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社区垃圾分类
——一个哈佛高材生的时尚之选

2019-09-28 09:19王海雯朱擎
上海工运 2019年9期
关键词:居委哈佛辅导

王海雯 图/朱擎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就在举国高度关注的档口,一篇“一个哈佛女硕士,专门回上海做垃圾分类”的公号文开始在朋友圈热传。故事的主人公,这位一年中跑遍88个小区勤勤恳恳做垃圾分类辅导的上海姑娘周春,就这样顺势火了。

两个月间,“网红”周春接受了几轮不下30家媒体的采访,“一开始是纸媒,然后是广播电台,再来是本地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海外媒体。”最令周春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还接到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的邀约,和汪涵、钱枫、大张伟一众综艺咖畅聊自己的初心与实践。

何其有幸,个人的事业,恰逢了最好的时代。在中国,垃圾分类果真是新时尚了。

“垃圾分一分,环境干净,房价就会涨”

与垃圾“结缘”那会儿,正值周春一次失败创业后的痛苦恢复期。为了开启新的事业,她接受了一位居委干部的提议,“我给你一笔钱,来帮我做垃圾分类吧。”

对于垃圾分类,周春是完全不陌生的,甚至还小有研究。“日本大概是全世界对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他们的分类可以细分到十几项;而在韩国,几乎可回收的物品在包装上都会有明显的标识,写明这是‘纸、玻璃、铁罐’中的哪一类……”最初只是做垃圾分类培训,周春在台上讲得尽兴,台下的社区工作者也听得有滋有味。但理论谁都懂,实践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啊。有一次,周春对一位“怼”她的居委主任说,“我可以,我来帮你做。”

彼时,周春只有她自己。所有媒体在采访时,都相当好奇她的胆识中到底有多少是自信,又有多少是实力。“其实垃圾分类推进中最大的难点,不是人财物的缺乏,而是大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彼此怎样合作,不同的时间点应推进什么工作,谁来为阶段性的结果负责。而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一切的混乱厘清,将这个看似不可控的社会问题变得可控、可管理,最终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多年在公益组织的历练,加之哈佛的专业学习,令周春成了一个掌握科学方法,熟稔调动各类资源以促成最终目标的专业社工。

最初的尝试并不那么顺利,直到接手第三个小区时,周春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战友”,两人共同在小区里沉下心开始了探索之路。这个小区“样本”很具有典型性:老式小区,住户多,居民以50后60后为主,他们尚不具备垃圾分类的意识,遑论习惯了;居委、物业、业委的职责分工不清;垃圾分类的硬件配置缺位;等等。

周春先是参考了一家机构辅导小区垃圾分类的做法,然后反复地将理论在实践中“打磨”,最终另形成了一套命名为“九步法”的工作方法。周春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由小区居委、物业、业委碰面的会议,理清“三驾马车”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初步工作方案;在累积了足够的样本量之后,周春自制了一份评分标准,多少分能做出什么样的垃圾分类效果是不一样的,主事者在最初就有了合理的预期;对于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她也很有心得,“内心必须强大,忍不了臭味、挨不了骂的就别来了”;在小区推广活动中周春巧思妙想设计小游戏,如“分类飞行棋”“脑力大作战”等,颇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在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之前,经由“九步法”介入辅导的小区,可以从垃圾完全不分类,到90%的居民开始习惯每日分类;而最好的小区,垃圾分类的纯净度能接近100%。

社工的精神是“助人自助”,作为一个“使能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春工作的本质是沟通,将解决各类问题的信息有效地传达出去。而沟通的难点,往往是怎样“体贴对方的认知,讲他们听得懂的话。”一年来,周春密集地和许许多多的婆婆、妈妈、阿姨、爷叔打交道。跨越年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的距离,她总结了不少适合对方的话术。比如针对50后60后居民,“单纯地和他们宣讲环保的重要性绝对是空洞乏味的。”要有类似公号文的标题质感——简单、实惠,辅以逻辑为串联,传播效果会好很多,比如“垃圾桶撤掉后就不臭了,干净了,没有蟑螂了”“垃圾分一分,环境干净,房价就会涨。”

“垃圾”精英的前传

当听闻这是一位复旦本科、哈佛硕士的高材生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发出同一类问题:为什么不留在美国?为什么不去联合国、世界银行……或者一切更高的舞台?

事实上,周春虽然能读懂别人的疑惑,但她不认为这是一个逻辑严密的问题。何为精英?精英为何?周春爱惜名校的光环,所以更想将身为精英的社会责任感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她喜爱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的院训,就是肯尼迪的那句名言——不要问你的祖国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祖国做什么?

周春把湿垃圾做成土壤和营养液种植花草

周春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够好,那就去做点什么,让它变得美好起来。正是这种从一而终的行动派风格,当别人还在一边享受公务员的稳定,一边却无比渴望岁月静好之外的新鲜与刺激时,周春果断结束了5年的公职,开始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漂泊旅行;当有人在大力倡导环保的重要,却总无法割舍一次性物品带给自己的便利时,周春曾驻扎在长江源头的斑德湖边守护那里的斑头雁长达2年之久,离开时,美丽的斑头雁数量已翻了一番。2014年,她陪同先生赴哈佛攻读博士。这位身处异乡,甚至当时连英语口语还不顺溜的全职太太开始做起义工,给无家可归的妇女施舍粥、陪老太太聊天。就这样,周春一步步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美国梦,最终在怀孕8个月时入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

用商业思维解决社会问题

在哈佛的学习着实打开了周春的眼界。她读的是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研究社会企业的运营管理。周春对社会企业很感兴趣,“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盈利,但对社会企业来说,盈利只是手段,它的存在是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实现不同群体甚至包括环境的多方共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专门雇佣聋哑人的咖啡店,以及心智障碍者的面包房、洗车行等,都是典型的社会企业。

在中国,社会企业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周春以“用商业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精神来运营自己创立的公司。她告诉记者,在短短一年内,他们服务了88个小区做垃圾分类辅导,这近乎疯狂的工作量背后,其实也符合一般商业的逻辑思维。“只有不断地扩大服务范围,才能带来现金流,我才能发工资呀。”身为创业人,周春也需要去做类似市场营销、商业谈判的工作,她也会在一些涉及钱的事上锱铢必较,因为她很清楚,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同样,当被记者问及快速搞定一个垃圾分类“废柴”小区的秘诀时,周春也只能有所保留地介绍他们的服务方法,而更深入的细节,就“属于商业机密,不便答复了。”现在,针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许多社区“用户”的新需求,她的团队也在不断完善“产品”,推出更加简便的垃圾分类辅导“九步法”2.0版,制作方便居委干部了解政府垃圾分类评分办法的小程序等。

周春的行动力和个人魅力召唤来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同龄人,他们或是海归,或有着曾在“500强”公司任职的优秀履历。毋庸置疑,在当下的处境中,要想办活一家社会企业,大家第一要讲究的仍是牺牲精神,最直接的,就是做很多的事情,却拿着并不匹配的工资。不过每个人都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让我的家乡上海变得更美好”

自打离开公职之后,这些年,周春一直在折腾。浪漫地说,她在寻找那个最期待的自己。在接受“动感101”的采访时,周春分享道,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明白了,就坚定不移地去做。的确,她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慎重地选择每一段经历,每一种角色,“骰子”掷下去了,就一心一意、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干。

当下,周春已在未雨绸缪:一方面要精进包括社区、企业、商务楼宇等不同情景的垃圾分类辅导方案,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作商务拓展,希望明年能将服务的范围扩大至200个小区。而从整个环保角度,垃圾分类其实只是第一步,还有不可忽视的运输端和处置端。“目前政府处置的是干、湿垃圾,而可回收垃圾的运输、处置方式还没有被有效管理起来。一些塑料被运到小作坊式的企业里,他们的处理方式更不环保。”在可遇见的未来,周春希望能参与到运输环节,让更多可回收垃圾运送到合法合规的企业里,真正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周春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老家离浦东老港垃圾场不远。童年的记忆里,十岁之前她还可以下海玩水,十岁之后就不行了。家旁边的滩涂和斜坡都被其他地方偷倒过来的生活垃圾填平,掘地三尺全是垃圾的说法毫不夸张。或许就在那时,环保的种子就在“小小春”的心里扎下了根。周春说,她最远景的计划就是希望能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让资源节约利用、有效利用、循环利用,“让我的家乡上海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
居委哈佛辅导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社区居委里的“挂职小干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居委挂职小干部”少年团校实践课程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以开放的心灵走进《哈佛中国哲学课》
VIGIL AUNTIES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