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传统医药

2019-09-30 10:33毕迎凤NayLinTun张宇MyintMyintThanYunnMiMiKyaw李建文邱天雯杨雪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发展

毕迎凤 Nay Lin Tun 张宇 Myint Myint Than Yunn Mi Mi Kyaw 李建文 邱天雯 杨雪飞

【摘 要】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与中国保持长久的物质和传统医药在内的文化交流。传统医药作为缅甸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缅甸人民健康、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七十多年,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本国传统医药。然而,由于较为保守,限制开放,国际上对缅甸传统医药的认识较少。文章概述缅甸传统医学体系及其在近现代发展历史,总结缅甸传统医学科学研究现状,以期提高全球对缅甸传统医药的认识,促进缅甸传统医药的发展。

【关键词】 缅甸传统医药;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2-0001-06

Traditional Myanmar Medicine: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 Yingfeng1,2 Nay Lin Tun1,3 ZHANG Yu1, 2 Myint Myint Than4 Yunn Mi Mi Kyaw1,3 LI JianWen1, 2 QIU Tianwen1,3 YANG Xuefei1,2*

1.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Plants and Biotechnolog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1, China; 2.Southeast Asia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y Pyi Taw 999091, Myanmar;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4.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Sport department, Nay Pyi Taw 999091, Myanmar

Abstract:Myanmar borders on China and has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ong history, it has maintained material and cultural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dicine exchanges with China in the pas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yanmars medical system, traditional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 and health care of the people in Myanmar. The government of Myanmar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strategies to develop it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past 70 years. However, due to conservation and restriction on opening,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Myanmar is not well understood by outside.The article summarized Myanmar traditional medicine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hen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Myanma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aise global awareness about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Myanmar and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Myanmar Traditional Medicine;Development;Research

緬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和民族情感。中缅交流不仅体现在物资和文化上,同时也体现在传统医药上,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很多“南药”药材来自缅甸。据云南海关统计,经由云南瑞丽口岸进入中国的南药大约有20种,如补骨脂、槟榔、大腹皮、酸枣仁、绿壳砂、缩砂密、蔓荆子、黄草、郁金、木蝴蝶、姜黄、干姜、白扁豆、儿茶等。这些还不包括通过边民互市等民间贸易往来数据。缅甸是中国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地区的陆海连接点国家。鉴于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中缅文化交流是顺应国家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药将成为两国文化交流重点内容之一。了解缅甸的传统医学的历史、理论、现状和发展过程等是开展两国交流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结合实地调研,和已开展的缅甸药用植物研究工作对缅甸传统医学的历史、理论、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进行整体的梳理。

1 缅甸传统医学概况和理论流派

缅甸传统医学,作为缅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蒲甘王朝(1044-1287),并在阿瓦王朝(1364-1555)和贡榜王朝(1752-1885)时期得到高度发展[1],总结出了多部缅甸传统医学著作,这些著作大多以“缅书”,即贝叶经的形式收录于佛教经卷的“律藏”部,存于佛塔、寺院和皇家藏书阁。19世纪后,由于西方医学(对抗治疗法)在英国殖民时期(1885-1948)引入后得到迅速的扩展,传统医学的应用受到冲击,加之1948年缅甸独立后政府长期保守和限制开放,严重限制了缅甸传统医药的发展。然而,由于传统习惯以及相对低廉的治疗费用,传统医药体系依然在维系当地民众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2]。传统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共存是缅甸现代医疗体系的典型特征。

从缅甸史书《琉璃宫史》[3]中可以看出,缅甸文化在历史上受到了古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缅甸传统医学的理论具有深厚的佛教医学背景,这构成了缅甸传统医学的理论基调。同时,由于缅甸地处于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点,又是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缅甸传统医学又吸收了来自中国医学、西方医学和波斯医学等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阿育吠陀医学和佛教医学为主线,同时又具当地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缅甸传统医学共有四个流派或体系:①德沙那医学(The Desana system),其理论基础是佛教教义和“寒”和“热”等自然现象;②贝西加医学(The Bhesijja system),以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医学理论为指导;③内卡塔医学(The Netkhatta system),即占星术,以黄道十二宫、星辰、生辰八字等为理论基础;④维加达拉医学(The Vijjadhara system),即巫术,崇尚打坐和炼丹术[1, 4]。其中,德沙那医学和贝西加医学以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和矿物质为药物基础来治疗疾病。

缅甸有八个主体民族,其又可分出143个分支[5]。除了主流的传统医学外,各民族在长期认识和实践防病治病中,摸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利用当地草药治疗疾病的有效经验和方法。不论在缺衣少药的过去,还是现代医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缅甸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西药的影响力扩大等,传统医药知识面临着大量流失的威胁。

2 近现代缅甸传统医学的发展

独立战争后,传统医药在历届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6]。缅甸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来发展本国传统医学。

第一,通过在政府机构中设传统医药管理部门,从政府层面上积极支持和鼓励传统医学的发展。在中央政府机构中特别设立传统医药司(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隶属国家卫生与体育部,并在省(Division)和邦(States)、乡镇(Townships)和区(Quarter)等各个行政级中特别设立了传统医药主管部门,统一由传统医药司管理。传统医药司的主要目标是:①基于国家卫生计划(National Health Plan),通过现有的医疗保健体系向全国提供综合性的传统医药服务;②制定传统医药标准;③培养合格的传统医学从业人员。

第二,通过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传统医药的发展。缅甸政府先后颁布了《传统药品法(Traditional Medicine Drug Law)》和《传统医学理事会法(Traditional Medicine Council Law)》(见表1)。《传统药品法》规定:①所有传统医学药品(简称缅药)都必须注册,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缅药生产必须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标准;②缅药只能用于传统方法(口服、涂抹、洗、敷等)对目标疾病进行治疗,禁止血管注射。大多数的缅药剂型以粉末为主,同时还包括膏药、吸入剂、片剂、胶囊、水浸剂和酊剂。到2018年中期,已注册的缅药有14200种,获得生产缅药许可证的企业已达3132家(https://www.dtm.gov.mm/dtm)。国立缅药制药厂主要分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它们生产25种粉末状药品,10种片剂和1种软胶囊(https://www.dtm.gov.mm/dtm)。《传统医学理事会法》规定:只有获得传统医学文凭后才能注册行医。到2018年中期,在政府单位执业的传统医学医师达1274人,在私营单位执业的有6108人(https://www.dtm.gov.mm/dtm)。

第三,加强传统医学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传统医药发展创建条件。到2018年中期,全国共建立42家传统医学医院,50多家传统医学诊所,260个乡镇、村设有传统医学卫生所(表1),并在缅甸全境内提供免费的传统医药服务(https://www.dtm.gov.mm/dtm)。此外,自2007年起,传统医药司还向全国各地分发急救用的家庭传统医药箱,使得在乡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居民更容易使用传统医药进行及时救治,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轻微急症的治疗费用[2]。

第四,加强传统医学教育、培训和交流,促进缅甸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缅甸先后在曼德勒成立了传统医学学院 (Traditional Science)和传统医药大学(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Medicien)(见表2)。该大学采用新型教学理念,学生不仅学习传统医学,同时也要学习西医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制5年,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2]。此外,自2003年起,缅甸的西医医学院的学生课程中要求包含36学时的传统医学内容,并且列为考试科目,考试合格者才能颁发证书。缅甸还成立了传统医学从业者协会,该协会自2000年起便每年举办传统医学会议,交流传统医学的经验、最新科学研究动态等,以促进传统医药的发展,提高传统医药的品质和影响[2]。此外,缅甸医学研究局(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主办了《缅甸卫生科学研究(Myanmar Health Science Research Journey)》,該杂志创建于1989年,每年出版三刊(4月、8月和12月)。该期刊对缅甸全境和部分国际研究机构和图书馆提供免费下载服务(www.myanmarhsrj.com),主要发表缅甸医学包括传统医学和与卫生研究领域的原创论文,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缅甸不仅注重传统医学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交流,还通过组织与缅甸传统医学有关的国际研讨会来促进缅甸传统医学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例如,缅甸于2017年11月在仰光主办了第八届大湄公河次区传统医药交流会(The Eighth Meeting on Indigenous Medicine in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第五,通过建立草药园和传统医药博物馆,为缅甸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传统医药司共建立了九个草药园和三个传统医药博物馆(内比都和曼德勒)。各个草药园的基本信息和功能范圍见表3。在九个药用植物园中,位于内比都的国家药用植物园 (National Herbal Park) 占地面积最大、收集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此外,三个传统医药博物馆中两个个设在国家药用植物园内,一个位于曼德勒传统医药大学。

3 缅甸传统医药科学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于2008年通过《公共卫生创新和知识产权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Global Strategy and Plan of Action on Public Health,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决议后,缅甸卫生与体育部决定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来推动传统医学的发展,保证传统医药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其研究进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缅甸本草著作的翻译 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缅甸传统药物的植物学和物理化学的标准化以及毒理药理评价项目(Standardization and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evaluation of botanical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Myanmar)”支持下,五本缅甸传统医药学著作已被翻译成英文[2]。近年来还公开出版了《缅甸传统医药手册(A Manual of Myanmar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Primary Health Workers)》和一系列《缅甸药用植物(Medical plants of Myanmar)》丛书。然而,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已翻译或已经出版的传统医学著作,仅代表缅甸传统医药著作的一小部分,大量缅甸本草著作仍散落在各大学图书馆、公共书店和寺庙中。因此,缅甸本草著作收集和翻译工作刚起步,有待继续深入。

3.2 缅药质量标准 在日本财团立邦基金会(Nippon Foundation)资助下,传统医药司组建了缅甸草药药典技术委员会(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 Committee),并于2013年和2018年分别出版了缅甸草药药典(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的第一部和第二部[7-8]。每部药典各收录20种药用植物,对每一种药用植物的描述包括:科学名、缅名、异名、其他名(如英文名、中文名、印度名等)、药用部位和定义。对于药用部位的描述包括:形态特征(Ma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显微特征(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粉末特征(Characters of the Powdered drug)、鉴别特征(Identification)和薄层色谱分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两部药典的区别在于,第二部药典在第一部药典的基础上新增了药用植物全株图片、药用部位的图片(鲜样和干样的图片)及供试药材的来源地。此外,第二部药典中还新增了“总指南(General notices)”模块,该指南为药典中每一种药用植物所涉及到的检测指标,对药用参数检测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本指导。

缅甸草药药典的问世,标志着缅甸传统医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草药药典作为缅甸保证缅药质量的法典,其在保持科学性、先进行、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然而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缅甸草药药典仅收录了40种草药,占目前已知的缅甸药用植物资源的2.7%。因为根据Khin Maung Lwin和Myat Kay Thwe Lwin于2015年出版的《缅甸药用植物名录》一书,缅甸至少有15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9]。笔者于2018年对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传统医药大学、曼德勒大学、东枝大学的教师和缅甸现任卫生与体育部医学研究局(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局长Khin Phyu Phyu访问时发现,缅甸草药药典编写进程较慢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缅甸长时间的保守和封闭;②国内经费来源不足;③缅甸药用植物基础研究较薄弱等。综上,缅甸草药药典编写仍属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缅甸药典的编写速度,急需缅甸政府和药学专家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

3.3 缅甸药用植物资源 缅甸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知识。据不完全统计,缅甸的八个主体民族143个分支使用的药用植物至少有1500种药用植物[9]。最近,Robert A. Defilipps 和Gary A. Krupnick通过对已发表的关于缅甸药用植物的资料(缅语或英语)进行翻译整理,公开发表了472种缅甸药用植物[10]。这就意味着,大约还有1000种药用植物及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知识仍掌握在各个民族民间草医和寺庙僧侣手中,这方面的信息需通过野外实际访谈来获。然而,目前关于各民族民间药用植物调查方面公开发表的资料较少。值得一提的是,笔者2018年对缅甸各大学访问时,各个大学的图书馆里收藏了很多未公开的关于当地民族民间药用植物调查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撰写)。仅缅甸孟盟(Mon Sate)毛淡棉大学图书馆里收藏的45本学位论文的题目。综上所述,缅甸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民族民间药用植物调查方面的灰色资料(未被公开发表),但关于该方面公开发表的资料较少[8-11]。这严重的阻碍了外界对缅甸传统药用植物方面的认识。因此,未来缅甸民族民间药用植物的研究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着手:①对当地灰色文献资料进行挖掘、评估、整理和公开发表;②对缅甸八个主体民族即缅族(Bamar)、掸族(Shan)、克伦族(Karen)、若开族(Rakhine)、孟族(Mon)、钦族(Chin)、克钦族(Kachin)和克耶族(Kayah)进行系统的药用民族植物调查工作。

4 小結

虽然缅甸传统医药在缅甸政府、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积累,但缅甸传统医药的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还是空白,需要从科学的视角建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一般来说,医学体系的发展经历巫医--草医--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四个阶段。中国的一些偏远乡村仍停留在巫医阶段,人们偶尔还会借助祭神等方式治疗;而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乡村的“赤脚医生”则是草医阶段的传承人和实践者;中医和四大民族医药则处在传统医学阶段,但中医已经开始向现代医学阶段发展。

目前,缅甸的传统医学究竟处于什么阶段现在还不清楚,传统医药现代化也尚未开始。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缅甸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制药企业,其中一部分打着传统医药的旗号。根据笔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些企业其实是基于缅甸本土药用植物资源,但依托于西方草药或者中国草药知识,因此并不能将认定为缅甸传统医药的现代化。为了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笔者认为,缅甸未来需要摸清传统医药本底,尤其是详细调查药用植物种数及分类群、用法用量、珍稀濒危情况等。鉴于目前缅甸相关植物区系研究资料并不完备,因此应该将调查缅甸药用植物资源及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列为优先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蔡捷恩. 中医药学(传统医学)在缅甸[J]. 福建中医药,1992,22(3): 53-54.

[2]黄丹娜. 传统医药在缅甸的发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 5-6.

[3]李谋,姚秉彦,蔡祝生等译注.琉璃宫史[M].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7.

[4]方廷钰, 嵇波. 缅甸对传统医学的保护和发展 [J]. 中国卫生,2009,1(1): 86-87.

[5]贺圣达. 缅甸民族的种类和各民族现有人口[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1):112-117.

[6]孙捷, 崔永峰. 缅甸的传统医学[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3): 187-188.

[7]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 Technical Committee. 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 Volume 1[M]. Yangon: Sayana Publishing House, 2013.

[8]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 Technical Committee. Myanmar Herbal Pharmacopoeia Volume 1[M]. Yangon: Sayana Publishing House, 2018.

[9]Khin M L, Myat K T L. Medicinal Plant List of Myanmar [M].Yangon: Fame Publishing House, 2015.

[10]DeFilipps R A, Krupnick G A. The medicinal plants of Myanmar[J]. Phytokeys,2018(102): 1-341.

[11]ShinT, Fujikawa K, Moe A Z, et al.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wild edible plan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medicinal uses in Southern Shan State, Myanmar[J]. 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2018,14(48):1-13.

[12]Ong H G, Ling S M, Win T T, et al. Ethnomedicinal plants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among three Chin indigenous groups in Natma Taung National Park (Myanmar)[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8(225): 136-158.

猜你喜欢
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