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9-10-07 08:40孙贺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困学习成绩学困生

孙贺英

学困生一般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结合数学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我们常说的学困生,自然也在其中。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我发现数学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理解能力不足,思考问题具有表面性,且学习方法不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以一种漠视的态度来对待学困生,在课堂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思维能力能跟上老师节奏的学生身上,课后则利用不少时间对学困生进行重复性、填鸭式的教学辅导。老师为学困生感到心力交瘁,可学困生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与学困生进行互动,在有效时间里帮助学困生,使他们真正能摆脱后进的境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困”形成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因素

1.家庭教育滞后

现在的家庭子女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待孩子要么是放任、溺爱,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要么是简单粗暴,使学生在呵斥和棍棒中变得厌学。

2.家长行为不当

有些家长没有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要么为孩子包办一切;要么忽略孩子的存在;要么以不恰当的方式惩罚孩子;等等。

(二)学校层面的因素

1.教师和学生的歧视

学困生往往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因而被同学孤立,使其自信心缺失,更有甚至者丧失自尊,导致这些学生心中对教师、对教育产生敌意。

2.教学策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甚至“一刀切”,希望所有学生齐步走,不断叠加的学习成绩差异,使得部分学生最终“学困”。

(三)自身的原因

1.体质较弱或身体某方面的疾病

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致成为“学困生”。

2.个体差异

学生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思维障碍,理解能力差。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纠正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

1.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

有些教师在面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时,往往是反感加批评,使学困生产生自卑感,变得不自信。我们应该给学困生更多关爱、帮助和支持,用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帮助树立自信

学困生们一般都存在压抑感,感到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为活跃,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远离学困。

3.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其不良习惯的形成,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进步

1.与学生家长建立良性沟通

很多学困生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及时把“学困生”在学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合作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学生进步。

2.与学生家长一同制订辅导计划

教师与家长的交互,应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在家里学习情况,研究制订补习和提高方案,并指出家长应配合老师所做的工作,以期共同促进学困生进步。

3.对辅导情况定期检测评价

学生的学习辅导成效如何,还需经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教师和家长可共同商定定期检验方法。而评价必须是以激励、鼓励为主,让学困生始终保持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逐步摘掉“学困”的帽子。

(三)教学中要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教学策略

1.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就要依赖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环节,就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在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

2.课堂中加强关注

课堂中学困生最关键的问题是不爱举手(自己不提问,也不爱回答问题),好像课堂教学与他无关。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强调不懂就问,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以问。多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问问题,消除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障碍。

3.课后查漏补缺

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新知会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查漏补缺,教师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把教学指导的重点放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课后会要求他们准备一个整理本,让学困生将当天课堂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将课堂上做错的和不会的题目在本上再做一遍,使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同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三、结语

其實,学困生的存在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教师需付出更多的热心、耐心和恒心,用我们的尊重和理解的语言去感化他们,用智慧和真诚的行动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去做人。我相信,我们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  甘肃】

猜你喜欢
学困学习成绩学困生
浅谈学困儿童的转化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