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赏读

2019-10-07 08:16为你读诗
小溪流(成长校园) 2019年8期
关键词:周邦彦词牌汴京

“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从小就听到大人说,夏天来了,要数伏了,可是这数伏到底是怎么算的呢?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的循环来记录时间,例如今年是丁酉年,丁就是天干数,酉是地支数。古人不像咱们现在这样,按照星期去计算日子,他们把每一天都用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来命名,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庚日。在每一年的夏至过后,当数到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入伏了。

入伏,标志着我们进入了这一年最热的一段时间。我们来读一读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祛一祛暑热,体会一下古代没有空调和电扇的盛夏时节。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跟前人比起来,他的词有着非常典雅繁丽的辞藻,所以时人评价他的词“富艳精工”。周邦彦非常有才华,年轻时候写过一篇《汴都赋》,模仿汉赋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歌颂汴京的繁华富饶,因此深受皇帝赏识。后来他担任过当时掌管音乐的最高官职,创作了很多新的词牌,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是这个词牌的代表作,但词牌并非周邦彦创作的。“苏幕遮”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詞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细焚沉香,以驱散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似乎在庆祝天气由雨转晴,他听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的“言语”。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叶上,昨夜在荷叶上停留的雨珠一下溜掉了。水面上,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一一举起了绿盖。

夏天是荷花盛放的时节,荷花在中国非常常见,又生长在水中,摇曳生姿、清丽动人,所以常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例如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温庭筠的“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等等。周敦颐更是对荷花爱得深切,专门写了一篇《爱莲说》,把荷花的亭亭玉立、卓尔不群描写得淋漓尽致。

王国维先生认为,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得极美,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且先不说词人是不是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只说这圆润可爱的字句,就足以流传千古。而词人之所以能把荷花写得如此形象逼真,正是因为他的故乡芙蓉遍地,这便引出了下半阕的思乡之情。

夏日里盛放的荷花让词人触景生情,想到遥远的故乡和儿时的伙伴,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然而路途遥远,也只能在梦中回到那片宁静的荷塘了。周邦彦是江南钱塘人,创作这首词时正客居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古代文人喜欢用“长安”来指代都城,所以他说“久作长安旅”,意思是自己离开家乡客居京城汴京,已经很多年了。

荷花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带给人宁静和安适。很多很多年后,朱自清一个人徜徉在清华大学的荷塘边,看到月色下荷花翩翩起舞的景象,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7月的北京或是骄阳似火,或是闷热无比,让人深切地体会到盛夏的来临。暑热让人烦躁,但夏天也能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水面上清圆的荷叶,屋檐上欢叫的鸟雀,夜里留在荷叶上的宿雨,还有清晨映在雨珠上的初阳。

这些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美景,都是诗人体会到的美丽心情,希望你也能像个诗人一样,拥有这样动人的片刻。荷花是夏季宝贵的礼物,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美丽的馈赠。如果你的城市也有荷塘,别忘了去走走看看,去之前别忘了读几首荷花诗,感受这个夏天带给我们的诗意生活。

愿这首词能在夏夜里带给你清凉。

(本文选自《60堂美的古诗课》,为你读诗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定价58.00元,各大网店及店面书店均有销售。)

猜你喜欢
周邦彦词牌汴京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