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策略

2019-09-28 07:22周汭聪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
关键词:展厅文物保护文物

周汭聪

摘要: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是博物馆的珍贵文化财富,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文化水平不断地提升,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不断进步。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部分,做好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对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可以了解博物馆目前的文物保管情况,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综上,如何进行博物馆中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让文物“活”起来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文物保护;可移动文物

一、引言

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国家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做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把握好文物保护与文物的利用,可以将文物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为社会提供效益,为科研创造价值。文物容易受到自然因素、保存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因此,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可以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延缓文物的衰败速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的技术发展。

二、影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中首先要提及的便是溫度及相对湿度,我们知道低温有利于大部分文物的保存,若温度过高可能会直接加速文物的变质速率。例如,纸质文物可能会由于高温而加速老化,而且温度过高会使有害气体进行扩散、骤增,使得微生物的繁衍加速,造成文物的保护受到影响。而相对湿度对于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影响,不论是金属类还是非金属类文物,都会受到它的影响,造成腐蚀、生锈或是物理形变等情况,造成可移动文物的变质与损坏。

其次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影响。博物馆藏文物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甲醛、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这些空气污染物进入文物展览的环境,和文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造成文物的损坏。

再次是光线辐射,一些含有紫外光、红外光的光线照射在文物上,给文物带来慢性的损害。紫外光线会导致文物表面的有机结构断裂,使得文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文物被损坏。红外光线可能会使得文物表面的温度上升,造成文物表面的形变。一些文物对光的感知十分的敏感,比如书画、文献等,长时间受到光线辐射,会导致这部分文物受到极大的损害[1]。

最后是微生物的危害。这些腐败的微生物会对文物造成变质影响,一些蛀虫与细菌会在高温阴暗的环境下生存,它们的繁殖能力十分强。在初期,这些害虫不易被发现,但常常发现时已经是十分严重的阶段了。它们会附着在蛋白质文物与富含纤维素的文物上,造成文物的材料结构被破坏,加速文物的老化。

(二)人为因素

博物馆中的可移动文物保护还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指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的移动与搬运时,对于文物的接触,以及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在有意无意时对文物进行损坏的行为。保管文物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直接接触时,是否能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文物的入库、参展、运输等环节,这部分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这些保管与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有没有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作制度来执行文物保管工作,这些都影响着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前来博物馆参加展览的观众,一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可能会造成博物馆内文物的损害。一些禁止拍照的场所常常会发现有人偷偷拍照,这都会给文物保护带来隐患。我们常看到的博物馆内盗窃事故、火灾事故等,这些危害事故均会造成博物馆文物的不安全[2]。

三、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文物保存环境

可移动文物在进行保管时,需要注重外界环境的干扰。主要包含可移动文物在进行移动与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文物的接触,以及文物在进行展览时,一些参观者对文物进行有意无意地伤害行为。在进行文物搬运时,工作人员应当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职责分工,在进行文物取放时,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对特殊文物搬运时,应当进行着重提示。根据不同文物的特性,搬运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搬运方式,例如:大部分瓷器,在移动时要双手托捧;而对有底座与盖子的瓷器在进行搬运时,不能将底座与盖同时拿放。博物馆除了要对搬运文物进行注意,还应当加强安保管理,博物馆在进行日常运营时,应当提醒游客切勿对文物进行拍照或造成其他损害,或明确禁止此类物品带入博物馆中,尽可能将人为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二)创设安全的文物展览环境

文物在进行展览时,存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博物馆需要对展厅环境进行改良。首先,展厅的陈设结构应当坚固,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确保文物的稳定安全。可移动文物的展示柜需要进行固定,可以利用丝线对一些易碎文物进行固定。展厅的环境需要保持稳定的温湿度,可以设置中央空调,根据参观的人流与外界的气候进行精确的调控。对于一些湿度较敏感的文物,展厅可以存放加湿器、除湿机等,来改善部分环境内的温湿度。还需要注重展厅内的空气污染,需要安装空气净化设备,防止有害体对文物的损害。馆内的建造材料应当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不含挥发性的污染物,切实保护可移动文物。还需要控制展厅内的文物不要受到光线的辐射,对展厅进行照明的设计,确保文物存放的环境不易受到光的辐射。展厅内的光源应当选择不含有红外线、紫外线的灯光。对于微生物的危害,需要工作人员在存放可移动文物时,对文物提前进行消毒,并定期清理文物展示柜,必要时可在展示柜内投放防虫与防霉的药品[3]。

(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可移动文物的保存,需要综合环境与人为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落实管理责任,提升管理水平。这些可以接触到可以移动文物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开展工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我国出台的文物保护法以及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办法来制定管理制度,确保各个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在出入文物保存库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出入库操作,对于文物的分类应当熟记在心,文物的上架规则与文物登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些管理制度应当从细小处抓起,从根本上减少文物发生的风险,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失。还需要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到实处,安排工作人员对库房与展厅进行24小时的监控,有效的提升文物保管的安全指数。对于盗窃、火灾等意外事故,应当建立起应急机制,并定期进行演练,若发生危险事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应对,从而减少文物的损失。

(四)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保管

利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可以有效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问题,推动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长期发展。可以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青铜文物的保护,超声波可以加速化学试剂对于文物的反应速率,并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更加完全,青铜文物表面的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缩短了文物在化学试剂中的浸泡时间。对于绘画作品与丝织品文物的清洗也可以利用超声波技术开展。还可以利用微波技术来进行博物馆内的微生物清理,微波技术使用的范围较广,且消灭害虫的效益较高,有效保障可移动文物表面不会开裂,且保持原本的外观与色泽。还可以利用真空技术,控制霉菌的滋生,从而有效延缓文物的衰败。这些现代技术可以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帮助文物实现真正的永久保存[4]。

四、结束语

文物保护与管理是博物馆的职责,也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业务工作。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管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文物保护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秉承严谨与细致的工作态度,合理利用现代科技,融入更加新颖的保管理念与手段,切实提升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保管水平,从而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体现博物馆的馆藏价值,促进我国的博物馆文化事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颖瑜.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看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06):262.

[2]朱晓伟.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看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青年与社会:下,2014(08):269.

[3]奚三彩.现代科技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文化遗产,2004(03):61-62.

[4]梁先媚.浅谈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22-125.

猜你喜欢
展厅文物保护文物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