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的发展特色研究与分析

2019-09-27 13:35王菲菲丁伟安大地
中国市场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

王菲菲 丁伟 安大地

[摘 要]文章運用了上海设计产业位置数据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地区设计行业产城融合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三大产业分布规律。选取典型代表的案例,分析原因并总结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趋势与意义,并提出适应其他地区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城融合;设计产业;上海产业分布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020

1 引 言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根据国家2015年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当代城市现阶段发展的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城市化整体水平滞后工业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导致城市化率偏低。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环境能源恶化、基础设施建造压力等经济与社会问题,亟须我国城市针对自身的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

从文化部“十二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到“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都强调了我国的产业发展需要向集成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突出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乡镇,并且加大创意设计产业的投入,优化培育区域性产业群。“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也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提出的重大问题和举措,因此政策是指向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相互作用的纽带。

2 设计产业驱动企业创新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创新,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上海的工业设计产业不断发展。普遍认为设计是驱动企业创新动力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工业设计产业属于创意型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随着创新设计驱动产业发展的逐步实施,近年来工业设计产业在上海的地位越来越高。国家政策层面也更注重自身品牌产品的创新转型。在政策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上海产城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园区的形成和集聚,本研究以产业的分布情况为线索来探索上海产城融合的发展。创意产业也称为创意经济,创意是人本价值导向的创新,通常包括时尚设计、交互式互动软件、表演艺术等。工业设计行业范畴属于创意型产业,因此我们将从上海的工业设计公司所在地区来查看产业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3 上海设计产业分布三大规律

本研究利用选取百度地图中设计相关产业的位置数据,选取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Design”以及“玩具设计”“服装设计”等产业相关关键词作为检索词, 在百度地图POI数据中筛选出上海工业设计公司162家,利用标注的方法根据公司地址绘制出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分布图。

3.1 外环内——双中心集聚

从总体分布上来看,本次筛选出的上海工业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外环线以内,呈现出突出的中心集聚特点。以环线为切分来看,在内环区的工业设计公司有61家,中环内35家,外环内29家,共占比77.1%,并以于徐汇、静安、普陀等核心城区呈由内向外数量递减的趋势。如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地址在普陀区莫干山M50艺术园区,借由市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支持,其服务客户已涵盖500强的Philips、GE、OTIS、National到国内知名企业,海尔、海信、中兴、国家电力、中科院等, 设计经验涵盖医疗器械、家用电器、信息产品、家具等领域,荣获德国IF、Reddot、中国红星奖金奖、最成功商业设计奖金奖、上海百强设计机构等多项荣誉。

另外,浦东新区虽不算传统的主城区,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并着力打造文化、科技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区,这让浦东新区的工业设计企业数量也增长迅速,浦东新区也聚集着各个领域的企业,例如通讯、IT、家电、家居、设备、包装、化妆品等。

设计产业这一集聚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阐释。产业性质、交通环境与产业氛围。工业设计属于设计行业,具有协同创新的特征,企业、客户和产业之间需要有各类资源的沟通,从而指向良性竞争。并且,由于市中心或者迅速发展的新区,其人群的聚集,带来了人才的聚集,从而对公司发展更有利。从交通环境方面,市中心聚集着较多的交通干线,对于工作人员或者是企业之间的沟通都节约了很多时间上的成本。从产业氛围角度来说,创意产业的氛围需要灵感的支持,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程度对工业设计产业落脚有着关键的影响,城区和新区的各类资源都更加丰富,所以在这些聚集的地点都有很多相同因素的聚集。

总的来说,在外环以内的城区,上海工业设计业的分布已形成“双中心集聚”的空间格局, 即在传统的内城中心区与新兴的浦东新区集聚。

3.2 外环外——郊区方向扩散,少数聚集

工业设计公司的分布不仅是在中心区域的聚集,也有向四周反射的特征,其中会出现同类产业聚集的现象。如交通工具类设计公司共15家,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各5家,形成了两个小集群,而在市中心相对较少。

原因是随着城市的扩张, 外环以外的区域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 新城以及新的开发区涌现,以及交通轨道的普及,都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环境,从而导致工业设计公司也开始向郊外扩散。此外,由于一些创意产业的专业性,需要较大的场地范围,综合考虑地价和区位这两个因素。另一个现象是相对于少数聚集的同类产业,有些设计产业会在地区的分布中形成地域性的标志,如上海意途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业务是机械设备设计。坐落于闵行,它结合了周围工业基地的特点,主要提供机械设备外观设计、钣金结构设计、样机加工与量产服务。服务领域包括机床设备、纸加工设备、塑胶设备、环保机械、食品包装设备、新能源设备、公共设备等。

总的来说,内城的工业设计企业数量随远多于郊区,但伴随着新区的发展,也有部分工业设计公司开始在外环外出现,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态势。与此相似的例子还有安亭汽车城等。这样的产业聚集会导致一部分人员分散工作并且企业之间良性竞争,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形成地域文化。

3.3 同类产業集聚分布

将各个公司依照主要服务领域和设计类别分类查看,还能看出工业设计公司分布呈现出同类产业集聚的特点。如交通工具类设计公司共15家,其分布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各5家,形成了两个小集群, 而家居用品类设计公司共10家,也集中分布在中心市区,相互间距离不远,包括虹口1家,长宁2家,徐汇2家,静安1家,剩余闵行、浦东、宝山和金山各1家。由此可以看出,同类型的产业常会出现集聚分布的情况,包括同产业集中分布在同一行政区,及同产业内3~5家公司集中分布形成小聚点这两大特色。

总的来说,产业园区的形成即产业聚集带来了产城融合效应。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互相促进,互相融合,设计产业需要在高科技园区内与其他高新技术集群深度融合,从而也能吸引其他设计产业公司纷纷落脚,形成具有特色的产城融合效应。

4 张江高科技园区地理位置、园区空间划分、产业种类

20世纪,张江因为其独特的产业集中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由此从园区中的地理位置、空间划分、产业种类来继续探索设计产业与社区融合的案例。

中国“硅谷”“药谷”为方向创新创业是张江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张江从引进到自主研发到引领,都离不开研究和创新的结合,总之创新是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张江以其独具一身的研发与创新,做到了海科创中心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张江是上海现代科技产业一大集聚地之地,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南部,西临虹桥机场,东临浦东国际机场,张江科技园的北面就是陆家嘴金融区。

产业种类引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创新驱动、产业集群,人才发展创新。张江产业集群可以大致分为国内信息、医药、绿色、平台经济网络等产业。拥有2校、1所、1院、18个公共服务平台和40个中心的研发创新产业群,对于张江科技城城市的更新,主张以科学、产城融合、功能、绿色,宜居宜业的国际标准来发展上海科创的核心功能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总体地位。

此外为方便人才定居,以原有的张江镇为基础,逐步发展出不同物业档次的住宅聚集地,园区已兴建了紫薇公寓、科技公寓等12个人才公寓,总面积接近25万平方米,为园区最大的人才公寓提供者。大量居民和人才在园区内安家落户,张江科学城项目占地面积83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176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80米,建筑密度45%,绿地率25%,使得园区晚上不再是一座空城,达到了人与城市协同发展。除了这些公共服务平台和学会协会外,园区还成立了20个孵化器,方便人才交流和工作。

交通方面,现在的状态是以轨道交通为主,目前张江高科有地铁二号线,地铁十三号也即将建成,在规划研究中还有二十一号线、两场快线,交通方面有助于快频次的人才和商业的交流,加快城市、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快速交流。

产业与城市的融合改变了人们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够带动园区内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交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城镇化的一种标志。

5 产城融合趋势特征

除了上述产城融合标志性特色取决于产业聚集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城融合还具有的四化现象(曲巍巍、程迎新,2017),即协同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网络化。

网络化是我国产城融合重要的发展基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给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模式。我国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此各地方与政府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向传统行业发出号召主张向互联网创业园发展,探索我国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道路。缩减传统行业的平行路程,利用互联网提高城市空间效率。此外消费升级,也就是服务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务产业,也引领了部分传统行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型消费类型也与日俱增,体验式、共享式的服务经济也快速发展,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创业园、商贸综合体的发展,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协同化是主要在于人与城市的协同以及资源协同,体现在城市化进程要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人才引进,另一方面是关注城乡协同。智能化是产城发展的重要路径,提升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与资源整合,加快城市发展的脚步,从而为民众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多层次,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杜宝东(产城融合的多维分析 2014)从产城发展的四大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类型维度、人本维度),探讨城市梯度对产城融合的影响,主张“时间上”要尊重城市之间的客观发展规律,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发展策略。针对上海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特色研究,正如文章中所说,城市梯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城市所面临的情况也大不相同,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用于一套理论。因此本文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能够为其他同类城市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并且结合具体详尽的案例能够更好地进行阐述。

6 产业与校园融合

上海产城融合除了上述的企业聚集、社区和园区融合的三大特色之外,还有与高校紧密结合的特征,本文将着重分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这个案例,展示创新产业和校园融合的方式。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也被称为“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正式启动于2009年,根据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经济圈“十二五”规划数据记载,2006年产出为23亿元,到2010年产出为150亿元,不到五年的时间,产出的数额翻了6倍不止。目前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中聚集的企业以创意产业为龙头产业,囊括汽车设计、工程设计、艺术传媒设计、软件设计,以研发设计为主的知识型、产业型服务产值占据总产值的70%。并且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产业的更新促进着城市的更新,商务的办公地区逐渐和人们的街道、住宅相融合,形成了咖啡馆等交流密切的场所,空间尺度宜人。

以同济大学周围的DNA coffeer为例,在同济大学校外栽种了一片水晶森林作为自习室,除了是拥有创意咖啡、撸串美食的创意集结地,更是一家懒人图书馆。来这里,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藏身于树屋睡眠仓和深夜自习室,与一群创意达人一起汲取养分,开辟脑洞。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兰州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