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不同分期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对比研究

2019-09-28 13:39朱坤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诊断

朱坤涛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在不同分期的膝半月板以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60例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 均采用CT及MRI检查, 同时给予关节镜检查, 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分期膝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检出率。结果 60例患者, 关节镜检查检出膝半月板损伤Ⅰ级12例, Ⅱ级19例, Ⅲ级29例;CT检查检出Ⅰ级10例, Ⅱ级18例, Ⅲ级20例;MRI检查检出Ⅰ级11例, Ⅱ级18例, Ⅲ级27例。MRI对膝半月板损伤Ⅲ级患者的检出率93.1%及总检出率93.3%均高于CT的69.0%及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半月板损伤Ⅰ级、Ⅱ级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 关节镜检查检出关节软骨损伤Ⅰ期11例, Ⅱa期14例, Ⅱb期12例, Ⅲ期13例, Ⅳ期7例;CT檢查检出Ⅰ期9例, Ⅱa期12例, Ⅱb期10例, Ⅲ期11例, Ⅳ期1例;MRI检查检出Ⅰ期10例, Ⅱa期13例, Ⅱb期11例, Ⅲ期12例, Ⅳ期6例。MRI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Ⅳ期患者的检出率85.7%及总检出率91.2%均高于CT检查的14.3%及75.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Ⅰ期、Ⅱa期、Ⅱb期、Ⅲ期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分期的膝半月板以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MRI可较好诊断膝半月板Ⅲ级以及关节软骨损伤Ⅳ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关键词】 关节软骨;膝半月板;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31

膝关节作为维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的重要关节, 其主要是由韧带、半月板、骨、肌腱、关节、肌肉等组织组成。其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软骨组织, 被称为关节软骨, 在膝关节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膝关节遭受外界暴力后, 容易致使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 而及早确诊对患者早期接受治疗获得良好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

义[1]。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对比研究在不同分期的膝半月板以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CT与MRI的临床诊断价值,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0例, 所有入选患者近半年内无其他半月板损伤病史。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以及下肢残疾者;排除合并关节发育异常、骨肿瘤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并签署了同意书。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5~

42岁, 平均年龄(33.5±8.5)岁。

1. 2 方法

1. 2. 1 CT检查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 设定检查参数:层距0.6 mm, 矩阵212×512, 层厚3.0 mm;医护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 并固定好患者的双膝。首先从患者的股骨踝关节切入扫描, 然后缓慢扫描至胫骨踝下方, 并对双膝关节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肌肉进行全面扫描。

1. 2. 2 MRI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设定扫描参数:层距1.0 mm, 矩阵256×256, 层厚

3.0 mm;操作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 并逐渐放平患者的头部然后抽走枕头, 同时维持双膝的平稳, 并将膝关节向外翻转约15°;首先从患者的足部开始扫描, 并以冠状面、矢状面为主[2]。

1. 3 观察指标 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分期膝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检出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T、MRI检查对不同分期膝半月板损伤的检出情况比较

60例患者, 关节镜检查检出膝半月板损伤Ⅰ级12例, Ⅱ级19例, Ⅲ级29例;CT检查检出Ⅰ级10例, Ⅱ级18例, Ⅲ级

20例;MRI检查检出Ⅰ级11例, Ⅱ级18例, Ⅲ级27例。MRI对膝半月板损伤Ⅲ级患者的检出率93.1%及总检出率93.3%均高于CT的69.0%及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半月板损伤Ⅰ级、Ⅱ级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CT、MRI检查对不同分期关节软骨损伤的检出情况比较 60例患者, 关节镜检查检出关节软骨损伤Ⅰ期11例, Ⅱa期14例, Ⅱb期12例, Ⅲ期13例, Ⅳ期7例;CT检查检出Ⅰ期9例, Ⅱa期12例, Ⅱb期10例, Ⅲ期11例, Ⅳ期1例;MRI检查检出Ⅰ期10例, Ⅱa期13例, Ⅱb期11例, Ⅲ期12例, Ⅳ期6例。MRI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Ⅳ期患者的检出率85.7%及总检出率91.2%均高于CT检查的14.3%及75.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Ⅰ期、Ⅱa期、Ⅱb期、Ⅲ期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作为支配下肢活动的主要关节, 其主要是借助膝关节的半月板以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而膝关节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基质等组织组成, 两者对膝关节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旦出现损伤, 会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查技术给予患者及时的诊断, 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3]。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 但其属于一种侵入性技术, 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中主要采用MRI、CT等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临床上对于MRI、CT技术诊断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而在本次研究中, 本研究中比较了MRI、CT检测方法对不同分期膝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的检出率, 结果显示, MRI对膝半月板损伤Ⅲ级患者的检出率93.1%及总检出率93.3%均高于CT的69.0%

及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半月板损伤Ⅰ级、Ⅱ级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學意义(P>0.05)。MRI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Ⅳ期患者的检出率85.7%及总检出率91.2%均高于CT检查的14.3%及75.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软骨损伤Ⅰ期、Ⅱa期、Ⅱb期、Ⅲ期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 由于膝半月板的结构较薄, 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小, 再加上少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骼退行性改变, 以及关节软骨在关节上覆盖了一层透明的组织, 致使X线技术难以穿透, 导致CT检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 尤其是针对膝半月板Ⅲ级以及关节软骨Ⅳ期, 无法进行较好诊断[4]。而MRI技术既可以形成膝关节损伤之后的各种病理特征图形, 同时还能对病灶韧带病理解剖结构、病灶周围组织的变化进行客观反映, 并且能够实现多方位、多参数、多角度、多序列的无放射性检查扫描, 并对各病变损伤部位实施MRI三维影像扫描检查, 能够对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损伤进行早期诊断, 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5-8]。

综上所述, 在不同分期的膝半月板以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MRI可较好诊断膝半月板Ⅲ级以及关节软骨损伤Ⅳ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 李樑, 余剑峰, 刘书奇.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 重庆医学, 2016, 45(4):522-524.

[2] 赖智民.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HRI诊断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2):116-118.

[3] 韩家发, 王琼娅. CT和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医学信息, 2016, 29(20):74-75.

[4] 梁智锋, 黄钰坚.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54-155.

[5] 杨珂, 潘华山. CT与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8):145-146.

[6] 杨彦伟. MRI与CT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2):188-189.

[7] 陈体, 苏雪娟. CT与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9):109-110.

[8] 彭斌, 冯良松, 文帅. CT与MRI用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20):9-11.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诊断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