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冬凌草甲素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9-09-30 09:01陈功森倪健罗菊元曲昌海尹兴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肿瘤

陈功森 倪健 罗菊元 曲昌海 尹兴斌

摘要:目的  分析冬凌草甲素研究現状,为冬凌草甲素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建库至2017年12月冬凌草甲素研究文献。采用SATI3.2及Ucinet对发表时间、作者、期刊、研究机构、基金资助、被引情况和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Netdraw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纳入文献379篇,近10年发文较多;涉及作者1145位,合作度3.02、合著率97.1%,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核心区”期刊20种;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机构5所,其中郑州大学发文最多(18篇);受资助发文率52.1%,国家级基金资助较多;高被引文献、文献学科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研究主题中,抗肿瘤研究均为热点。结论  冬凌草甲素研究日趋增长,其抗肿瘤活性为研究热点,研究水平较高,研究核心基本形成,但多偏基础研究,尚未很好应用于临床,适宜药物载体的发现对冬凌草甲素抗肿瘤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肿瘤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9-0104-06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Study of Oridonin Based on CNKI

CHEN Gongsen1, NI Jian1,2, LUO Juyuan1, QU Changhai1, YIN Xingbin1

1.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88,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oridonin in China;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ridonin. Methods Articles about oridonin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since the building to December 2017.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time, authors, journals, research institutions, fund grants, citations, and research content was conducted using SATI 3.2 and Ucinet, and Netdraw was used for visual display. Results Totally 379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more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the past 10 years. 1145 authors were involved, with cooperation degree 3.02 and cohesion rate 97.1%, which has not formed a stable core author group; there were 20 “core area” journals; there were 5 institutions with more than 10 articles, of which Zhengzhou University issued the most (18); the funded publication rate was 52.1%, and the state-level funding was more; anti-tumor research were hot spots in the high-cited litera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ubjects,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research topic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oridonin is increasing, and its anti-tumor activity is a research hot spot. The research level is high, and the research core is basically formed.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oridonin is mostly based o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it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clinic very well. The discovery of suitable drug carriers is crucial for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oridonin.

Keywords:oridonin; bibliometrics; visualization; tumor

冬凌草甲素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冬凌草Rabdosiarubescens(Hemsl.)Hara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贝壳杉烯骨架的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现代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2-6],对肝癌、骨髓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7-9],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冬凌草甲素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揭示研究现状及趋势,以期为冬凌草甲素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8年2月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进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选择“高级检索”,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含“冬凌草甲素”或“冬凌草素”为条件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12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名研究者对文献标题逐条查阅,必要时进行摘要和全文阅读,纳入冬凌草甲素研究相关文献,排除引用文献报道及重复发表文献。

1.3  数据分析

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SATI 3.2软件和逐一查阅摘要获取相关内容,对检索得到冬凌草甲素相关文献的作者、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单位及基金资助等字段内容进行提取,并使用CNKI E-Study-3.2.1和Excel2013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经Ucinet软件转化后的相关矩阵导入Netdraw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

分析指标:①年发文量及趋势;②研究机构;③作者分布及核心作者分析;④合作度,即每篇文章的合作作者数,为作者总数/文章总数;⑤合著率,2名以上作者的文章数/文章总数;⑥期刊分布;⑦基金资助;⑧被引量;⑨内容分析,对文章的学科分布、关键词分布、制剂相关文献分布及实验类文章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初检文献388篇,剔除引用文献报道1篇、摘要1篇、重复发表内容7篇,最终纳入文献379篇。

2.1  文献外部特征

2.1.1  发表时间

发表论文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1977-2017年共发文379篇,文献发表时间与数量分布见图1。

可见,相关文献最早见于1977年,近10年研究较多,年最高发文35篇,年平均发文9.24篇。主要分2个阶段。1977-2002年总计发文62篇,年均发文2.4篇,且逐年文献量几乎无增长,此时我国冬凌草甲素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较少。自2003年巨幅增长后至2017年文献数量稳中有升,总计发文318篇,年平均发文21.2篇,其间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升趋势明显,说明越来越多研究者投入相关研究。

2.1.2  机构分布

机构分布数是期刊所载论文涉及的机构数量,可以衡量期刊论文的覆盖面大小。379篇冬凌草甲素研究文献中,标明研究机构的有378篇,共涉及185所机构(以第一单位计)。高发文量机构(约前10%)分布见表1。

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分别为郑州大学(18篇)、河南中医药大学(14篇)、沈阳药科大学(13篇)、浙江中医药大学(12篇)、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11篇),占总发文量的17.94%。

机构分布数据表明,冬凌草甲素研究地域较广,覆盖面较大,机构所在省份中,河南省以总发文85篇遥遥领先其他地区,这与河南作为冬凌草道地产区不无关系。排名前5位的机构发文量总和占185家机构发文总量约1/6,说明冬凌草甲素研究有了较稳定的研究机构。

2.1.3  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可被用来测度学术论文的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379篇文献总被引3608次(截至检索日期),篇均被引9.5次,被引量前10位的文献见表2。

被引量前10的文献总被引653次,篇均被引65.3次,其中有8篇为冬凌草甲素抗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第一的为郭娟娟《冬凌草甲素诱导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凋亡、逆转耐药性的研究》,载于《安徽中医学院学报》,被引108次,说明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2.1.4  作者分布

379篇文献中2篇无作者,共涉及作者1145位,合作度为3.02,其中涉及第一作者282位;含2个及以上作者的文献368篇,合著率為97.1%。作者合作度、合著率均较高,高合作度可带来论文质量的提升。在文献计量学中,用于测评核心作者的指标通常有发文量(重要性评价)和被引量(影响力评价)。根据普赖斯定律,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该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经计算,本研究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共19人,占6.8%,其发表的论文总数为77篇,占20.3%,远低于50%,见表3。

作者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冬凌草甲素的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通过SATI构建作者共词矩阵,将通过Ucinet转换后的数据导入Netdraw,得到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

可见,冬凌草甲素研究文献作者大致分为16个相对稳定的团体,以刘加军为核心的作者群和以张覃沐为核心的作者群为主,各团体间基本无交叉,说明存在分散的作者团体,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这与计算结果相符。

2.1.5  来源期刊

对379篇文献按期刊来源进行统计,结果379篇文献分别刊载在201种期刊上。根据布拉德福定律,以论文为统计单元,某一学科领域的核心区与相继各区(各区载文量大致相等)的期刊数量成1∶n∶n2。本研究收录的379篇文献分别刊载于201种期刊上,分为3个区域,由公式计算得3个区域期刊量为15∶45∶135,根据实际调整为20∶49∶132。说明本领域“核心区”期刊20种,共发表文献137篇,占总文献量的36.1%(超过33.3%)。核心区期刊见表4。

发表文献最多的是《中草药》15篇,其次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4篇、《中国中药杂志》11篇、《中国药学杂志》9篇、《中成药》9篇、《中药材》8篇及《中国药理学通报》8篇。其中69种期刊发表2篇以上相关文献。

2.1.6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来源及比例可看出课题和研究群体科研水平和社会重视程度。379篇文献中,有基金资助的197篇,其中国家级基金78项、省部级53项、厅局级45项、校级及企业资助21项。基金资助情况见图3。

受资助发文率为52.1%。包含基金类型4类,基金论文以国家级为主,占基金总量20.6%,其次为省部级、厅局级,分别占14.0%和11.9%。1977-1991年冬凌草甲素研究未获得基金资助,这与过去我国基金资助科研项目较少有关,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者对中药单体成分的日益关注,冬凌草甲素相关研究获得资助越来越多。

2.2  文献内部特征

2.2.1  学科分布

按中图分类号划分,379篇文献中,中药学方向238篇,肿瘤学方向106篇,其余方向35篇。中药学、肿瘤学占主体,二者互有交叉,体现了冬凌草甲素这一中药单体成分的抗肿瘤应用研究这一热点。

2.2.2  关键词

文献的关键词可高度概括地反映研究的内容,通过高频关键词可看出研究的聚焦点,是判断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对379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关键词823个,累计词频1780次,抽取词频前30位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利用SATI软件构建一个30×30的共词矩阵,并运用Ucinet将SATI提取的矩阵数据转换成“##h”文件,导入Netdraw进行图谱分析,得到冬凌草甲素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

图4表明,研究基本形成以冬凌草甲素为核心,以细胞凋亡、细胞增殖、高效液相色谱法、纳米粒等为方向的研究体系。

利用SATI软件构建一个100×100的共词矩阵,采用相同步骤导入Netdraw软件,得到K核聚类图谱,见图5。结果有7种不同的颜色,表示有7种不同的分类,根据节点大小和节点群数量多少综合判断,研究的热点以节点大且多的红色区为核心大类,主要是关于冬凌草甲素及相关新剂型细胞实验的研究,具体包括冬凌草甲素、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纳米粒、脂质体等。其他类型关键词主要涉及抗肿瘤、含量测定、药动学分析等方面。可以看出,研究人员着重于通过细胞实验对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及活性进行探索,冬凌草甲素有望成为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

2.2.3  研究领域

379篇文献中实验类文献353篇,综述类文献26篇。实验类文献中,有193篇为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相关研究;综述类文献中,21篇为近10年发表,15篇为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的综述。

冬凌草甲素抗肿瘤实验研究文献中,共涉及肿瘤类型26种,文献数量前5的为白血病(36篇)、肝癌(29篇)、乳腺癌(13篇)、胰腺癌(12篇)、胃癌(12篇),全部肿瘤类型及相关文献数量见图6。

379篇文献中,实验类文献占93.1%,说明研究者对冬凌草甲素的实验性探索较多.无论实验类还是综述类文献,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相关研究或论述均占多数。实验研究方法主要为细胞凋亡实验,少见临床研究案例。离体细胞实验脱离了与机体的联系,不能完全代表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变化[12],其结果不一定表明药物在体内同样具有抗肿瘤效果。建议今后适当增加动物体内药动药代实验,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加强相关制剂的开发利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冬凌草甲素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但研究分布不均,仅白血病和肝癌两类就占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研究总量的32.8%,远超其他类型肿瘤。可考虑加强冬凌草甲素对其他肿瘤抑制作用的深度研究,并拓宽广度,以发现抗肿瘤的新类型。

379篇文獻涉及到制剂或新剂型研究的文献59篇,其中综述类3篇,均为冬凌草甲素新剂型研究进展;56篇实验类文献涉及剂型8种,包括片剂(10篇)、注射剂(2篇)、口服液等,新型药物载体10种,包括纳米粒(13篇)、胶束(6篇)、脂质体(5篇)、微乳(4篇)、β-环糊精包合物(2篇)、微球(2篇)、固体分散体(2篇)、纳米结晶(2篇)、纳米管(1篇)及磷脂复合物 (1篇)。8种成型制剂共18篇文献,仅注射剂(2篇)为抗肿瘤作用,未见口服制剂抗肿瘤研究;目前的新型药物载体研究在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活性发挥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3  讨论

冬凌草甲素研究最早发表于1977年,此后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近10年发展最为迅猛。2011年前后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最多,这与中医药现代化大背景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机构分布广泛,其中河南地区机构数量、文献数量均领先,作为冬凌草甲素来源植物冬凌草原产地及道地产区之一,河南地区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本地区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社会价值。

某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要形成核心的重要条件有:开辟相对持久、稳定的论坛;促进形成较“权威”的多产作者群体。冬凌草甲素研究相关文献作者合作度、合著率较高,说明相关文献质量较高,虽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基本形成了以《中草药》《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成药》《中药材》《中国药理学通报》等为代表的核心区期刊20种,表明冬凌草甲素研究相关机构呈现一定集中趋势,基本形成核心论坛,有利于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完善。

中药单体成分的开发与应用为目前研究热点,具有广阔前景。从高被引文献、文献学科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研究主题看出,目前冬凌草甲素的研究集中于其抗肿瘤活性,涉及肿瘤种类多,研究较为深入,层次较高。基金文献多,受资助发文占比大且基金等级较高,说明国家社会对该领域研究的支持、研究群体科研水平高及学界对研究成果的认可。但相关实验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临床应用研究资料较少,说明对其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与冬凌草甲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有关[13],目前有关制剂抗肿瘤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来源数据库较单一;较多集中于表象的定量分析,而较深层分析(如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分析)偏少;仅对中文文献进行了统计,尚不能全面反映该领域研究情况。

对于冬凌草甲素的研究,应建立系統化、持久化的研究体系,研究人员也应确定方向,加深研究,早日形成作者-机构-期刊的冬凌草甲素相关研究核心。目前研究多偏重于基础研究,而临床研究较少;常规药物载体对冬凌草甲素抗肿瘤药效的发挥作用有限,亟待开发一种安全无毒、载药量高、缓释效果好、可体内降解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笔者研究团队正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以期发现适合冬凌草甲素的载体材料,制成适宜的剂型,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更好地发挥其药效。

参考文献:

[1] XIE Z, YU H, SUN X, et al. A novel diterpenoid suppresses osteoclastogenesis and promotes osteogenesis by inhibiting Ifrd1- and IκBα-Mediated p65 nuclear translocation[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2018,33(4):667-678.

[2] 李春雨,王琪,申珅,等.冬凌草甲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8,49(3):658-662.

[3] XU J, WOLD E A, DING Y,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oridonin and its analogs:from anticancer and antiinflammation to neuroprotection[J]. Molecules,2018,23(2):474.

[4] HUANG W, HUANG M, OUYANG H, et al. Oridonin inhibits vascular inflammation by blocking NF-κB and MAPK activ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8,826:133-139.

[5] OH H N, SEO J H,LEE M H, et al. Oridonin induces apoptosi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bably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p38/JNK MAPK pathway[J]. Int J Oncol,2018,52(5):1749-1759.

[6] 戴一,仲飞.冬凌草甲素的结构修饰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7,37(7):1701-1713.

[7] ZHANG Y W, BAO M H, LOU X Y, et al. Effects of oridonin on hepatic cytochrome p450 expression and activities in PXR-humanized mice[J]. Biol Pharm Bull,2018,41(5):707-712.

[8] DING Y, LI D, DING C, et al. Regio- and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oridonin d-ring aziridinated analog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via mediated irreversible covalent warheads[J].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8,61(7):2737- 2752.

[9] YANG J, REN X, ZHANG L, et al. Oridonin inhibits oral cancer growth and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 Biomed Pharmacother, 2018,100:226-232.

[10] 徐蕴,魏琦,汤大朋,等.2006—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中医杂志,2017,58(5):418-422.

[11] 刘劲松.提升学术期刊论文下载与被引频次的思考——基于刊后论文跟踪分析及办刊实践[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63-68.

[12] 刘建勋.中药新药药效学实验研究方法与要求[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2):49-52.

[13] DING, Y, DING C Y, YE N, et al.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product oridonin-inspired anticancer agents[J]. Eur J Med Chem,2016,122:102-117.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肿瘤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