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造房子》引发的“合适教育”思考

2019-10-07 08:40刘微微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柱子公用积木

刘微微

一、活动背景

本次集体活动《给动物造房子》主要是从幼儿已有的建构游戏中产生的。近期正在讨论“动物园”的话题,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动物园,了解动物园的基本组成区域;而且由于建构游戏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区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情况,生成了本次集体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通过集体活动了解“公用”的概念。

二、教学现象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建构一间房子需要几根柱子?”幼儿齐声回答:“四根柱子。”“两间房需要几根柱子?”幼儿又异口同声地说:“8根柱子。”接下来教师出示6根柱子的图片问:“那6根柱子能建构两间房吗?”教师请幼儿从材料篮中选取相应的柱子自由探索。第一组幼儿选取了较粗的圆柱体来探索。第二组幼儿选取了高一点的立方体,第三组幼儿选取了小圆柱,第四组幼儿选取低矮的立方体等。幼儿选择好操作的积木后就进行探索。在操作的时候每组有四名幼儿在一张方形的桌子上操作。特别是第一组圆柱体比较粗就很挤,幼儿每人把6根柱子放在桌子上就铺满了整张桌面;操作时先把4根柱子在4个顶点放好然后在上面平铺一块方形的纸板,在纸板上又加了两根圆柱,这样就变成上下两层,但是由于圆柱比较粗,所以就显得比较稳定。还有一组幼儿用三个顶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摆放,然后加个纸板形成楼面,然后再放一个三角形的支点又形成了一层。还有幼儿在底部建构了多根柱子,在第二层只加了一根柱子,然后放了一层“楼板”。看到幼儿的操作,教师请幼儿展示6根柱子搭建的作品共同来分析。教师提出:“两根柱子能建构一间房吗,建筑稳不稳定?”幼儿回答说:“两根柱子不能够形成房间。”“有三根柱子的房间吗?这样的房间你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三根柱子的房间很奇怪,这样也不太稳定,有的柱子太细了,也会晃动。”“那怎样用六根柱子建构两间房,而且每间房都是四根柱子比较稳定呢?”幼儿再次探索。可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还是建构了很多上下两层的或三层结构不稳定的房间。

三、问题诊断

(一)数概念的建立困难

单间房需要4根柱子,双间房需要几根?在孩子的心目中理所当然认为需要八根柱子。而现在教师提出只用六根柱子来建构两间房,這对于幼儿来说是另一个概念上的转变。怎么利用最少的柱子建构最多的房间?这是一个辩证的数量关系。给孩子提供的是圆柱形,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在要求孩子们用六块积木搭建两间横向空间的房子时,孩子们不知道使用 “公用柱子”。这个“公用数量”就是平衡最少和最多之间的关系的。

(二)对房子的基本结构了解不够

通过观察,幼儿对房屋结构的认知还是不够的。获得搭建稳定的单间房的经验从孩子们的第一次操作可以看出,孩子们具备个人搭建单间房的经验,能够用四根柱子搭建一座房。但是观察中,幼儿的孩子将柱子集中放于屋顶的中间位置,这也说明孩子们缺乏对房屋结构的认知。在老师提出搭建多间房的经验后,孩子的作品呈现出了双层房。这也表现出,孩子们并不理解什么是多间房、什么是双层房。在老师出示了两间房的图片后,孩子们通过观察,初步感知了两间房的外形,在尝试搭建时,只有个别孩子成功搭建了两间房。说明孩子们对两间房的认知仅限于模仿,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理解两间房之间可以共用柱子的结构特点。

(三)已有经验的缺乏

在活动中幼儿对于“公用柱”始终不怎么理解,特别是怎样建构两间房、三间房等多间房需要用到公用柱,而幼儿始终建构上下两层或多层的楼房间的多间房,因为在平时的建构活动中幼儿更多的是建构纵向结构的多间房,而横向结构的房子较少出现。对于今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始终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主要是幼儿对于横向建构的经验比较少,幼儿更多的喜欢自己的熟悉的建构方式。

四、教学对策

(一)选择适宜的积木,提升幼儿数学概念的经验

教师在平时的建构活动中可以提供吸管积木,这种用五颜六色的吸管进行连接的积木,孩子们在自然建构中就运用到了“公用柱子”,既可以在搭建中促进幼儿的肢体发展,同时发挥想象搭建出各种造型,能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除此之外,积木是建构活动中最常用的材料,深受幼儿喜爱,它本身隐含了数学领域中的数、形、量等特点,在教师的活动中有“六块积木搭两间房”“三间房需要至少几块积木”的环节,隐含了数学领域中的数、形、量等特点。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把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梯形等使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更加丰富,初步学会了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建构中的困难。

(二)通过欣赏和实践,完善幼儿对房屋的认知

在集体活动中当幼儿对房屋的基本结构都不理解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介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的墙面与地面、屋顶的关系。同时,以错误的搭建作品为例,在屋顶上放置一个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屋子是否平稳,使其知道柱子应该在屋顶的四个角,搭建的稳固的房子才适合小动物居住。因此可以先提出两个小动物想各住一间,但要离得很近很近的要求,引导孩子搭建两间排在一起的房子。在引导幼儿数一数搭出的两间房和图片中出示的两间房用到的柱子数量是否相同,发现柱子公用的秘密,使幼儿积累搭建两间房的经验。

(三)从生活入手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

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周边的建筑,丰富其经验。从生活中进行渗透,让幼儿了解房屋的结构。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两间房是共用一堵墙的,观察身边的建筑(比如教室与活动室之间是怎么连接的等)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甚至参观建筑工地获取更多的搭建知识,这便从幼儿的游戏中,生发出其他富有意义的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对“公用柱”的使用始终出不来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缺乏相关的经验;教师在生成的集体活动时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没有了解幼儿的需要,也是造成在活动中始终出不来结果的原因。

“合适的教育”要建立在幼儿的真正需要上,教师要从生活入手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想法,这样的集体活动才是对幼儿来说是合适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柱子公用积木
希腊遗址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有趣的积木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