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色彩观

2019-09-28 07:04杨妮娜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人物画传统

摘要:传统人物画的设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审美趣味,它不同于花鸟画和山水画,后者所描绘的客观对象的色彩表现源于自然,而人物画的色彩表现的对象是人的肤色和服装的颜色,因此人物画的设色更多的源于社会传统和画家的主观人文意识。本文以传统美学色彩观为引导,具体分析古代经典人物画作品的设色方法,探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色彩特点,总结其对当下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人物画;色彩观

一、传统美学中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美学中,儒家和道家对中国色彩文化影响最深。孔子对色彩用“礼”来规范,《论语》中提及色彩,都以“礼”和“仁”为主要导向,讲求色彩的“仁义”伦理内涵。色彩有“正色”和“恶色”之分,红、黄、青、黑、白为“正色”。反之,紫色夺红色之正属于不仁,“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乐也”(《论语·阳货》),“君子不以绀取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1]。道家的色彩观偏向虚空、简明的哲学思辨意义。《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复归于无极”[2],表达了对简单、朴素的追求,淡泊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色彩的理解具有哲学意味,了解古人关于色彩的哲学观,有助于深层次的理解传统人物画色彩的精神性内涵。

二、古代画论中的“色”

在古代画论中,宋代米芾《画史》中晋画部分,评价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维摩图》等有“笔彩生动”一说。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古研、质相参,世之所重;如顾、陆之迹,人间切要”[4],“质”与“研”指晋画敷色体与积色体的美学特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讲到的“六法”,“六法”就是以色彩绘画为对象的评画准则,其第四法“随类赋彩”更强调了布色和设色原则。

清代对历代具有色彩的绘画进行了总结,是传统绘画色彩理论集大成的时代,有不少关于色彩结构与关系的理论。如: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五色原於五行,谓之‘正色;而五行相错杂以成者谓之‘间色皆天地自然之文章”。“画上之色,原无定相。于分别处,则在前者宜重而在后者轻以让之,” [5]提出了作画设色时,前面的物体使用浓色,后面的物体使用淡色的设色方法,这种设色方法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了空间关系。

三、传统人物画的设色特点

回顾古代传统人物画,最负盛名的杰出代表作品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这些绘画作品的设色方法比较类似,主要是平涂色彩,通过多次渲染、色彩重叠的方法以达到形象厚重的效果,并且所使用的色彩具有意象表现性。

唐代人物画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颜料相对之前更加丰富,矿物色、植物色比较完备,绘画设色技法也更加成熟。这个时期的仕女画受到张僧繇创立的“张家样”的影响,仕女画中的人物形象多体态丰腴、白肌阔面、高鬓浓眉[6]。从图1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物画作品有雍容华贵之貌,设色艳丽而不俗气,明快而又透露出典雅的气质。

明代晚期,人物画的创作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开始吸收西方绘画技法中的科学造型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曾鲸。曾鲸在绘画技法上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对人脸和手的塑造更加深入,这也促进了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并开创了新的绘画流派——“波臣派”。

四、结语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面貌绚烂多姿,随着网络的发达、图像的传播,带给我们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意趣。通过对古代单纯、典雅与肃穆艺术的回顾,探寻古代经典画作的朴素设色方法,能够为当代人物画创作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著.论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2](春秋)老聃著.老子[M].合肥:黃山书社,2011.

[3](战国)庄周著.庄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清)沈宗骞著.芥舟学画编[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6]时茹婷.周昉《簪花仕女图》之形象审美分析[J].巢湖学院

学报,2019,21(02):74-79.

作者简介:杨妮娜,福建工程学院建筑学院。

猜你喜欢
人物画传统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少年力斗传统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张自启中国画——人物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