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将己命换民心

2019-09-25 06:14赵青
当代党员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司务长綦江纸币

赵青

編者按: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总书记说:“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国人民也不忘初心。”

缅怀先辈,不忘初心。为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7月15日至18日,CQDK全媒体记者重走长征路,奔赴重庆市綦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探访长征遗迹,瞻仰红色遗址,用笔和镜头记录了这组感人的革命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望烽火岁月,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在綦江区石壕镇,这首民谣流传已久。

民谣所颂,正是红军严明的纪律。

1935年1月21日,红一军团主力8000多名战士,从贵州松坎出发,宿营綦江石壕。按照军委部署,部队拟于次日开拔,经良村等地进军赤水。

宿营当天,一部分红军战士来到渝黔交界处箭头垭休整。战士们向百姓借用了炊具,用苏区纸币向他们购买了物资。

部队开拔时,有战士反映,借用百姓的物品尚未来得及归还,老百姓手里的苏区纸币未兑换成银圆。那时候,在綦江,苏区纸币难以流通。

得知情况后,部队决定,让一名司务长和两名战士留下,清点、归还借用物品,用银圆兑换百姓手里的苏区纸币。

当司务长和两名战士走到箭头垭赵家,正准备归还沥米用的筲箕时,遭遇一群盐防军(当地盐商雇佣的民团类武装)围攻。敌众我寡,交战之中,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伤。

随后,为掩护负伤战友突围,这位红军司务长身受重伤,不幸落入盐防军之手。

盐防军将司务长随身携带的饭盒、筷子、银圆、苏区纸币搜刮一空,并用绳子把他紧紧捆住,要他交代姓名、职务、组织情况、行军路线等信息。无论盐防军怎么拷问,司务长始终闭口不谈。

见此情景,盐防军对司务长施以“搬地均”“灌石灰水”“踩杠子”等酷刑。尽管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司务长依旧坚贞不屈,不透露半字。

当天晚上,一无所获的盐防军决定,把司务长押送到石壕镇龙门村(现长征村)一处名为牛角尖的地方。而后,他们把司务长吊在村民赵兴伍家旁的一棵老桑树上,脚尖触地,整整一夜。

那时候,寒冬腊月,山风凛冽。看见伤痕累累、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村民赵兴伍不忍心。趁着盐防军躲在屋内烤火取暖,他从家里盛了一碗饭菜,偷偷给司务长送去。

司务长手脚被捆绑,赵兴伍便用筷子将饭菜喂到他嘴边。可司务长却不愿张口,他悄悄对赵兴伍说:“老乡,我不能乱吃你们的东西,要是被发现了,会连累你们的。”

第二天,依然问不出半点信息的盐防军失去了耐心,将司务长杀害。就义之前,司务长高喊着:“红军万岁!”

后来,当地好心老乡将司务长的遗骸就近掩埋。上世纪60年代,原綦江县石壕区羊叉乡政府在司务长牺牲之地修建起了红军烈士墓。1981年,他的遗骸被迁葬于石壕红军烈士墓。

然而,这位司务长姓名叫什么,至今不得知。

直到2005年,綦江县(现綦江区)红军长征纪念馆根据红军作战记录,走访当地老人,才逐渐求证出那位牺牲的红军战士是一名司务长。

虽然司务长的名字未能留下,但在人们心中却刻下了这样一个闪光的名字——红军。

如今,在綦江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有一片碑林,是人们为缅怀红军而建的。其中,有一块石碑上,书写着当地百姓对红军司务长的缅怀:“撤离顷刻值千金,宁舍千金为一针;知否英雄遗意重,拼将己命换民心。”

猜你喜欢
司务长綦江纸币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师长卖马
前进中的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消失的纸币
猜纸币
猜纸币
刘司务长
市针灸学会组织“綦江行大型义诊活动”
綦江区加工型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师长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