±23.4治疗后 20 3.42±1.33a 1.27±0.72 1.90±0.58 2.49±0.83a 15.94±5.18 18.67±6.68 93.4±27.1 t 3.213 1.035 -1.112 4.003 -1.943 -0.529 1.412 P 0.034 0.311 0.325 0.001 0.057 0.616 0.17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20 4.78±1.34 1.37±0.13 1.76±0.28 3.58±1.38 14.34±5.23 18.03±3.27 94.0±26.6治疗后 20 4.69±1.09 1.38±0.18 1.73±0.17 3.49±1.15 14.23±6.01 18.42±2.97 94.5±30.2 t 0.678 -0.098 0.523 1.884 0.087 -0.493 -0.081 P 0.721 0.961 0.692 0.162 0.889 0.712 0.860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DCM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细菌感染、免疫损伤等因素相关[4]。近些年研究显示,DCM患者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抗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相对不足,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出现免疫紊乱[5]。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TNF-α、IL-1、IL-6、IL-10与DCM的关系密切。TNF-α可以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影响细胞外基质、激活RAAS系统及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影响心脏功能[6]。IL-1能够影响心房肌小梁的收缩与舒张功能[7];IL-6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还能刺激免疫细胞分化、增殖,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8];IL-10作为抗炎症细胞因子的代表,在DCM患者体内水平相对不足导致抗炎症作用减弱[9]。本研究中,DCM患者(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的TNF-α、IL-1、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健康体检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提示DC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炎症因子水平异常。

瑞舒伐他汀作为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可以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外,还能够抑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等炎症因子,发挥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10]。本研究亦证明,DC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TNF-α、IL-1、IL-6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抗炎症作用有关。本研究还显示,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月后,患者肝、肾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提示DCM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DCM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其抗炎作用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短期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远期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汀组瑞舒伐心肌病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