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对于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01 14:44马帅李立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乳腺增生临床疗效

马帅 李立通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中药周期疗法对于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5.81±3.62)、(36.01±2.3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89±4.94)、(57.98±2.3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 心理状态改善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周期疗法;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溢液;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3.069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同时生活工作压力也逐渐增高, 如今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 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较高。乳腺增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则多由患者情绪不畅而导致, 患者心情抑郁、脾气暴躁, 肝气郁结、痰凝气滞, 进而导致乳房出现肿块。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病情恶化, 情况严重者坑需要切除乳房,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对于此类疾病, 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 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院对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患者临床上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乳腺彩超检查, 均出现彩超回声结节及其边界不规则现象。排除乳腺肿瘤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及患有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8例。对照组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2.3±3.8)岁;单侧乳房肿块11例, 双侧乳房肿块17例;病程1.5~4.0年, 平均病程(2.6±0.5)年。观察组年龄20~46岁, 平均年龄(33.5±4.2)岁;单侧乳房肿块13例, 双侧乳房肿块15例;病程1.1~3.8年, 平均病程(2.3±0.5)年。两组患者年龄、肿块位置、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西药他莫昔芬治疗。指导患者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6020268), 10 mg/次, b.i.d., 治疗3个月, 在患者月经期医生需指导患者停止用药。

1. 2. 2 观察组 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指导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该疗法主要在患者经期前中后分不同的周期, 主要的中药配方为:泽泻、柴胡各9 g, 茯苓10 g, 当归、白术、香附、浙贝母各12 g, 白芍15 g, 炒麦芽50 g;患者经期前增加补骨脂、杜仲各10 g, 患者经期间增加失笑散6 g、川牛膝30 g、益母草10 g, 患者经期后增加六味地黄丸。上述中药1剂/d, 煎取250 ml药汤, 分早晚两次服用, 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好转:指患者经治疗后乳房肿块消失, 伴随溢液症状消失;②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乳房肿块大部分消失, 伴随的溢液症状减缓;③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乳房肿块和伴随溢液症状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好转率+有效率。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采用SAS及SDS进行判定, 包括精神情感、躯体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4个维度, 共20个项目, 总分≤49分为正常, 总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 总分≥6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得分越高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5.81±3.62)、(36.01±2.3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89±4.94)、(57.98±2.3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当前的临床研究结果, 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病率位居女性疾病首位,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根据临床研究, 乳腺增生疾病主要由患者内分泌紊乱造成, 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 部分患者因情绪郁结, 造成脾气暴躁, 并在乳腺增生疾病发病期间伴随出现溢液症状, 其中情况严重者将发展为乳腺癌疾病, 因此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控制治疗, 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中, 本院对观察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5.81±3.62)、(36.01±2.3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89±4.94)、(57.98±2.3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好转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好转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周期疗法能够改善患者乳腺增生症状, 调节患者情绪,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目前,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除了经营家庭、孕育新生代之外, 工作也成为女性体现自身价值的途径。然而, 由于工作压力、情绪等因素导致女性情绪变化较大, 引起心情焦虑、抑郁等, 容易导致女性患者产生郁结之气, 造成肝郁痰凝等症状, 同时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进而引发乳腺增生症状[5-8]。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方剂, 其中茯苓、芍药能够起到活血补血的作用, 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对阻滞的瘀血起到化解作用;而白术和泽泻有健脾的功效, 浙贝母则能祛除凝结的痰液, 柴胡和香附能疏通肝脏的郁结之气, 而将上述药物按照患者的经期周期不同阶段使用,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 改善患者肝脏郁结症状, 同时调节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在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患者临床中采用中药周期疗法, 同时按照患者的经期周期性服药, 患者临床好转率显著提升, 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下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梁欢, 张董晓, 孙宇建, 等. 中医药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36(12):132-135.

[2] 刘琛, 黄淑娴, 赖珊珊, 等.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溢液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34):115-118.

[3] 折娅欢, 张小花, 武权生.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60例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2):

124-125.

[4] 韩登苗, 路艺, 刘堂明, 等. 中医周期法治疗乳腺增生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光明中医, 2017, 32(17):2458-2460.

[5] 张颖哲. 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 4(19):32, 34.

[6] 尹巧英, 何细芝, 钟柏权. 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1):33-34.

[7] 郭佳. 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中西医治疗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 12(6):13-15.

[8] 裴伟杰. 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經柴芍乳癖汤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7):82-83.

[收稿日期:2019-01-18]

猜你喜欢
乳腺增生临床疗效
乳宁颗粒联合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低频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