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觉异常儿童“无障碍色彩”教学探究

2019-10-07 12:28寇雪
艺海 2019年7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实践教学模式创意设计

寇雪

〔摘 要〕“无障碍色彩”教学主要针对色觉异常的儿童,运用色觉模拟器模拟不同色觉异常儿童的色彩辨识能力,同时运用特殊视觉符号进行辅助教学,不以颜色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通过调查、分析和查阅文献等方法探究儿童色觉异常的类型和特点,根据不同种类色觉异常的儿童运用特殊的视觉符号设置不同的“无障碍色彩”教学方式,并通过“无障碍色彩”教学这一特殊方式进行色彩的情感联想,进而为色觉异常的儿童进行心理治疗。

〔关键词〕心理治疗; 无障碍色彩; 视觉符号 ; 情感联想广告学科竞赛;创意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探究色觉异常儿童的“无障碍色彩”教学,从色觉异常儿童的不同视觉缺陷特征着手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色觉实验的分析及探索,运用“无障碍色彩”对色觉异常儿童进行美术教学。即采用色觉异常儿童可视色相相对变化较小的颜色和采用明度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组合,并结合草间弥生和康定斯基的特殊视觉符号进行辅助教学。注重色彩与图形的组合搭配,不以颜色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教学过程中避开色觉异常儿童所难以识别的色彩,并将此教学作为绘画治疗的一种模式。在特殊教育领域,绘画治疗对色觉异常的儿童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而色觉异常的儿童在整个色觉异常的人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属于先天遗传,这一部分的儿童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绘画治疗发展至今,在生理、心理障碍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将绘画治疗运用到特殊教育领域当中。

一、“无障礙色彩”的概念界定

无障碍设计概念是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提出的设计主张,该设计的目的是为各类有生理和心理障碍的人群设计的消除障碍的环境和产品。“无障碍色彩”正是基于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主要考虑色觉异常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此提供安全、方便的无障碍导视系统的色彩信息。“无障碍色彩”设计从大众的角度出发,而非单纯根据设计师的审美意识作为评判的标准。

按照色彩识别异常的程度不同,大致可分为色盲和色弱两种人群,在全球有2亿人患有色盲,但有超过99%的色盲人群是可以看到颜色的,色盲人群主要表现为辨别不出某几种颜色或全部的色彩,分为红绿色盲、蓝黄色盲和全色盲,由于全色盲在色盲人群中占比例较少,儿童全色盲患者占比例更为稀少,因此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色弱人群来说,由于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对色光感知不够敏锐,导致色彩分辨能力较为迟缓,而对于重度色弱者的色光感知度接近于色盲。基于以上对色盲色弱人群的调查分析设计的“无障碍色彩”,指不以颜色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不完全地通过颜色来区分视觉信息,同时借助文字和特殊的视觉符号来进行注解,并将此运用到色觉异常儿童的特殊美术教学中。

二、儿童色觉异常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儿童患有色觉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遗传,但也存在其他原因导致儿童色盲、色弱,例如基因突变、视网膜损伤和脑损伤等。儿童的色觉异常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色性视觉儿童主要是指红色盲和绿色盲,这一部分的儿童占比例较大,第二类是二色性视觉儿童主要指蓝黄色盲,对红绿色可辨认,占比例相对来说较少,第三类为异常三色性视觉儿童,主要指色弱,较为常见的是红绿色弱。

三、针对色觉异常儿童的“无障碍色彩”教学方法与心理治疗

在设计“无障碍色彩”教学方法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色觉异常儿童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视觉障碍模拟,运用色彩间的差异与对比,有了色彩对比就有了视觉效应,而视觉只要能感觉到眼前的物象,就意味着色彩差异与色彩对比关系的存在,而有些差异和对比弱的色彩对色觉异常儿童相对来说就不易分辨,只有当教师明确了解色觉异常儿童的视觉障碍的类型后,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可以尽量避免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给色觉识别障碍的儿童增加心理压力。

根据儿童色觉异常的不同种类,对儿童进行测试,为“无障碍色彩”的教学分组,视觉测试不采用普通的色觉测试图,而运用达明赫斯特的圆点画对儿童进行色觉测试。达明赫斯特的圆点是人为设计好的,点与点之间的间距和构图都是非常概念化的,整幅画面清晰明了,对不同类型色觉异常的儿童所看到的圆点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教师根据儿童所绘的画面将色觉异常的儿童分为两组,分别是红绿色盲、色弱儿童和蓝黄色盲、色弱儿童,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1.分辨所视色相的冷暖训练与色彩的情感联想

色觉异常的儿童都有自身可辨认的色彩,“无障碍色彩”教学中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色觉异常儿童进行所视色相的冷暖训练。冷暖色主要是指色彩的冷暖分别,根据人的心理感受将颜色分为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通过所视色相的冷暖训练并进行色彩的情感联想,进一步对色觉异常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对于在色觉异常的儿童中占比例最多的一色性视觉儿童,主要无法分辨红色和深绿、青蓝和紫色、深棕色和深红色、紫色和青色,比较容易混淆红绿、浅绿和橘色、黄和黄绿色、浅绿和棕色。

对于一色性视觉儿童和异常三色性视觉儿童中的红、绿色弱的所视色相的冷暖训练主要集中在蓝黄色系和中性色系,相对来说黄色为暖色系,蓝色为冷色系。对于二色性视觉儿童和异常三色性儿童中的蓝黄色弱的冷暖训练,主要集中在红绿色系和中性色系。所谓的冷暖是根据人的心理来判定的,并非是绝对的,如黄色、红色与蓝色、绿色做对比,黄色和红色则为暖色系,但土黄色与柠檬黄和大红色与深红色做对比柠檬黄和大红色便成为冷色系,藏蓝色与天蓝色和粉绿色与翠绿色做对比天蓝色和粉绿色便成为暖色系,而同一色系中的冷暖关系可以用中性色系进行调和,说明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色彩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进而通过看到某种色彩所想起的与之相关的事物进行色彩的情感联想,就色彩本身而言没有任何情感意义,而是人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对于色觉异常的儿童来说,通过对所视色相的冷暖训练来使他们产生联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明度与特殊视觉符号

对于色觉异常的儿童来说明度较低的色彩容易产生色彩污浊的效果,色彩的感知度也较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明度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有助于增强色觉异常儿童的色彩识别度和视觉的冲击力。对于一些无法辨认和容易混淆的颜色,可采取用特殊的视觉符号,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视觉符号的构成是他们内心的想法与自然界物象相互结合的过程,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特殊的理解方式。如俄罗斯画家与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作品是由不同形状的点线面组成的,而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中只有圆点,圆点符号即是她的道具,运用圆点疏密和大小的不同构成画面。运用特殊的视觉符号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分散儿童对无法分辨的颜色的注意力,将关注点放在视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上。

结?语

“无障碍色彩”教学是为了达到绘画治疗色觉异常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目标,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和儿童的绘画创作中将他们的感情、智慧、美感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但对于色觉异常的儿童来说,视觉的缺陷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和感情都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儿童的发展是生理、感情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在传统儿童绘画教育中,教师过多注重于视觉的刺激,从而易忽略部分色觉异常儿童的生理缺陷。因此采用一种特殊的色彩教学方法,运用他们所视色相相差较小的颜色并结合特殊的图形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色觉异常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从而可以使色觉异常的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中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冯莹.色盲人群的信息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2011.

[2]杨露.数字媒体无障碍交互色彩的认知与情感联想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实践教学模式创意设计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