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素养

2019-10-07 08:39李小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情境

李小伟

学科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包括科学概念理解、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是小学科学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飞快进步的时代,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们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才能用科学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挖掘出自己可以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的潜力。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改变灌输式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之中去,在对自身情感、经验的充分调动中不断深化获取知识经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笔者将结合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提升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期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设置教学悬疑,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驱动学生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要想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置悬疑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通过设置悬疑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惊讶与好奇,进而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让学生们在欲望的驱动之下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故要想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发展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我们不妨以设置教学悬疑的方式导入小学科学教学,吸引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例如:在《有趣的磁现象》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相信老师有超能力吗?”“不相信。”学生答。“啊?都不相信呀!那老师要发功了。”我假装惆怅地说道:“看见讲桌上的金属圈了没有,一会我会用意念让他们移动。现在请紧紧地盯住它,然后,跟着我说1,2,3,动!”我引导道,并用手悄悄地移动讲桌下的磁铁。接着,学生们惊讶的见证了金属圈的移动,并开始会自觉地寻找金属圈移动的原因,最终找到了“幕后操控者”——磁铁。

随后,学生们以亲自实践的方式感受了磁力的存在。在对如何吸附更多金属圈这一问题的探究中发现了磁极的存在;在对不同磁铁把玩中感受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原理;在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中体会了磁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超能力表演的方式,为课堂增添了一抹玄幻的色彩,设置了课堂悬疑,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反差,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探究兴趣,从而让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了对磁现象的探究之中,在对磁现象的探究中发展了科学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情感

教学情境是学生展开知识学习活动时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构建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知识学习与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各项感官能力的充分调动,进而让学生们在多重感官体验的刺激下,充分激活自身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探究过程中。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专注度,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常用的情境设置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设置生活情境。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可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要交给学生们的科学知识大都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创设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不仅是对小学科学知识本质的还原,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照。如:在《发面的学问》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见过发面的过程吗?”“见过。”学生答。“你们觉得神奇吗?”我又问。“神奇呀,就一个小面团,放着放着就变大了。”学生答。“那是什么让面团变大的呢?”我又问。接着,学生们利用实现准备好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完成了揉面的过程,并将揉好的面团放到不同的温度环境下,静置3个小时后观察面团形状变化,并探究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条件。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引入酵母发酵条件探究,拉近了学生与科学探究之间的距离,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种是设置故事情境。给科学知识披上故事的外衣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的陌生感与不适感,而且还能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如:在《指南针》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轮船在海上航行,遭遇天气突变要返回港口,但是找不到方向的故事。然后,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船长找到正确的航向吗?”接着,学生们课件的帮助之下认识了指南针,了解了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业发展的影响。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导入指南针知识教学,让学生们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产生了对指南针的了解兴趣。这就成功地将知识教学活动,由老师“要教”变成了学生“想学”,增强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

三、组织小组合作,强化课堂参与

合作探究能力是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想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除了要增强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帮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可以发展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进科学知识探究活动,可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探究环境,让学生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中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课堂参与,掌握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例如:在《根里的抽水机》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科学探究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探究任务:

(1)观察生活中常见蔬菜和草类植物的根并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2)根据常见植物根系图片说一说植物的根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3)猜一猜植物是如何在土壤中扎根的,植物扎根过程中毛茸茸的根尖是做什么的?

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最终在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回答了上述问题。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进科学知识教学活动,打破了教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保障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话语权,促进了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四、优化科学实验,丰富亲身经历

小学生正处于其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受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的影响,他們往往活泼、好动,喜欢操作性强的知识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小学科学知识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所以以组织实验的方式展开小学课堂知识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够圆满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能量的转换》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能量转换的存在,你可以根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设计一个能量转化实验吗?”接着,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究了该问题,他们有的将水放置到太阳下见证了太阳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有的搓动双手见证了化学能向声能和热能的转化;还有的向前走了几步展示了内能向动能的转化过程。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式,提升了实验探究活动的开放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科学课堂的探究化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组织方式,丰富小学生从科学课堂中获得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砀山县周寨镇刘暗楼小学  安徽】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情境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