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风光摄影的分类与未来

2019-09-28 17:36戴朱慧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戴朱慧

摘要:黑白风光摄影从摄影术发明至今一直是摄影师倚重的题材之一,在摄影史中有许多著名的摄影师都曾涉足于风光这题主题,创作出无数的佳作。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借助照相机客观记录开始,无数摄影师就在探索风光的拍摄手法。从摄影术发明至今,风光摄影大致发展出了三种重要的类别流派。根据对风光摄影流派的划分,并通过一定的阐述分析可以让很多人了解风光摄影的过去与现在,从而为当代中国风光摄影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风光摄影;黑白摄影;摄影史

摄影起源于西方,其发展与思想演变已经十分复杂。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就已有摄影师就展开了对风光摄影的探索于创作。在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通过对其不同的寻找方式与创作手法,可将西方黑白风光摄影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希望以对西方黑白风光摄影流派的讨论分析为基础,对国内风光摄影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风光摄影的兴起

(一)风光摄影的定义

林路在其撰写的《风光摄影》中对风光摄影做出过这样的定义“风光摄影的主体是自然的、非人为的景致,以展现或宏大或秀美的自然风景为目的。然而正像风景绘画一样,风光摄影也可能包括活动的人物,或是一些建筑物,但这些人物或建筑物都是比较小的,不引人瞩目地,被自然的氛围所包围,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这对风光摄影的拍摄主体、主题做出了明确的阐释。

画面中包含的人物或一些建筑,虽不引人瞩目,但也非独立存在,往往也与照片中的主体相呼应,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风光摄影的起源

在为数不多与风光摄影相关的文章,并没有发现摄影史学家对风光摄影的起源提出明确的界定。这是因为风光摄影题材的特殊性。其拍摄主体是客观存在的景物,当摄影术被发明后,许多摄影师会选择自然景观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进行探索拍摄。如果说风光摄影与摄影术的起源相同,也并不夸张。

风光摄影真正进入人们视野并受到重视,应该是风光摄影起源的标志人物安塞尔亚·当斯。他以美国优胜美的国家公园为拍摄主题,使用大画幅相机这样高清晰度且严谨的相机,同时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区域曝光法为技巧,希望以自己的视角记录静物的原貌。他对风光拍摄的严谨以及其创立的区域曝光法,时至今日还在被后人所学习运用。

彩色摄影兴起后,摄影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数码摄影的到来以及相机便携性的提高,为风光摄影深入人迹罕至的地区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同时相机镜头的进步,一些光学奇迹式的超广角问世,也为风光摄影师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

二、風光摄影的流派

(一)纪实派

纪实派是指使用相机如实看到内容而拍摄的风光作品。其代表人物是风光摄影鼻祖安塞尔·亚当斯。他会运用不同的手段,在尊重自然界万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属于不同摄影焦点的东西屏蔽,从无休止、无状态的大自然中提炼出美的精华,将原有生命气息微弱的大自然升华为“人化的自然”。

亚当斯曾创立f/64小组。这个小组的名称源自摄影镜头的光圈值,意指本社团对于清晰质量的追求与对于摄影作品的定义。即不受任何技术、构图或想法以及任何其他艺术形式干扰的摄影,力求通过极小的光圈以获取极大的景深,将景物的原貌得以纪录。

由于风光摄影画面中所富含的元素较多,其受到光线的影响各不相同,容易产生极亮或极暗的区域,这些区域在成像后往往会失去细节与纹理,对纪实产生影响。亚当斯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创立了区域曝光理论。

在亚当斯创作的中后期,他将区域曝光进行了提升。即将区域曝光法中的准确曝光为基础,将其得到的数值进行曝光调整,以增加或者减少曝光的效果,来使照片富有视觉中心或是更强烈的明暗变化,从而对客观的景物拍摄中融入摄影师的个人思想与创作情感。他的区域曝光法不但能够自然地表现出光线明暗部分的转换,还能对不足的光线和部位进行适当修正曝光,并能将其思想和创新以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情感。

(二)画意派

19世纪末,悄然而起的画意摄影将摄影提升到了艺术层面。在此期间,艺术照片受到高度推崇,最早提倡画意摄影美学的摄影师,认为照片应关注美感而非事实。摄影师认为画面清晰度和对事物的精确复制都埋没了摄影的个性表达。尽管在后人看来当时所谓的“画意摄影”一度效仿绘画和平面艺术的做法有些误导,并不发达的暗房技术也使摄影师创作的作品有些千篇一律,但这并不妨碍其对艺术摄影后来的发展打下的基础。

那一时期,纯自然风光是画家们喜欢的主题,艺术摄影师也喜欢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探寻与绘画作品所类似的情调。摄影师或是在底片上进行的创作,或是刻意制造朦胧,或是选择阴沉雾气的天气,从而达到类似绘画的目的。我们可将当时模仿绘画风格并以纯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归为画意派。

20世纪早期,画意摄影逐渐淡出摄影史,但画意派风光摄影并未隐退,早期一些摄影师对于美学的观点依然影响着画意派风光摄影的发展。画意摄影在其后出现了两个类别的分化:第一种强调画面中影调、线条等美学元素,但摒弃了早期画意摄影在底片或暗房工艺中对照片进行加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现状进行拍摄,从而表达摄影师对美的追求;第二种则注重后期暗房工艺,随着胶片暗房技术的成熟,一些拼贴、叠加等技巧对于摄影师来说信手拈来,而步入21世纪电脑的普及以及修图软件的发展。以拼贴叠加已不再成为技术难题,从而为这一类画意派风光摄影铺平了道路。

(三)极简派

诚如前文所提,画意派在后期也出现了划分。一种摒弃后期暗房工艺强调画面中影调、线条、意境等美学元素,另一种则通过一些后期暗房的叠加平贴手法,追求仿画的效果。前者在摄影师的探索与不断地发展下,将画面中的线条、光影对比表现到极致即通过长时间曝光或较大的光影对比等手法更大程度上淡化画面中次要的元素,从而简化画面以此突出主体的线条轮廓。我们认为这种拍摄手法所创作的作品成为极简派风光摄影。

前文提及拍摄风光摄影时,很多元素杂乱不堪,很难寻找到适合的素材。所以在摄影师的不断实践下发现,如果运用长时间曝光,可使景物中的一些次要元素(如水、云等),随着风等因素出现位移,从而在画面中模糊,以此来凸显出相对静止的山、树木等,达到极简的效果。

在用光方面,它与纪实派摄影也有很大的区别。纪实派讲究光影柔和,明暗需要细节。但极简则需简化画面元素,画面细节越少则景物越凸显,方便形成视觉焦点。故极简派拍摄时,大多会选择阴天或者是逆光。前者因光影变化较少方便摄影师在后期制作,而后者则是天然条件下容易产生高光,缺失阴影细节,从而达到极简效果。

极简派可以认为是画意派转换过渡而来的一个分支,其中不乏摄影师通过自己的不断拍摄与探索,逐渐将自己的拍摄风格融入极简派摄影之中。

三、风光摄影的未来

在文初时曾提到,风光摄影已成为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热衷的拍摄主题之一。尤其在中国,我们在旅游景点也不难发现许多的长枪短炮拍摄着人们所规划好的景物。由此看来风光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已到达了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

虽然我们拍摄的人群基数大,但是人们拍摄的景物却是千篇一律。许多看似专业的摄影人拍摄出的仍是到此一游类型的照片。画面固然富有美感,但机位构图往往如出一辙,作品中也缺少作者的思想情感。

摄影是一门创作的艺术。先要创,然后再去做,否则就是手工业拍不断重复别人的劳动而已。即使相同的景物,每个人对于景物构图光影的理解却是不同的。拍摄时需要摄影师通过自己的双眼来选择景物以及拍摄的手法,利用各种思想进行创作的探索,这样才能真正地使风光摄影创作,也是黑白风光摄影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林路.风光摄影[M].浙江出版社,2015.

[2]顾铮.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7.

[3]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M].中国摄影出版

社,2012.12.

[4]董良. 郎靜山和安塞尔·亚当斯的风光摄影美学特征研究

[D].太原理工大学,2014.

[5]许亮,王莉莉.摄影艺术的美学探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3,23(01):117-121.

[6]霍利.探析摄影技术与照片意境的营造[J].中国传媒科

技,2012(2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