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对新安医家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影响

2019-09-30 10:40付书璠郭锦晨纵艳平孙宇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5期

付书璠 郭锦晨 纵艳平 孙宇洁

【摘 要】 孙一奎提出“命门动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其中,道家学说对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将易学和医学相融合,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运用道家学说来充实自己的医学理论,并对治未病的思想有所发挥。文章浅要分析命门动气学说的发展与道家学说的关系,进一步对命门动气学说进行阐述,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孙一奎;命门动气;道家学说;《医旨绪余》;新安医学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009-03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on Xinan Physician Sun Yikuis Theory of Vitality

FU Shufan GUO Jinchen* ZONG Yanping SUN Yuji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Sun Yikui put forward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life gate and qi movement theory”,In which the taoist theory ha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t. He integrated Yi-ology with medicin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health preservation, advocated abstinence from heart and desire, tranquillity and nihility, and used Taoist theory to enrich his medical theory and give scope to the thought of preventing disease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vital signs and qi and Taoism, and further elaborates the theory of vital signs and qi, which has certain inspiration for later generations.

Key words:Sun Yikui; The Gate of Life is Activated; Taoism; More than “medical purport mood”; Xinan Medicine

孫一奎,号东宿,字文垣,别号生生子,出生于徽州休宁县,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新安医家。孙氏医技精湛,深谙易学,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将易学思想运用到医学理论中,首倡命门动气学说[1],孙氏在《医旨绪余》中提出“命门乃两肾中间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之太极,五脏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重视人体之元气。此外,孙一奎还认为“故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长生之理,尽于此矣”,主张恬淡虚无、清心寡欲、饮食适宜、调畅情志、重视养生,治未病先预防病,体现了孙氏医学思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深重[2]。本文结合孙氏医学著作及学术思想,浅述道家学说对新安医家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影响。

1 道家学说与中医学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道、兵家思想与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而其中与中医的关联最为密切的是道家思想,《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从它的命名可以看出不仅道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渗透到其中,还受到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3]。秉承道家学说而建立的道教与医学关系更为密切,正如古代的“黄老之学”“医道同源”之说。中医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而人为小乾坤、小宇宙,是宇宙万物本体的 “道”所化生的万物之一。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中医学也以“精”作为生命化生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命运动由精气学说来解释。宇宙万物遵循圆环之 “道”而动,作为万物之一的人的生命运动也不例外,在人体的阴阳运动上,也呈现为圆环运动。道家所特有的认识方法,涵摄了整体思维的思维方式在内。通过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在社会与自然、人体以及人体自身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以阐明病理变化、人体构成、生理功能。此外,《内经》中就蕴涵着丰富的道家养生康复思想,“恬淡虚无、无为而治”,既是道家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传统道教文化中的修炼内丹术,对中医学养生理论方法的完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

2 命门动气学说受到道家学说的影响

2.1 受道家太极图说影响,重视元气,倡导命门动气说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为重要的气,亦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受中医养生学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体寿夭的决定性因素是由先天禀赋的强弱所决定的,进而提出命门元气说。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将儒、释、道融为一体,亦继承了《易传》的思想,著成《太极图说》,对明清温补学派的医学家的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完善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5]。孙氏在其著作《命门图说》中曰:“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 盖人以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少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他受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启发,深谙道教理论,对历来颇具争议的命门、三焦等医学命题进行阐述,并首倡命门动气学说,人身的本原是由命门动气所发,最终创立命门太极说,形成他独特的学术观点。

2.2 道家养生观对孙一奎的影响 孙一奎曾遇一道士,跟从其学习仙术。他医道兼通,自号生生子,追随先贤,推崇道教理论,将道家理论医易融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度百岁乃去。”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赤水玄珠》中也有所体现,“余古采仙经要语以示人之摄养须当及时,药饵须早修制,不可尽委之天命。盖人定亦胜天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提出在春天和夏天应该的保养阳气,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应当滋阴。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临证过程中,孙一奎注重养生,顺应天时的方法[6]。

2.3 命门和丹田的关系 孙一奎用道家学说来充实其医学理论。《赤水玄珠》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由罗浮道人根据《庄子》中典故所取。孙氏运用对道教内丹的认识,进一步阐述命门学说。道家术语“丹田”的部位所指一直颇受争议,但都在肚脐之下的腹部内,在论述命门时,温补诸家将命门与丹田进行了联系,认为命门即丹田,二者乃同物异名[7]。如《命门图说》道:“追越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 ……犹儒家之太极,道之玄牝也。”丹田就是指“玄牝之门”,命门运用“玄牝”来进一步阐述。如清·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也认为:《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均为同义。正是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孙一奎对命门的认识也夹杂了一些非医学的部分,對此学者应合理取舍。

3 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

3.1 命门有位而无形 命门最早出现于《内经》,亦如《素问》中指出:“少阴之上……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而《内经》是谓:“命门者,目也。”即精明穴是命门的所在之处,是生命之门,神明之户。《难经》中指出右肾是命门所在的位置,进一步阐述了左肾和右肾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孙一奎继承了《难经》的思想,受太极图说的影响,形成了其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对命门的位置和形态进行了阐述[8]。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太极本无极……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在《命门图说》中亦云 “有形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由此孙一奎认为人体的太极是命门,是存在于两肾之间的动气,亦认为命门是无形质的,无经络和动脉可形诊 [9]。

3.2 命门非火非水 至于命门的属性,孙氏指出命门非火非水,认为其本质属阳,但是不能认为其质属于火[10]。《难经》中指出:“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若视肾为水火之脏。”孙一奎指出其并没有说右肾命门属火,则可知右肾非火,否定了命门属火说。他还借鉴《黄庭坚》来阐述朱丹溪右肾属火学说的错误。受道家八卦说的影响,孙氏在其著作《右肾水火辨》中指出“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本源之意也。”他借《易经》中坎卦来解释命门动气即为坎中之阳,而此阳气不可谓之火,故曰命门非火非水。《医旨绪余》中亦云:“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中都具有阴阳,阴阳之中可再分,而水火只是用来解释区分阴阳的表象,不等同于阴阳。

3.3 命门元气与治未病 易医兼通的温补派孙一奎,引入道家思想,创立命门动气新说,将动气命门说与将治疗未病先预防的思想引入,更加注重命门元气。治未病的思想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孙一奎是汪机的再传弟子,而汪机提出的“营卫一气说”的治未病的理论,是新安医学家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开端。孙一奎认为肾间动气是命门所在之处,具有生生不息之机,生命由此产生。他将“命门动气说”与“营卫一气说”联系在一起,固本培元,将脾胃之气发展到注重命门元气,完善了温补培元治法的理论基础,成为新安医学温补培元派第二位代表性医家。命门动气比五脏六腑层次更深,控制脏腑生长发育和功能协调,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的生命演化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的理论思想 [11]。

4 结语

孙一奎博采众长,辨证借鉴多家理论,深谙道家易学,受周子《易经》、道家内丹术和养生观的启发,运用坎卦来分析命门属性 [12]。命门动气乃造化之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蒂,先天之太极,内含真气,生生不息之机,脏腑以成,万物化生,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要仰仗命门元气,扩展和巩固了固本培元派的理论,他的命门动气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倩,牛淑平.孙一奎养生学术思想探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4):16-17.

[2]周超,郭锦晨,杨勤军,等.孙一奎《孙文垣医案》胃脘痛从脾论治验案探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0-92.

[3]郭花斌,辛宝,张祺,等.浅析道家老子养生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8):250-251.

[4]臧守虎,范奇鑫.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8,59(22):1891-1894.

[5]蒯仂,吴人杰,邹纯朴.《太极图说》与“命门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3):297-298.

[6]夏洁楠,徐雯洁,王国为,等.孙一奎学术思想源流及虚劳诊治特点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387-1390.

[7]贾耿.《内经》目睛命门的本质及其与足太阳经源流关系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9):1016-1021.

[8]李芳菲,钱会南.孙一奎对《难经》命门学说的继承与发挥[J].环球中医药,2018,11(8):1216-1218.

[9]王鹏,刘永尚,贺子晗,等.命门动气说学术思想探析及其指导下的温阳止泻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6):737-738,744.

[10]张宇鹏,郑齐,于峥,等.《孙氏医案》学术思想与价值探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6):63-66.

[11]王海波,徐子杭.试论新安医学“治未病”技术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7,23(3):204-206.

[12]王鹏,洪靖,王炜.宋元理学对孙一奎命门动气说的影响[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