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2019-10-08 05:45唐睿
市场观察 2019年8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验

唐睿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主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然而,滞涨问题的出现使得凯恩斯主义遭遇了信任危机;此外,由于在越南战争中的失利,美国国内经济压力空前上升,传统技术领先优势被西德、日本等后起国家所赶超。因此,里根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并借助信息革命的新起一举扭转了经济颓势。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国内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异常突出,亟待充分分析和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以便对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验;减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即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消费品、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的国内供给严重不足,使得供给与需求存在错配。当前,我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投资回报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约束不断趋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总体经济形势依然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总基调。在新旧矛盾不断叠加的特殊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对我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与当前中国面临的情况及其类似,里根主政下的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措施,是经济学界公认的成功典范。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处于严重的滞涨当中,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以及通货膨胀叠加产生,为此,里根政府于1981年采取了较大幅度的减税政策,着重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并摈弃凯恩斯主义的相关做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此外,该政府还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经济复苏计划等为美國经济注入创新活力。由此,美国经济开始步入了缓慢复苏的轨道,并为随后的克林顿主政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供给侧改革相比,中国与其在经济大环境、政策着力点及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提高相关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对比中美之间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条件,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才能为实现我国供给侧改革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 中美供给侧改革的相同与不同

(一)中美供给侧改革的相同之处

改革注重于市场运行机制层面。从现有的官方资料上来看,中国在供给侧改革的设计蓝图当中,均侧重于市场运行机制层面,力争通过放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监管,简政放权,简化税收及相关审批流程等途径,实现从顶层设计侧的优化,中国政府一再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层面对企业的减负,与之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供给侧改革制定了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对公用事业部门进行有条件的私有化尝试等,此外美国政府还积极运用了金融等行业的改革缓慢放宽了对金融业发展的限制,虽然这一政策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备受诟病。80年代的金融大爆炸时期无疑为后来的诸多问题埋下了伏笔,但在当时却调动起了美国国内的经济活力。

双方改革都非常强调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各个市场主体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当时美国人处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前夜,诸多新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了金融的各个邻域,使得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加速推进,全球产业链日趋成型和完善。中国当前已经由发展经济规模的阶段转向于提升经济质量的阶段,这正是中国政府提出高质量发展口号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在其背后存在着许多的短板及矛盾。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收益颇丰,但实际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产业附加值及科技含量较低。为此,寻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创新驱动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产学研的综合平台,为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基础。

(二)中美供给侧改革的不同之处

外部环境及时代背景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经历了越南战争的惨败,国际声望及地缘政治格局大受影响,在美苏争霸中趋于劣势,此外随着西德,日本等国家的经济提升,美国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当时美国国内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滞涨问题,通胀率一度高达13.5%,失业率高达于7.2%,而经济增长率为-0.2%。相对而言,中国当前的外部环境更趋于复杂,虽没有冷战当中两大阵营的剑拔弩张,但与主要贸易伙伴及部分邻国均存在着不停程度的经济及领土纠纷。此外,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虽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总基调,但总体经济形势较之于八十年代的美国更为平稳,通胀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进一步恶化。相较而言,经济结构及老龄化问题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更为剧烈。

改革的目标有所区别。美国当时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主要以提高消费需求,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就业等作为目标;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结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主要针对中国过剩的基建产能,主攻方向在钢铁领域;去库存则针对的是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库存过高的情况,运用多种货币补偿的办法,控制房地产泡沫的系统性风险;去杠杆旨在通过各种方法降低中国的平均负债水平,防范债务风险;降成本则力争在行政及税收层面上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补短板则针对中国产业结构当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投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二、美国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借鉴

美国里根政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地将美国经济从滞胀当中脱离出来,并为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有必要在其诸多政策举措当中因地制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国情合理的进行借鉴,从而推进中国自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

(一)保持政策稳定性

美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耗时十余年,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由于美国自身的政治决策体系,使得政策指定之后的实施过程当中变数较多。然而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前期制定,其经济政策在十余年中保持了一定的经济政策惯性。一般而言,需求侧的改革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大多数政府首选的通行做法,然而,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异常凸显,继续沿用需求侧改革的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在我国宏观政策设计当中,既要注意短期的需求侧调控,更要保持政策稳定性,从更为长期的时间维度上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决资产价格泡沫化,过剩产能消化,以及债务违约压力等问题。

(二)发挥市场的最大效用

美国政府对诸多行业放松了政府管制,引入竞争,使产业竞争率和服务效益大幅度提高,这一做法强化了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而我国习惯性的经济政策大多以政府主导的刺激政策为主,例如经济危机之后提出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虽然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经济诸多指标新数据,但宏观经济杠杆率在2008-2015年时间内增幅达200%,与此同时,地方融资平台和僵尸企业的债务违约问题愈发严重,使得国民经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因此,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方案起副作用非常突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应该树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决定性的作用。

(三)将减税落到实处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积极沿用里根政府当年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思路,力行减税,推出了有史以来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最大幅度的减免,这无异于向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减税大战,而中国的企业税负比重相对较高,减税是应有之义,更是当务之急,不仅要降低企业税负的成本,还要降低相关的劳动力、物流、能源等成本,以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刺激创业创新。

(四)保持经济政策自主性

当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陡然增加,中美贸易战等摩擦性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存在着外部势力干预的掣肘。当年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广场协议等重大经济议题当中缺乏宏观审慎视角,使自身经济政策被外部势力干预。中国应当充分吸取经验教训,走自身独立发展的经济政策制定道路。

参考文献:

[1] 卢少云,孙珠峰.美国供给侧改革理论与实践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 杨为敩,郭磊,卢亮亮.美国供给侧改革的经验研究[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6(4).

[3] 戚自科.美国的“供给侧改革”是这样的[J].中国中小企业,2016(2):68-69.

[4] 韩永彩.金融危机后美国"供给侧"改革效应——兼论中美贸易特征事实[J].当代经济管理,2017(8).

[5] 李佳,杨东.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与研究[J].当代经济,2016(17).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