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2019-10-08 11:13曾志恒施肖堃谢神斌戴建清
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显色剂磷酸二氢钾发酵液

曾志恒 曾 辉 程 翊 施肖堃 谢神斌 戴建清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4)

众所周知,氮源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产物[1]。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与氮源代谢有密切关系。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的氮源通常采用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豆饼粉、麸皮和玉米浆等[2-4]。氨基酸是发酵液中氮源存在主要形式之一,氨基氮是发酵液氨基酸中所含氮的总量,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变化,掌握氨基氮的变化规律,了解菌丝体对氨基氮的利用情况[5]。据文献报道,氨基氮含量的测定多采用甲醛滴定法[6-7],但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最低检测浓度约为0.4 mg∕mL,因此甲醛滴定法用于测定氨基氮含量高的样品[8]。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氮含量具有灵敏度、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等特点被广泛采用[9-10],但未见其在食用菌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测定的应用。笔者建立了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双孢蘑菇发酵培养液氨基氮含量,以期获得可靠的数据,通过掌握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以氨基氮形式存在的氮源代谢规律,为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育种室提供。

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00 g∕L,小米粉7.50 g∕L,蛋白胨 2.00 g∕L,黄豆粉 5.00 g∕L,MgSO4·7H2O 0.75 g∕L,KH2PO42.00 g∕L。

主要仪器:UV-13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TGL-16MS冷冻离心机,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HH-4恒温水浴锅,常州凯航仪器有限公司。

试剂:茚三酮、甘氨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均为分析纯。

1%茚三酮显色剂配制:精确称取1.0 g茚三酮,少量去离子水溶解,100 mL容量瓶定容,摇匀,避光低温保存。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配制:分别将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配制成0.1 mol∕L溶液,将不同体积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配制成 pH 为 5.0、5.5、6.0、6.5、7.0、7.5、8.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液供试样品

双孢蘑菇W192菌种活化、摇瓶培养方法见参考文献[2]。发酵液用冷冻高速离心机10 950×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即得发酵液供试样品,4℃保藏、备用。

1.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吸取0.3 mL发酵液供试样品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再加入2.0 mLpH为6.5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5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 mL后,在500~600 nm,每间隔10 nm波长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重复3次,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1.2.3 缓冲液pH的选择

精密吸取0.3 mL发酵液供试样品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再加入2.0 mL pH分别为5.0、5.5、6.0、6.5、7.0、7.5、8.0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5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 mL后,在5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重复3次,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1.2.4 显示剂用量

精密吸取0.3 mL发酵液供试样品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加入2.0 mL pH为6.5的缓冲液,分别加入0.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 mL后,在57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重复3次,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1.2.5 加热时间

才三四个月时间,小小的坟茔上已经长满杂草,枯黄在寒风里;张翔重新将坟挖开,将他母亲的骨灰盒并排放在他父亲的骨灰盒边上,但他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将母亲的骨灰盒压在父亲的骨灰盒上。谁叫母亲活着时受够了父亲的气。但人活着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死后的时间才是无限的,他要母亲永远压住父亲,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埋好后,张翔站在坟前抽烟,他为自己的做法得意地大笑,一阵狂笑过后,却早已泪流满面。

精密吸取0.3 mL发酵液供试样品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再加入2.0 mL pH为6.5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5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中分别加热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40 min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 mL,在57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重复3次,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1.2.6 氨基氮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甘氨酸置于干燥箱,105℃干燥2 h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精确称取1.25 g甘氨酸,去离子水溶解后100 mL容量瓶定容,配制成12.50 mg∕mL母液,精密吸取1.0 mL甘氨酸母液,25 mL容量瓶定容,配制成0.5 mg∕mL的甘氨酸标准溶液。精密吸取甘氨酸标准溶液0 mL、0.20 mL、0.25 mL、0.30 mL、0.35 mL、0.40 mL、0.45 mL、0.5 mL,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加入2.0 mL pH为6.5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5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加热30 min,迅速流水冷却,定容至25 mL,在57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以去离子水为空白调零,以甘氨酸质量换算成氨基氮质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7 样品测定

精密移取不同培养时间的发酵液供试样品0.3 mL于25 mL容量瓶中,补水至0.5 mL,再加入2.0 mL pH为6.5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5 mL茚三酮显色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迅速流水冷却,定容至25 mL,以去离子水为空白,于570 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发酵液中氨基氮的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定波长的确定

为了确定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氮的最佳波长,显色液在波长为500~600 nm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显色液在波长570 nm下,吸光度值最大。因此,确定570 nm作为检测波长。

图1 不同波长的吸光度

2.2 缓冲液pH的确定

据文献报道,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受pH影响很大[11],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反应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显色反应,显色液在波长57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结果见图2。从图2中可知,pH在5.0~6.5,随pH的增大,显色液吸光度值逐渐增大;当pH为6.5时,显色液吸光度值达到最大值;pH在6.5~8.0,随pH的增大,显色液吸光度值逐渐减小。由此可见发酵液中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适宜在弱酸的环境中,故确定反应体系加入的缓冲溶液的pH为6.5。

图2 pH对吸光度的影响

2.3 茚三酮显色剂用量的确定

从图3中可以看出,茚三酮显色剂用量在0.5~1.5 mL,随显色剂用量的不断增加,显色液吸光度值逐渐增大;在显色剂用量为1.5 mL时,显色液吸光度值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显色剂用量,显色液的吸光度值缓慢降低。因此,确定质量浓度为1%的茚三酮显色剂用量为1.5 mL。

图3 茚三酮显色剂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2.4 加热时间的确定

图4 显示了不同沸水浴加热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由图4可见,加热时间在10~30 min,随加热时间延长,吸光度值缓慢增加;当加热时间为30 min,吸光值达到最大值;继续延长加热时间,吸光值减小,说明30 min为最适加热时间。

图4 加热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2.5 标准曲线

在上述建立的检测条件基础上,以甘氨酸氨基氮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OD570)为纵坐标,制作出氨基氮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标准曲线表明,在测定范围内的氨基氮含量与相应的吸光度值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48.803x-0.7603,R2=0.999。

图5 氨基氮标准曲线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精确度试验

取0.3 mL培养10 d的双孢蘑菇发酵液,按照上述建立的检测条件,连续测定6次,记录吸光度值,其吸光度值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连续6次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4%,说明分光光度计精确度良好。

表1 精确度试验结果

2.6.2 稳定性试验

取0.3 mL培养10 d双孢蘑菇发酵液,按照上述建立的检测条件,显色反应完成后每隔10 min测定1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显色液在0~1 h内吸光度值波动较小,具有较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648%,说明发酵液经茚三酮显色反应后在1 h内较稳定。

表2 稳定性试验结果

2.6.3 加样回收率

分别于3个三角瓶中取培养12 d双孢蘑菇发酵液0.3 mL,精确加入甘氨酸对照品适量,按上述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各样品溶液加样前后氨基氮吸光度值,根据氨基氮标准曲线,计算氨基氮含量、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3。回收率(P)公式为:

式中:n1表示实测量;n2表示样品量;n3表示加样量。

表3 样品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样品溶液氨基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5%。这表明该方法中氨基氮的回收性良好。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测定食用菌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变化,可以掌握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以氨基氮形式存在的氮源代谢规律。目前,测定食用菌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主要采用甲醛滴定法[6-7],但甲醛滴定法适合测定氨基氮含量高的样品[8],并且测量时使用的甲醛对检测人员和环境危害较大;测定氨基氮含量还可以采用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但滴定终点靠肉眼对颜色的观察来判断,误差较大[12]。笔者首次建立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双孢蘑菇发酵培养液氨基氮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地测定双孢蘑菇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液的氨基氮含量,为液体菌种的生产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显色剂磷酸二氢钾发酵液
分光光度法检测污水中重金属六价铬的改进研究
环境监测中六价铬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分析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无碳复写纸及其显色剂市场现状及趋势
水溶肥磷酸二氢钾 你真的了解吗?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HPLC测定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鲜切果蔬加工废弃物发酵液的制备及功效性评价
磷酸二氢钾的那些事儿
磷酸二氢钾在果树上的科学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