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蒙古族二胡演奏风格之比较

2019-09-28 17:36孙思思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蒙古族藏族

孙思思

摘要:本文主要从地理、生活以及文化等方面深入地进行探析,研究影响藏族以及蒙古族二胡演奏风格的因素,并深入具体地对藏族以及蒙古族的代表曲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演奏技法进行探讨,期望蒙古族以及藏族的民族二胡音乐,能够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不断地发展创新。

关键词:藏族;蒙古族;二胡演奏风格

一、影响藏族二胡演奏风格的几种因素

(一)地理、生活与文化

1、地理方面

众所周知,雄伟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存在不仅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作为中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青藏高寒区,它对邻近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中国境内按照地理区位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五个地区:藏族同胞主要聚居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在内的五省藏区。五省藏区的藏族同胞虽然在语言和部分生活习惯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异,音乐风格上也不完全相同,但五省藏区的藏族同胞作为藏民族的共同体,共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正是因为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这方人民大多能歌善舞,不仅有着高亢嘹亮的嗓音,而且还擅长创作和演绎宛如天籁的音乐作品。

2、生活方面

藏族同胞们的服饰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最具代表的拉萨藏装和康巴藏装为例: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夏装都多以绸、布面料制作而成,冬装则多以加绒的绸、布面料或皮毛、氆氇等制作而成。不同之处是拉萨藏装更偏向典雅古朴的风格,特别是女性的着装。夏季,拉萨女性们多穿短袖或长袖长裙,面料也偏向于使用质地较好的绸缎、真丝等,最受欢迎的颜色大多也是偏雅致、素净的颜色。康巴藏装则与好爽大气康巴人的性格一样,偏向粗犷豪放的风格。一般上身可根据气候条件选择穿绸、布等不同面料做的长袖短褂,外面再穿宽大舒适的长袍,脚上穿牛皮靴子。往往天气炎热时,为了方便劳作和生产生活,常常将半边肩或双臂露在外面,把袍子的两只袖子系在腰间。不得不说,藏族同胞的音乐风格也像这华美的藏族服饰一般,有的典雅而又恬静,有的华丽而又豪爽。

3、文化方面

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要集中在藏族聚居的地区。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前,藏地大部分区域几乎都处于交通封闭,生活物资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状态。本地文化受各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因此,传承保留下来的藏族文化非常完整古朴。随着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生活也越来越方便,藏区与国内国外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弘扬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一些优秀的经验。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土地辽阔,全省面积可达122多万平方千米。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各地域形成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如山南市,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一个城市,这里地势较为缓和,土壤比较肥沃,适合青稞、油菜籽等农作物的生长,因此,这里成了西藏主要的农业区,而这里的人们也普遍都存在农民身上朴实勤劳的性格。再如那曲市,位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多草原湖泊,大多数县区以畜牧业为主,是西藏著名的牧区,这里的人们大多都充满热情豪放。还有诸如林芝等地的林区,其他少数的渔业区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提到藏区文化,就不得不说一下藏区的宗教文化。据史料记载,古时的藏区存在过盛极一时的政教合一的吐蕃王朝,佛教与藏地原始宗教苯教在这里相遇融合,形成了藏区独有的宗教,也就是现在的藏传佛教。正因藏地文化的包容性,将其他地区的文化特点与藏区本地的文化很好的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二)代表曲目

在众多优秀灿烂的藏族风格音乐作品中,笔者主要分析两首具有代表性的二胡作品。一首是二胡独奏曲《北京有个金太阳》,另一首是二胡独奏曲《金珠瑪米赞》。

《北京有个金太阳》是一首被大众所熟知的具有藏族音乐风格特色二胡独奏曲,它的曲作者是蒋才如先生。独奏曲根据藏族民歌改编而成,全区共可以分为三段,其中起始段和结尾段是类似于欢快的舞蹈音乐的段落,中间段则是充满深情的歌唱旋律的抒情段,优美又有韵味。这首作品表达了藏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由衷赞扬,同时也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家园的无限赞扬和热爱之情,更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金珠玛米赞》是王竹林先生多年来在西藏生活工作的背景下,在采集西藏传统歌舞堆谐和囊玛曲调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首赞美人民解放军的一首二胡独奏作品。在藏语中,金珠玛米就是解放军之意。这部作品不仅充满浓厚的藏式音乐风格,更表现出了藏族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的深情歌颂与赞扬,因此这部作品也被叫作《赞歌》。

(三)作品演奏技法

《北京有个金太阳》的左手演奏技法主要有揉弦、换把、装饰音、滑音等。演奏者要求要做到揉弦音要饱满厚实,换把要利索干净,装饰音要体现出藏族音乐风格特色,滑音要自然准确、优美动听。右手演奏技法主要有小跳弓、连弓、快弓等。演奏者要求要做到小跳弓要短促并且富有弹性,连弓要柔和顺畅,具有连贯性,快弓要音质清晰,充满颗粒性。另外,还要练好两手配合,这样演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金珠玛米赞》是一首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二胡独奏乐曲。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出了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这一部分的演奏特点是需格外注意要把堆谐这种藏式踢踏舞的音乐节奏特征给演奏到位。第二部分用囊玛优美柔和、古朴悠扬的旋律作为深情的慢板,这一部分的演奏要点是要注意揉弦力度的变化,要演奏出音乐旋律的歌唱性和起伏感,在演奏旋律装饰音时,要准确利落,不可拖泥带水。第三部分进入了乐曲的再现也就是快板部分。虽然这一部分的乐曲处理与第一部分并无太大差异,但在演奏上需要用比第一部分更快的速度,更饱满热烈的情感来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烘托,最终达到全曲最辉煌的高潮,完美结尾。

二、影响蒙古族二胡演奏风格的几种因素

(一)地理、生活与文化

1、地理方面

蒙古族同胞在国内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肃省、宁省、吉林省、河北省等地,分布十分广泛。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全区大部分是高原地貌,但又与西藏自治区的高拔不同,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拔高度普遍要比西藏自治区的海拔要低,海拔大多在1000-2000米左右,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水草丰美,拥有不少高品质的草原牧场,比如,呼和浩特在蒙语中就是“青色的城市”之意,更是有“中国乳都”的美誉。

虽然蒙古族同胞在国内的聚居地分布十分广泛,但是在民族文化上还是比较一致的。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蒙古族独树一帜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总体上大多数音乐作品具有悠远绵长、辽阔洒脱、热情奔放的特征。

2、生活方面

古时候的蒙古族多以打猎放牧为生,少数以农耕等生产生活为生,总体上来看,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游牧民族。从步入现代社会以来,除了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步入现代化建设以外,还保留着一些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族习俗,诸如,祝寿习俗、婚丧礼节、背弓挎箭等,这些习俗都有异于中国的其他各民族。

3、文化方面

说到蒙古族的文化,就不得不提他们的音乐文化,提起音乐文化,就不得不提马头琴。蒙古族马头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蒙古族形成的时候,马头琴就已经产生了,马头琴的产生和传承与蒙古族爱马惜马这一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与马儿感情深厚,亲如家人,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但马儿寿命有限,在马儿去世之后,用马骨做成的马头琴变成了与爱马的唯一纽带,因此可以这样说,马头琴与蒙古族一起从草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发展走来,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文化。直到如今,马头琴的演奏都应用在众多的场合之中,不管是殿堂级的隆重演出,抑或是露天草原上的各种仪典仪式甚至是与好友们的日常聚会,都可以出现马头琴的演奏。值得一提的是,马头琴在2006年就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人们珍视。

(二)代表曲目

在蒙古族众多灿烂的音乐文化中,笔者主要分析其中两首二胡作品,黄海怀先生作曲的《赛马》和高韶青先生创作的现代二胡作品《蒙风》。

《赛马》是黄海怀先生1959年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整首乐曲的旋律不仅描绘出了勇往直前的赛手,还有嘶鸣的马群在草原上奔腾驰骋的画面。乐曲也因其磅礴热烈、豪迈奔放的旋律风格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首二胡作品。乐曲运用跳弓、颤音、快弓、拨弦等技巧,把全曲演奏的惟妙惟肖,向听众们展现出了蒙古族牧民们壮观的欢庆赛马的节日盛况。

《蒙风》是高韶青先生创作的一部集艺术性和表演性于一体的“现代派”二胡作品。这部作品不论是在节奏还是作曲旋律上都充满着新意。在节奏使用上,作者将传统的蒙古旋律与现代的爵士、舞蹈节奏相糅合,既发挥出二胡柔美的音色,又展示出现代音乐节奏的动感,更为年轻演奏家和观众所喜爱和接受。还有本曲的一大特点在于使用简洁的主题材料和多种多样的现代作曲手法,为听众呈现出全方位的蒙古音乐特色。曲目中并没有直接采用蒙古民歌或器乐曲的片段,而是通过中国五声音阶与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混合使用以及对于马头琴、长调等蒙古音乐中最为鲜明的符号的模仿来构建出地道的蒙古风味。

(三)作品演奏技法

《赛马》一曲,在演奏时要注意热烈的情绪演奏到位,音色要饱满厚实,全曲演奏下來要流畅连贯。整曲虽没有使用难度较大的技法,但在关键之处有一些特色技法需注意:首先是,右手的使用的喷弓技法,在《赛马》的开头乐句即使用该弓法,展现内蒙古草原赛马的热烈场面。其次是右手的顿弓、连顿弓技法,依靠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在运弓时施加大小不同的力度,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摩擦,配合弓子的拉推,发出短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还有右手的拨弦技法,模仿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用手指拨弦来发声,黄海怀先生用拨弦来模仿马蹄声,实在是一种创新。再者,《赛马》在第二段落中左手使用的颤指音技法,也叫作打音技法,能辅助旋律演奏出独特的风格韵味,在本曲中奏出了浓重的蒙古风情。具体演奏方法是在演奏音时,用手指连续并快速地击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达到三十二分音符与上方音的交替重复的实际效果,运用颤音也可模仿马头琴的演奏风格,因此,颤音技法就广泛运用在了内蒙古草原题材的二胡作品中。

《蒙风》中左右手的演奏技法,涉及左手的三度颤音、快速半音阶等技法,右手的节奏重音的运用,以及需要两手相互配合好的人工泛音和双音技法。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三度颤音的技巧,普通的颤音是为相邻的两个手指进行交替的打音,这里的三度颤音,是相隔一个手指进行的打音,有时是一三指,有时会变为二四指。左手的快速半音阶技法,要注重音准的准确性,首先要在平常的练习中对着钢琴来练琴,建立出自己的内心听觉。在演奏时也要做好快速半音阶模进时从弱到强的力度递增,把快速半音阶制造的紧张氛围演奏出来。右手的节奏重音的运用,在演奏时对重音位置的移位,使得节奏的变化更加特别和突出。重音移位的意思就是重音不在重拍上面,而出现在弱拍上,这样做便打破了重拍重音的常规演奏模式,会使得演奏者演奏得非常不协调。因此,把握好重音的位置和节奏的律动感是一项需要着重联系的难点。需要两首配合的人工泛音和双音技法,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左手手指的按弦力度的虚实,反复练习以求熟悉掌握不同力度演奏下出来的音色的差异,增加二胡在节奏上的创造表现力,完成相对完整的技法技术,给观众带来崭新的听觉冲击,让听众们有自然深邃、悠远宁静、回味无穷的享受。

三、结论

通过前文的论述,笔者们了解到多种因素影响了藏族和蒙古族的二胡演奏风格。在演奏中,笔者们尤其要注意区分藏族和蒙古族不同的演奏技巧,并且要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掌握各种不同但又具有相似性的风格性技巧。

现如今,文化的大融合,交通的便捷,使得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交流更加方便,也出现了各种二胡演奏的大发展。现在藏族、蒙古族二胡音乐的演奏在保留其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互相借鉴彼此好的演奏方法,丰富了自己本地区的二胡音乐。所以笔者们新一一代的演奏者要秉承着求同存异,在平日的学习与演奏中在保留本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进行借鉴与创新,而且重点须要放在创新上。这样,笔者们不同地区的二胡音乐才会得以保存传承并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次央.藏族风格二胡作品演奏相关的技术和风格分析—以

内地作曲家创作的四部二胡独奏曲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29(01):151-158.

[2]白德灵.疆、蒙、藏、彝地区少数民族风格二胡作品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2014:29.

[3]蔡元勋.二胡随想曲《蒙风》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江

西师范大学,2017:7-8.

[4]王俊娜.高韶青二胡随想曲《蒙风》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

音乐学院,2011:10-13.

猜你喜欢
蒙古族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马背民族
《演变》《藏族少女》
诺恩吉雅随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为了失去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