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路”理念在内蒙古省际通道中的应用

2019-09-26 06:28
山西交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公路

李 刚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0 引言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低碳公路的建设。

该项目穿过多处自然保护区及农田草场,景观独特,多民族聚居,践行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打造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是项目特殊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工程自身技术问题的现实需求,是应对沿线较为突出的环境压力的客观需要。

1 工程概况

二广高速公路集宁至阿荣旗联络线草高吐(通兴界)至乌兰浩特段是内蒙古省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突泉县、科右中旗、乌兰浩特市。起点位于草高吐附近,与查白音他拉至草高吐段顺接,终点位于省际通道科右前旗收费站处,与乌兰浩特至扎兰屯段高速公路起点顺接,路线全长158.602 km。

2 绿色公路内涵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1]。绿色公路应该具有全寿命、全要素、全方位的“三全”基本特征:

a)全寿命周期 绿色公路建设应体现在其建设、运营、养护、重建等寿命周期各阶段。

b)全要素 绿色公路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方面要素,整合为8个方面的内涵: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生态友好、景观优美、安全耐久、高效智慧、服务多元及协调发展。

c)全方位 首先,绿色公路不仅自身的建设运营维护要绿色,还能够为绿色运输、安全运营、沿线区域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其次,绿色公路不仅包括路面工程要绿色,也包括桥梁、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等的绿色。

3 实施方案

3.1 生态选线

沿线重要的水源地、风景区、规划区和居民密集区应尽量予以避让,总体设计阶段,需要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选线设计,使沿线环境质量尽可能保持在道路建设前的水平,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路线设计时,把环境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敏感点,对于无法避开的,在设计时应积极提出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3.2 集约利用通道资源

既有省际通道作为一条未封闭的一级公路,为沿线群众生活、生产等提供了交通便利,实施高速公路改造后,依赖既有“省际通道”交通往来的沿线群众交通出行将被隔断,为解决沿线群众交通出行问题,体现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于地方群众的原则,本项目设置了完善的地方交通路网,为沿线群众提供出行便利,降低高速公路升级改造后对沿线群众生活、生产等出行所带来的影响。在进行辅道设计时,本着以下的原则:

a)根据项目区域路网布局、沿线村镇及厂矿分布情况,合理组织和规划沿线交通网络。

b)在研究区域现有路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相关区域的远期规划,尊重地方政府意见[2]。

c)尽可能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改造,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d)根据村镇的分布情况和辅道使用功能,合理选用设计标准[2]。

该项目辅道推荐方案全长166.406 km,其中利用巴鲁线(X431)、巴乌线(X430)和村村通道路改扩建共计153.406 km,新建10.165 km。充分利用了地方道路的通道和既有道路资源。

3.3 原生表土植被再利用

表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含有丰富的种子库,包括各种营养元素,因此将路基表土进行剥离与利用,对公路的取、弃土场进行复垦,可提高土地种植率,有利于缓和高速公路建设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利于稳定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构建和谐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植被恢复与土地复垦成效、防止沙漠化的加剧具有重要的意义[3]。

该项目主要将路基建设过程中对林地、农田、果园的清表土,用于互通立交区、路基边坡及取、弃土场等的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也可作为农田复耕复垦、鱼塘回填、临时场地地面建设,或者考虑各标段之间的土方调配,甚至进入市场循环利用等。项目沿线途经了较多的农业用地以及毗邻了较多的风景名胜区,因而有条件开展表土资源的收集和再利用工程。

3.4 绿色生态防护技术

为减少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对挖方边坡最大限度采用生态防护技术来维持、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结合不同的坡面性质、地质情况,兼顾良好的景观形成,以科学性、艺术性、可行性为目标,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在确保边坡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需要,又能与原有生态景观有机结合,保证了生态防护的效果。

通过路堤边坡防护和路堑边坡防护综合治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路基范围内的植树、植草绿化,可补偿因占压而砍伐的树木,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5 路面材料回收利用

针对路面病害处治,在进行改扩建既有路面改善病害处治设计时,积极考虑采用合理的路面再生方案。充分发挥既有旧路的作用,同时避免产生大量的路面废旧材料。为了减少既有路面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在本项目中将既有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充分回收利用,挖除的沥青混凝土旧料和基层旧料分开集中堆放,将沥青混凝土旧料、基层旧料、石屑和水泥按一定的配合比掺合进行沥青混凝土再生。根据国内相关工程中多条改扩建路段旧路面再生利用的经验,结合本项目既有路面改建方案,考虑将沥青混凝土旧料再生后作为辅道新路面结构层进行利用,以达到对既有路面材料的充分利用。

3.6 胶粉沥青的使用

采用胶粉沥青可以充分地利用废旧资源,保护环境。但是胶粉沥青造价较高,全线在面层采用会带来较大的投资压力,本项目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在新建段的面层与基层之间,改建段的原路面和加铺层之间,设置1 cm厚的橡胶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

3.7 拆除的混凝土材料利用

本项目需拆除大量的既有结构物,桥梁改建拆除既有桥梁护栏及边板圬工料,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成分是配筋率很大的钢筋混凝土,体积很大,经处理钢筋可回收,混凝土块可成为集料。同时,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建设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本项目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建筑垃圾用于路基路面的修筑,减少建筑垃圾的废弃,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3.8 桥面径流收集与处理

项目沿线跨越小额木特河及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了减少对原有河流的污染破坏,项目均以桥梁方式跨越河流,并在设计阶段考虑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线路对河流及水生生物的危害。并在跨越水体的桥两端设置警示标志,降低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桥梁采用集中排水避免散排,桥面径流经过竖向排水管集中收集至纵向排水管,最后沿着桥墩通过排水管收集至油水分离池,经过沉淀以后方可排入河中。

为避免运营期运输危险品及事故处理污染物流入河内造成严重污染,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桥下油水分离池同时兼顾事故收集池功能。

3.9 交通设施资源再利用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将道路两侧标志全部拆除,拆除的标志利用于低等级公路或做为临时安全设施;道路两侧护栏需全部拆除,现有波形梁护栏做为临时安全设施。

3.10 生态取土场技术

本项目沿线为平原微丘区,避免取土深取,采用分散浅挖,采用挖平低矮山丘,避免挖空,对造的平地予以绿化,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

3.11 永临工程结合

项目便道设计结合地方通村道路进行,尽可能工后提供给地方使用;桥梁预制场与互通立交设计施工相结合,统筹合理安排工期,循环使用,减少重复建设。

施工便道,应结合地形条件,尽可能将施工便道布设在永久占地范围之内。

3.12 基于互联网支付的不停车收费系统

以车牌识别技术为载体,基于“车牌识别+移动支付”的手机缴费方式。感应识别设施将迅速捕捉并精准识别车型、号牌、颜色等车辆特征信息,通过与云平台的实时核验后快速放行车辆,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再按实际路径从用户注册账户中扣减相应费额,不停车手机移动支付既不要现场办理、安装设备,也无需停车等待,实现非现金支付。

4 结语

打造绿色公路体系,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耗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环节。实施绿色公路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科技创新、深入挖潜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推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降耗,全面落实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要求,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各项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省际通道”设计过程中绿色公路理念的应用分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公路建设成果。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绿色公路”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第九章 沥青湖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用艺术修补路面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跟踪导练(四)2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