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

2019-09-26 12:27张得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论修养视野新课改

张得勤

我们发现,同样的文本让不同的老师来上,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同样的文本,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这个老师认为需要教学的内容,那个老师却并没有涉及,那个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这个老师却并不认同。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学识修养不同,他们教学中发挥也不一样,学生的收获也就不一样。尽管有教学参考书的指示,似乎教学内容是统一的,但是由于教师不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同,教学时所教授的内容也就不同。同样的一个文本在不同的老师的手里,就显出不同的教学价值。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数理化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确定的,唯独语文的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得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具有很大的区别。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了教师教学发挥极大的空间,也给语文教学巨大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学的魅力就来自于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语文教学的内容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视野。

那么,什么是教学视野呢?教学视野不是别的,是教师的专业视野与教育教学视野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视野体现在教师在处理文本,处理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的他的教学眼界和教学视域。

教师的教学视野越宽,他们的课堂教学的空间就越大,效果就越好。相反,教学视野狭窄,必然使教师的教学拘谨有余而活泼不足。

教学视野宽广的教师,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能够举一反三。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状态等都会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放开学生,站在高处审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画龙点睛的点评,给学生以巨大的启发。教学视野宽广的教师他们看起来漫不经心,不会拘泥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巧,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他们更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他们总能够从学生的一鳞半爪中捕捉到教学的资源;他们总能够从学生提供的一些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的信息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他们总能放开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够收拢学生;他们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的动向;他们善于从文本中提取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化作有价值的教学的内容;他们总能够很快地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些教学视野开阔的老师他们在教学中常常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亲切;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感到赏心悦目。

教师的教学视野决定于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育视野来自于他的理论修养,还来自于其专业理论修养。一般来说,教师对教育的内涵理解越深刻,他的教学视野就越宽阔。

其次,教师的理论修养使得教师的教学视野更广阔,同时理论修养使教师教学变得更有底气。

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学习别人的方法,借鉴别人的方法,使用别人的方法,它们使用起来显得是那样的别扭,生硬,最后还大骂这些方法,说是什么骗人的鬼把戏。其实,问题不是出在方法上,而是在他們自身。他们只知道学习方法,却不知道学习方法背后的理论。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些简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理论的化身。因为他们对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撑不了解,不认识,所以,邯郸学步,忘了自己的,别人的也学不到手。新课改十几年了,为什么还有人怀疑新课改的理念,对新课改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就是因为他们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还停留在表象上,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内涵,因此,新课改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个运动,而不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要真正理解和认识新课改,就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新课改提出的理论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新课改发生的社会背景也有透彻的了解。另一个方面,新课改是在借鉴了许多现代后现代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这些理论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不多,那么,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我们推行和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就不高,我们就会心存疑虑,裹足不前。许多时候教师之所以抱怨新课改,许多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推行过程中走了样,关键就在这里。

再次,教师的语文素养使得教师的教学视野更宽广,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有厚度和广度。

教师的教学视野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艺理论修养等。教师有了深厚的理论修养,就能在语文教学中高屋建瓴,就能站着教书而不是跪着教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他本身的语文素养不够,他不能站在高度来认识文本,他对文本没有自己的深刻的,独到的理解,那么,他的教学视野也不会宽广的,他的教学行为必然要受制于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而且这对教学的影响更大。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它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影响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视野。语文素养越高,这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就越宽广。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方法,也不去缺少过程,就是缺少灵气。就是因为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不深刻,体验不透彻,感受不具体,他们的眼界只是局限于他们对文本的肤浅的认识上,导致教学中常常出现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现象。比如,一个教师他可能只教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但是他知道为什么要教这个词,这个句子,这些东西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一个教育视野狭窄的人,他只让学生理解了一个词,认识了这个词,但他并没有探究背后的意义,就事论事,就是这种情况。一篇文章,他只知道分析讲解,他的认识只是局限于教学参考的认识范围内,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对文本的深刻的体验感悟和认识。就文本而文本。自然,上起课来就显得局促,放不开手脚,生硬死板。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视野来自于他的教学实践,更主要的是来自于他的理论修养,理论修养越深厚,他对教育的认识就越深厚,他的教学视野也就越宽阔。一个教师如果仅有教育理论,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反思,没有用理论烛照自己的教学实践,那么他们的理论也是空洞的理论。所以我们单单从教育理论上让教师学习,或者单是搬出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模式来让教师接受,这都是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的。

因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关键的不是让教师的接受课改的理念,灌输课改理论,而是要提升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的素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宽广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够更有效。可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开拓自己的只是空间和思维空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储备。只有这样,

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自己经常写作,那么他在作文教学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写作中的体验,认识化作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他对文本理解的独特,他的教学内容相对也就独特。一个教师如果他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知道的不多,他对读者反映文论不清楚,他的思维就会僵化,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不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之所以重要,关键在这里。

猜你喜欢
理论修养视野新课改
居· 视野
关于提高中国画专业硕士理论修养的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真相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视野
理论修养是历史研究人员的一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