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环境的学生劳动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10-07 08:39张亦强赖颖思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资源

张亦强 赖颖思

本文以侨兴小学劳动体验教育的实践为例,从劳动教育的意义、内涵、现状和观念问题,基于资源环境开展劳动教育的途经、方法、成效、影响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周边资源的多样性的优势以及家庭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适合学校的劳动教育,为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一、勞动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养人的问题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于当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意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二、基于资源环境开展劳动教育的途经、方法、成效、影响

(一)基于资源环境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自然、家庭、社会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是多维的、广阔的,劳动精神不是在教室里面教学所能替代的,只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去磨炼、去感悟、去影响,才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精神。侨兴小学利用家庭、学校和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通过劳动中观察体验、想象体验、探究体验等劳动体验方式,将社会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推动家、校、社区劳动教育一体化。

与工厂、社区、农业生态园、农业研究院等建立体验教育支持协议,协议单位有专人负责对接,保障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展。

1.学校建设学生体验活动平台,大力开发学生体验活动场所。

2.家庭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完成“绿色童年”活动系列的体验教育内容。

3.制定学校与社区开展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联动活动规划和活动的具体方案、内容,保证活动的多维性。

4.选好具有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的专业辅导员,为活动的质量提供保证。

(二)基于资源环境的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的方法

1.侨兴小学在汲取他人的实践经验以及在相关的教育政策指导下,通过利用农科院珠江农业科普基地、美的工业园、百万葵园、水鸟世界、湿地公园、学校周边生态多样性的优势、家庭劳动资源等开发劳动教育活动课程资源,使育人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促进家、校、社区德育教育一体化。

2.在劳动教育中,以学校已有的“农业科普体验教育品牌项目”“家庭劳动教育项目”“绿色童年十个一活动”“社会服务和劳动技术教育项目”为切入点,利用校内外工、农业教育资源提供的优越条件与广阔的平台,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3.梳理提炼编写劳动教育课程(含教材、活动、资源等),编写了《南沙农业科普与自然生态》校本教材,保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的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活动有理论指导。

4.制定评估机制,评估在劳动体验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编制推进劳动教育体验活动、培养小学生劳动精神的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通过评估,及时修正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的策略,提高教育的成效。

(三)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侨兴小学以本区域丰富的活动资源为依托,开展《适合的劳动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对学校完善教育体系提供了多元的教育模式。2012年《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等期刊对侨兴小学开展农业科普体验活动的成果进行了报道;2015年,在广州市粤美校园品牌活动评选中,侨兴小学《农业科普体验活动》荣获三等奖;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等期刊发表劳动体验教育相关文章多篇,见证了侨兴小学基于资源环境的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的成效。

1.家、校、社区体验教育一体化协作教育网络有效运转。

2.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了家、校、社区体验教育一体化协作教育网络,解决好学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资源。

3.解决了侨兴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全面、协调发展,完善生命历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劳动精神。

4.培养了学生操作技能,让学生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解决偏重君子教育,忽视工程师素养养成的体验教育问题。

5.通过梳理侨兴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的学校课程活动实践框架和提炼编写了基于体验教育课程,构建了评估模型等助力学校品牌活动的创建。

三、基于资源环境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导向、发展价值

侨兴小学基于资源环境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利用区域、家庭、学校生态多样、工农业兴旺、科技创新意识深厚的优势等,开发劳动体验教育活动,使育人策略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为促进家、校、社区劳动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工程师素养、创新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导向和发展作用。

(二)观念价值

通过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开展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把劳动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并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它们产生认同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劳动人民的所创造的财富,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为劳动精神的培养,完善生命历程,适应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侨兴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热爱劳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