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艺术思考

2019-09-28 17:16曾琳轩王志平
艺术大观 2019年15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曾琳轩?王志平

摘要:目的探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方法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比较入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与艺术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与艺术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艺术思考

一、引言

从建筑美学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定义概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打破以往的传统理念,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进行借鉴分析吸收并加以利用甚至解构、强调新、奇、特风格,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与质疑,本文就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与艺术进行探索思考。

二、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

“现代”(modern)一词的意思是最近、刚才、此刻,即指的是“在我们时代的,新的”,而其反面的是过去的,老的,旧的。事实上,英语“现代”一词所演变出的用法有两种:第一是“当代、今天”,另外一层的含义是———在当今时期,强调“求新意志”,也就是在对传统的批判基础上来进行变革和改善。作为现代主义(modernism),一直被认为是对现代性进行张扬的一种文化思潮[1]。从19世纪开始,广义的现代主义是作为艺术(包括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建筑等等)的各种革新和反传统,狭义的现代主义主要指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中追求新奇的艺术运动[2]。

而“后现代”(post modern),即含有对现代主义表示一种批判的态度[3]。关于“后现代”(postmodern)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二战”以后出现的后工业社会或信息时代,另外,“后现代”通常也被认为是继“现代”而来,与现代的分裂,并且更多强调的是对现代的否定。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这一社会时期中出现的一种艺术与社会文化思潮[4]。 最早提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是奥尼斯于1934年出版的一部诗选中首先采用了后现代主义一词。后现代主义从各个角度抨击现代性造就的一切,揭示了现代性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并且似乎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原有经验和解释。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以排斥现代性、弘扬后现代性为主要的文化思想。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后现代一词只是曾被偶尔用作描述新的建筑或诗歌等艺术形式,它真正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大陆,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开始风行西方世界,之后才被广泛地引入到文化艺术领域。特别是到了80年代,出现了关于现代与后现代、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以及其艺术理论的激烈争议。也还有学者认为,现代和后现代作为两种思想形态的区分,主要不是两种时间的区分,也许后现代不仅可以在现代之后,也可以在现代之前,并且它们也可以同时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

从建筑上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最早于1966年由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5]一书中 ,提出的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和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性。由于现代主义本身所带有思想不断极端化,使得部分现代主义建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机械、抽象以及固定的模式化。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的现代主义建筑过多追求对空间的占有欲,过分强调和重视功能性、空间感而陷入了一种僵硬的模式,束缚了人们的空间想象的自由。这在建筑界特别是青年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应。美国著名建筑家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6]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从理论上梳理归纳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奠基理论著作。后来美国建筑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又进一步继续对斯特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7]。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可总结为:

1、“讽刺的古典主义”(Ironic Classicism)

“讽刺的古典主义”[8]即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其设计的装饰动机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设计者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束手无策的,而是采用古典符号冷嘲热讽的传达某种人文信息,其风格特征充满愤世嫉俗,以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为其基本特征为之一。

2、“潜古典主义”(Latent Classicism)

“潜古典主义”[9]的风格其实也是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特征。它与“讽刺的古典主义”不同,设计者们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不是嘲讽和游戏态度,而是以严肃的尊敬态度。采用古典主义作为发展构思,而形成具有比较严肃的文化风格特征,这样的作品可能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3、奇特风格与解构( deconstruction)

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奇、特风格与解构主义,即把整体破碎化(解构)。它反对一切的固定模式,系统化和无度的人类中心主义,崇尚只有观念,解构各种现代主义理论,用片段式表达传达出与严肃的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游戏性态度。从80年代晚期开始,解构主义建筑开始成为后现代建筑的思潮。其特点是对外观的处理上,可以通过几何的设计等来完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以及结构和外廓。比较典型的如里伯斯金(D.Libeskind)所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被认为凝聚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之作---不断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以及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就如同象征生命的痛苦表情在处处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

在國内,荷兰人建筑设计师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楼也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典型,这个建筑的主要特征就是“ 奇、特”,像个大裤衩,设计师库哈斯也由此被戏称为大裤衩设计师。他被公认为是当今较为最“前卫”的建筑师。就现有的效果图来说,普通人认为央视大楼建筑设计太违背生活常识了,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它都是扭曲的,几乎找不到标准的水平线与悬垂线,当然其施工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是否实用也未可知否,就造型而言就更是有很大争议。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学思想

1、解构意识、诠释 “现在”的不确切状态

美学思想家利奥塔认为,对于后现代来说,美学思想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此刻”,即是为意识所不知的,且不由意识来构成的,并且与过去和未来没有必然逻辑关联,它恍惚而来,不思而至。也就是说,它是离开意识、并可解构意识的,呈现在古典和现代时间逻辑链上的后现代“碎片”,是意识无法意识到的。正因为它不能为意识所把握,我们不知它由何而来,向何而去。 所以构成了后现代的“现在”的不确切状态,既不是过去的逻辑结果,也不是未来的关联原因,而是失去了过去未来逻辑关联的碎片式的“现在”,也呈现出了后现代的矛盾状态:“在又不在”的不确切状态。

2、空间模式的转变导致深度的消失

美学思想家詹姆逊以文艺作品为例指出,现代主义艺术是时间模式,后现代主义是空间模式,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变,导致了深度的消失。詹姆逊最成功的例证是现代主义画家凡高的《农鞋》与后现代主义画家安迪.沃霍尔(华荷)的《钻石灰尘鞋》,从中发现一种崭新的平面而无深度的感觉,是后现代文化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即是“表面、缺乏内涵、无深度”,也就是缺乏意义。这种缺乏意义与深度的东西,不能说是艺术,其实是商品。所以说,在现代主义画家凡高作品的鞋中,艺术能为我们阐释那旧有的四散分离的感官世界及意义;但后现代主义画家华荷笔下的鞋,无法为那些遍布眼前的零碎物件重新缔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后现代主义作品不需要解释,只需要体验和刺激的新鲜经验。

3、时间模式的被剥夺导致时代意义的消失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的世界是一个不具有真正表象的世界。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概念中,时间模式的被剥夺,后现代无意直面那难以推定的真实世界,无意曾经存在的历史。“过去”只能通过那些似是而非的某个时代的意象加以传达和表现,艺术的文化的风格和观念取代了有序而规范的传统和文化创造性。从艺术上看,当文本与客观所指的对应关系不复存在,也就是语言意义链的环节断裂的时候,我们就会面对乱七八糟的一堆符号,它们有各自的形状,却彼此无关,一切都是无意义的符号,无法把它们有序地排列起来。艺术不再把现实当作事物或事件来记录,而是说明后现代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时间模式的被剥夺导致时代意义的消失,同时不再使人感觉到一个具有不同意义的未来。

四、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艺术思考

(一)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存在艺术形式,造型性、视觉性和静态性是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建筑作为造型艺术,其直接的空间存在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和空间形态给人以审美的传递,其造型性、视觉性和静态性是其审美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艺术不仅具有历史时间性,也还具有特定的社会生活所承载的审美倾向。特别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其审美价值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造型艺术,无时无刻都在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一斤审美情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中,到底“什么是美的”,艺术规范到底是什么?都很难有一个标准。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来讲,不能说“什么是美的”,而是“什么东西可以被说成是艺术”或美?在这里的美或艺术,失去了给定的对象,失去了确定性,失去了表象与存在的和谐,美学失去了现实主义的基础。具体来说,后现代往往在寻求新的表现的同时,“否定的”“颠覆的”“解构的”理念一时间成为其核心精神,建筑与艺术没有了规范,所以在后现代艺术中,完整的风格没有了,精致的形式也没有了,艺术变得怎么都行了。一些艺术家极力表现杂乱、粗糙、拙劣与无序的效果,浅薄、滑稽的艺术感觉也会显现于大量的建筑与艺术之中。因为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与艺术中,不排斥混乱和无序特征,这显然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艳著,反对阐释—一中后现代的文化表征[M].上海三聯出

版社,2007.12:28-32.

[2]刘象寓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8:259-263.

[3]张小山.后现代社会理论相关概念辨析[J].理论探

讨,2007(03):153-156.

[4]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26-

28.

[5]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新潮[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2012:4.

[6](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59.

[7](美)查尔斯·詹克斯,李大夏摘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1.

[8](美)查尔斯·詹克斯,李大夏摘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30.

[9]邓庆坦等.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10:108.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复兴
后现代主义设计
碎片与游戏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