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网络连通性方案设计

2019-10-08 05:47徐秀敏安东升尹洪苓徐杨萍李海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5期
关键词:连通性报文时延

文/徐秀敏 安东升 尹洪苓 徐杨萍 李海涛

1 引言

如图1所示,通常网络业务配置好后,需要确认所配置业务通道的连通性,即确认所配置网络业务的正确性。通常网络部署人员采用在网络两端接PC机互ping的方式,确认所配置网络业务的正确性;该方法需在网络两端有支持的人员,还需要在网络管理服务器处有支持的人员,确认网络的连通性需至少三个人才可以完成;另外网络的两端通常距离非常远,或者网络的某端在偏远的地区,如此开通和确认网络的连通性所耗的成本较大。

2 现有技术分析

随着各行各业业务在网络上的运行,对网络的故障管理、检测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备能够对一些业务降级或失败等异常网络情进行及时检测、恢复和管理。如图2所示,故障检测功能是指使用CC(Continuity Check)协议来检测一个网络连接的连通性,确定网络端点间的连接状态。如果设备故障或者链路中间配置错误,会导致网络端点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远端网络端点发送的CCM。如果超期未收到远端的CCM报文,则认为链路存在故障,并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故障告警。现有CCM技术不能真正模拟用户业务的收发,仅可保证网络设备网络口间的连通性。

图1:网络应用业务部署示意

图2:CCM报文收发用于网络连通性检测

3 改进的连通性检测方案

图3:主转发芯片上的模拟方案

图4:在用户接口与主转发芯片间增加模拟发包部件

图5:发包部件与连接部件分离方案

图6:用户设备间连通性检测方案

本文设计了一种网络业务连通性的测试确认方法,网络业务部署完成后,采用该方法即可模拟两端真实业务接入的情况,快速完成所配置业务的连通性的确认。

3.1 主转发芯片上的模拟方案

如图3所示,通过部件1构造用户报文,并接收用户报文,以确认用户网络业务的连通性。部件1 与主转发芯片固定连接,根据用户的网络配置,通过CPU控制部件1生成与用户约定报文格式一致的模拟报文,通过在主转发芯片上创建端口镜像、或ACL规则,将从部件1输入的报文拷贝到用户接口中,再通过主转发芯片的转发流程送到对端设备;对端设备接收到该报文后,通过主转发芯片的处理送到用户接口,在用户接口再通过端口镜像、或ACL规则将报文送到部件1中,部件1接收到了预期的测试报文,则可确认网络已按预期连通。

3.2 接口和主转发芯片间增加专用部件方案

如图4,在用户接口和主转发芯片间增加一专用部件1,该专用部件1常规时将用户接口接入到主转发芯片上的端口;若需开启业务连通性测试,则部件1构造并发出用户约定格式的报文,并直接发送到主转发芯片的相应端口上,以模拟用户报文发送和接收进行实际业务测试。

3.3 发包部件与连接部件分离方案

如图5,将发包部件独立成为部件1,部件2专门负责部件1与用户接口的关系维护,在需进行测试时将用户接口与主转发芯片端口的对应关系,变为部件1接口与主转发芯片端口的对应关系。

4 连通性检测流程设计

如图6所示,网络管理系统首先校验用户侧端口的link状态,若端口为up继续进行后续处理,若端口为down直接上报时延测量失败;网管系统并行进行通信设备间时延、通信设备内部用户侧器件基础时延、用户侧模块时延、用户侧线路时延的测算,获取上上述四类时延后,按公式1进行时延累加,最后得到用户设备间的时延t1。

5 结论

本文在转发设备中增加专用部件,用以模拟用户报文的收发,以方便的验证用户间网络业务的连通性。本文采用专用部件(可由FPGA、转发芯片、或CPU充当)实现报文的构造、发送和接收,将网络划分给客户的接口与专用部件建立逻辑连接,进而实现网络连通性检测。

猜你喜欢
连通性报文时延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偏序集及其相关拓扑的连通性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拟莫比乌斯映射与拟度量空间的连通性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河道-滩区系统连通性评价研究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