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策略活化课堂提问艺术

2019-10-07 08:40陈晶晶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稻秧弱小多元化

陈晶晶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更需要展现语言艺术。教师除了讲课,还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艺术,发挥提问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正是提问艺术的意义。现今语文课堂存在提问单一化、形式化等现象,根据课程改革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元化,活化提问。课堂提问艺术在于看似随意的提问,事实上却蕴含着深层意义,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提问学生最关键的地方。课堂提问也是每节课重要环节,要用多元化的策略提问,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一、课堂提问艺术重要性

语文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语文课堂是展现语言艺术的一个平台。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有深远影响。课堂上艺术提问发挥的作用要比提问的作用大很多:课堂提问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艺术提问利于还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提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艺术提问可以缓解学生被提问的紧张,增强自信心;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艺术提问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提前做一些提问准备,再根据提问情境和提问学生进行适当发挥,合理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艺术提问是一门学问,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究。

二、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一)多元化策略

提问要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越来越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问环节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小学语文课堂不能简单地提问课后思考或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着紧跟学习步伐,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艺术提问,“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回答的过程。提问不是简单地提问,要采用多元化策略,疑问式、反问式、铺垫式等等,结合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

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小稻秧脫险记》,课前预习时采用铺垫式提问,让学生了解稻秧是什么,脱险是什么意思,并思考稻秧去哪里可能遇到危险。上课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稻秧的图片,给学生稻秧的直观印象,然后让学生分别以“杂草”和“稻秧”的角色朗读课文,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后,再次采用反问提问法:“杂草”真的是遇险了吗?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遇险是拟人化的说法,稻秧原来是被杂草缠住了。还可以情境预设:是谁帮你脱险的?你遇到危险时紧张吗?你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稻秧,你脱险时是谁帮助了你?小稻秧,你是怎样脱险的?

(二)活化提问

教师提问通常只考虑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答案,很少考虑作为学生来说这个问题的情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定问题,考虑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能力。课堂提问中出现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情况时,教师不应该只设定一个问题,针对回答不上来的学生,教师要化繁为简,由简单的问题一步步引入,先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回归到原本提问的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同,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就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要有针对性地提问。注重个体学生提问设计,一定要给每位同学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提问设计就要灵活提问。“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是这篇课外的重难点,要放到课堂最后提问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先不提出。首先提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这个问题很简单,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找到答案就行,可以提问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回答以后还要给予鼓励和称赞。比较“你要把这条鱼放掉”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提问学生认为那句话比较好,这里需要结合其他知识来回答。提问时要提问中等生,可以指导他们用“低沉、严肃”的语气读第二句话。最后提问“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在理解前面那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既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了新的东西,又很好地分配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有效提问

据调查,中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仅占56%,占比只高于平均数一点点,充分反映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不合理,简单、形式、惩罚等方式的提问占据了课堂提问的大部分。它们一般都是无效提问,不能起到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纽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增加课堂的有效提问。首先要把握难易度,寻找恰当时机提问。语文课要像讲故事一样,在故事精彩处总会说“预知下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语文课堂也可以在课文最精彩处或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设置提问,学生想要寻找答案,就得继续阅读后面的部分,培训了学生思考能力。其次,注意提问的实施性,要简明扼要。提问要简洁明了,不能提问就有三四句话。还要考虑提问是否具有可行性,对于学生的难易度,或者现实生活中能否进行实践,总不能上关于企鹅的课程就让学生去南极看企鹅。最后,提问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内容,要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水平等来提问。语文有语境,提问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在课本哪里,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回答问题的提问,一定要告诉学生。还有就是根据学生特点设问题,现在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设立问题需要形象生动,设置阶梯一步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四年级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师提问:“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想告诉萨沙什么?然后过渡到“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去保护一次比自己弱小的人,体会萨沙说这句话的心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和萨沙一样不是最弱小的。

三、结语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提问,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艺术提问的效果。问题要多元化、活化、有效,才能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艺术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有效的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镇周巷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稻秧弱小多元化
啊!水手,上岸吧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一株稗草的狡黠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我有特别的喝水技巧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