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下大班幼儿跳绳活动新思考

2019-10-07 08:17严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跳绳绳子指南

严琳

跳绳,古称“跳百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项比较剧烈的全身性活动。经常跳绳,可以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促进幼儿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发展弹跳力和提高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对幼儿体质的增强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跳绳简单易行,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能丰富其未来的课间生活以及业余生活。所以,跳绳应当成为幼儿园大班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以下是我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后,对大班幼儿跳绳教学的一些新思考。

一、忌形式,重兴趣

《指南》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和倾向,它直接推动着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跳绳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靠后天启发、诱导和培养形成的。

以往,我们通常会这样做:为了让幼儿学会跳绳而开展此教学活动。幼儿在对跳绳毫无兴趣、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便开始了练习。结果是有的幼儿拿着绳子不知该怎么跳,只好玩起绳子来;有的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练习,但屡次失败,逐渐失去了对练习跳绳的兴趣和自信;还有的跟教师嚷嚷:“老师,跳绳太难了,我们学不会,不想学了!”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做:1.创设主题环境,带领幼儿围绕“跳绳”展开话题,丰富相关知识,引导幼儿了解跳绳给我们身心带来的众多好处。2.向幼儿介绍跳绳有很多不同的跳法,如:正跳、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双臂交叉跳、双飞跳、跳大绳等。3.加入儿歌或游戏情节,使枯燥的跳绳练习变得有趣。4.设立“光荣榜”,及时给予幼儿表扬及鼓励。5.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绳子开展其他有趣的游戏,如:将绳子围成圈当成“家”,将绳子摆出不同的数字造型或图形,跳圈,开火车,等等。

二、防受伤,重安全

《指南》提出: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运动有着以身体活动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必然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师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以往,我们通常会这样做:在组织幼儿跳绳时,找一块空地,人手一根跳绳就随意开始运动了。然而,时刻影响幼儿身心安全的隐患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地面不平整导致扭伤脚踝;绳子抽到同伴的脸、胳膊;绳子过长被绊倒;运动时间过长,导致幼儿呼吸急促;运动后肌肉酸痛,等等。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做:运动前:1.了解班上幼儿的身体状况,是否都能参与跳绳这项运动。对不能参与的特殊幼儿另行安排活动。2.调整好跳绳的长度。太长,浪费力气;太短,容易抽到自己。3.绳子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4.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切莫在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甚至引起头昏。也不宜在泥土地上练习,否则,绳子摩擦地面会扬起很多尘土,污染幼儿的呼吸道和眼睛。5.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衣物不宜过多、过厚,以免运动时带来不便。6.跳绳前活动一下全身,尤其是相关的部位,如肩膀、手臂、手腕、脚踝,避免扭伤、挫伤。7.勿在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开展此项运动。

运动中:1.在指定的区域内练习,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预留足够的运动空间。2.注意力集中,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须用力协调,防止扭伤。3.采用正确的跳绳姿势。建议姿势:双脚合并,用脚尖跳绳,上手臂夹紧身体两侧,与下手臂形成直角。4.调整呼吸,跳绳时呼吸有序,保持跳绳节奏。

运动后:1.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要坚持做好放松运动,例如慢跑等,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2.不要马上大量饮水、吃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浴。

三、轻数量,重过程

《指南》提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掌握跳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动组织应该有序、科学。期间教师要细心指导、合理安排,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过分看重幼儿跳的多与少。

以往,我们通常会这样做:跳绳教学策略单一、笼统,不能帮助幼儿分层递进地掌握动作,而只是进行单一的动作训练,过分重视幼儿动作技能的掌握,对于完成不佳的幼儿要求反复练习。将幼儿一分钟能跳多少个作为评判的标准,急于看到幼儿的成绩,过分重视数量而忽略过程中的科学指导。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做:1.教师邀请已经掌握跳绳的幼儿整体示范,调动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绳子怎么放?跳绳时两脚的动作怎么配合?两只手怎么甩?应该注意哪些动作?2.分解动作,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分解跳绳时双手和双脚的动作,讲解动作要点。由易到难的基本程序是:徒手听节奏跳,掌握跳绳时的腿部动作要领—按节奏徒手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动作—单手拿绳模仿练习—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双手拿绳实际练习。3.个别指导,规范动作。对于能力稍弱,协调性不好的幼儿,应尽量降低跳绳难度要求,不至于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简化步骤,增加难度来激发他们挑战自己的欲望。4.同龄伙伴互相带动。引导幼儿间互相学习掌握跳绳的方法及技能,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合作,使跳绳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5.家园配合,共同指导。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和幼儿一起练习跳绳,家长及时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练习时的情况,共同探讨提高跳绳水平的方法,为幼儿创设快乐、轻松的学习跳绳活动氛围。

四、勿攀比,重发展

《指南》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或者习惯拿幼儿与同伴相互做比较。

以往,我们通常会这样做:“人家琳琳早就会跳了,你怎么还不会跳?”“你怎么又没有小明跳得好?”“丁丁都会连跳30个了,你怎么只能跳5、6个?”成人这些脱口而出的话无一不伤害着幼儿幼小的心灵,扼杀他们的自尊心。不仅如此,班级内部还经常会举行大大小小类似竞技性的比赛,将成绩、名次制作成评比栏、公告栏,张贴在班级墙饰或走廊内,那些数字时时刻刻出现在幼儿、家长、教师的眼前,分分秒秒提醒着幼儿之间的差距……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做:把每位幼儿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关注个体的发展,将自身进步作为衡量的标准,常用“你的进步真快”“你比上个星期跳得好多了”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将评比栏更换形式,定期评选出“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等,鼓励幼儿自己和自己比,让幼儿感觉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五、轻结果,重品质

《指南》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以往,我们通常会这样做:教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知識技能,过分在意活动所呈现出的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做:开展跳绳活动不是为了让幼儿跳得有多快,跳的数量有多少,而是要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爱运动、会运动、能运动,把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不服输、不怕困难、不骄傲、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信、有团队精神、荣誉感等品质。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良好学习品质,并用积极鼓励的言语肯定幼儿自身存在的品质,如“你是个敢于挑战的孩子”“通过努力,你的进步真大呀”“相信你的自信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等等。

以上是我在学习《指南》健康领域时针对大班幼儿跳绳教学的一些新思考,希望改变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能促进每位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跳绳绳子指南
跳绳的起源
寻宝藏
绳子
指南数读
NO.10 跳绳
取绳子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芝麻开门
宝宝鸭跳绳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