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古村落空间意象应用

2019-10-07 12:28东小艺李晓皇甫生鸿吴琼潘柯邑
艺海 2019年7期
关键词:鹿泉古村落

东小艺 李晓 皇甫生鸿 吴琼 潘柯邑

〔摘 要〕古老的村落随着时代的发展,空间形态逐步趋同化,失去其特有的可识别性和可认知性。通过选址、村落布局、建筑特色来研究鹿泉古村落北薛庄空间意象,探究其地域特有的空间结构及文化内涵,以增强村落的可辨识度,增加可记忆性,以景应情,丰富和完善鹿泉古村落空间意象理论体系。

〔关键词〕古村落;空间意向;鹿泉;北薛庄

个人的明智,来自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需要其传统的延续。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于村落的建设过于注重量而忽视质,古村落空间形态呈千篇一律局面,无法体现其特殊的意向传导价值和特有的记忆可延续性。空间意象是由空间建筑形态、景观营造、生态结构、历史文脉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物象记忆,对处在空间中的人产生一种具有向导性的引导和环境特征独特的印象感知。本文以空间意象研究为基点,通过对保持完好、具有研究价值的鹿泉古村落北薛庄空间意象进行分析,探析空间意象对古村落可识别性的影响,以提高其辨识度和可记忆性。

一、古村落空间意象

空间意象是一种赋予人对某个空间的可识别、可记忆性的独特感觉。古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特色、选址意象构成了其空间意象的基本元素,并产生一种物象的感受。这种感受受当时居民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文脉影响,映衬在古村落的各个角落。一花一树,一山一石,一水一天,都处在一种极为和谐的意境之中,灵韵生动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仿佛一幅意境深邃的山水画,使人流连忘返,构筑出“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居所。

二、选址

人与大地同生同息,山为骨、水为血脉、草木为皮毛、云雾为精气。大地和人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古村落选址反映出当时人的需求状态、文化认知、科学技术水平。一个古村落流传千年,生生不息,与山川水流融为一体,从不同时间和空间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在历史的岁月中不断丰富着空间层次和精神体验。

(一)风水意象引导下的选址 古村落大多数的选址是背风向阳、择水而居、藏风聚气、生态宜居的环境。北薛庄在村落选址上充分体现其风水意象。

1.背风向阳 北薛庄村坐落于太行山脉东麓,依抱犊寨及西坡岭为靠山,南有美女峰、北有后山坡,刚好处于一个圈椅之中,三面环山,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背风向阳,并且整体纬度较高,使其不受洪水灾害的侵扰。由于主峰较高和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北薛庄冬天避免西北寒流的侵扰,夏天又享受东南风的凉爽,形成自然气候之下的“冬暖夏凉”。

2.择水而居 在村中西北方向接近于太行山脉的地方有一个自然泉眼三滴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山泉湖泊,解决了处于山地之中的北薛庄的饮水问题。并且北薛庄整体纬度较高,不受洪水灾害的侵扰。

3.藏风聚气的理想环境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②风水好的地方藏风聚气,阴阳互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北薛庄气候宜人,拥有天然的地下水资源,土壤肥沃,哺育了村中一代又一代人。在村中眺望抱犊寨形似卧佛,仿佛北薛庄受到一种庇佑,自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建村1300年以来,没有受过任何自然灾害的侵害,甚至会有村外蝗灾肆意、冰雹暴雨,村内依旧平静没有任何损坏的奇观。

(二)生态宜居的选址 北薛庄的选址追求可持续发展,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选址和建筑构造时需要考虑到其需求空间与居住者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村落布局

古村落布局形态因地制宜,灵活生动,融于自然,受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宗教信仰、民俗观念的影响,通过极具特色的村落空间布局体现出来,形成其独特的空间意象。

(一)融于自然的边界 依山就势、尺度宜人的古村落形态格局与村落建筑空间形态、材料质感、色彩体系相一致。北薛庄村位于较为平缓的平地空间,周围由太行山脉包围,西高东低。建筑墙体由从太行山脉开采的页岩青石砖砌而成,整体上色调一致,体块空间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关系。灵韵生动、富于动感的村落边界根据北薛庄多代人的生活习惯、人口容积量、认知观念形成了类似于蝙蝠的村貌状态,头“关帝阁”,尾“老母庙”,与左右两翼“大王面”和“戏台”相互呼应,仿佛在四方守护着这座千年古村。

(二)复合兼容的空间布局 古村落空间环境受人文历史、生活习俗、行为心理的影响,形成一种包涵多种行为模式和功能性用途的复合空间。整个空间不仅具有普通使用的道路行驶功能,也包含了商品交易、走访亲友、休憩娱乐的使用功能。道路的分布依附于建筑来实现,从村落中心如网一般铺设开来。多层次的街巷空间、灵活适宜的道路宽窄,使整个村落更具舒适性。

1.两极性的布局意象 北薛庄的环境空间给人以一种和谐统一的空间意象,在和谐之中存在其独特性的地方。空间中存在的理性与感性、有序性和无序性,体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空间意象。

2.感性与理性 北薛庄的建筑大多以明前石窑建筑为主,街道由青石铺制而成,建筑形式为北方特有的四合院建筑样式,多为平顶,具有长安建筑的风格。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北为上,东次之,西为最低,按照古代特有的尊卑上下等级分房而居。在理性的空间布局之中也存在着人文的情怀。民居的院落中采用借景、对景丰富建筑空间意境,体现房主独特雅致的生活意境。

3.阴与阳 北薛庄坐落在太行山脉之中,与绵延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几何形体的石窑建筑与蜿蜒起伏的山脉,形成一种丰富的线条感。柔美的自然曲线与坚硬的直线相互交错,构成一种阴与阳的空间意象。特有的五脊六兽民居建筑风格也从数字上体现阴阳之意。

四、建筑特色

古民居是古村落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传统的古民居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地理特征、天气特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不同地域的民居特色,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村落中的庙、阁、宗祠也是构成村落意象的基础。

(一)庙 庙是北薛庄的精神场所,位于村尾的老母庙由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选址而建。北薛庄西高东低,两侧较高,中间部分较低,以村中央为轴线,在最低处挖一道暗河汇入地下水流之中,在暗河上方建一老母庙以求平安。其暗河设计精妙,既可以排出村中由自然灾害带来的积水,又形成一道村中气脉。除了老母庙还有关帝阁、古戏台、大王庙、吉兴楼、永宁桥等古建筑。

(二)阁 阁体现了北薛庄的志向所在,关帝阁位于北薛庄村东,明万历十五年所建,阁门自北墙向北而开,迎面隔扇,将阁分为东西两廊。阁内供奉关羽之神位,高悬大匾“凌云壮志”。

(三)宗祠 宗祠是北薛庄祭祀祖先、荫庇后人的精神场所。薛家祠堂位于老母庙南敬祠胡同路西,内设历代祖先牌位。现已改造为学校。

结语

泉水涓涓,果香飘溢,踏在青石板上,欣赏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建筑的沧桑和富含底蕴的历史,眺望卧佛,形成别具一格的北薛庄独特记忆,以丝丝乡愁感受鹿泉之美,品味北薛庄独特的魅力,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空间意向。

注 释:

①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M].中国方正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②郭璞.葬经[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參考文献:

[1]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M].中国方正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2] 郭璞.葬经[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 鹿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鹿泉市志[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4] 北薛庄史村志编纂委员会.北薛庄村志[M].河北友谊彩印有限公司,2014.

[3] 王元桢. 空间的共振——风水势空间意识下的建筑空间创作的思考[D].重庆大学,2014.

[4] 何敬东.古村落空间意象与设计借鉴[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4(05):28-31.

[5] 杨 怡,郑先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环境[J].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3(02):11-13.

猜你喜欢
鹿泉古村落
古石榴树下的听证会——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鹿泉区获鹿镇贺庄社区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画卷
以山为骨 以水为魂 以文为脉 以人为本美丽新鹿泉
净土,鹿泉挥起法治利剑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鹿泉方案”
脱险(续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