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9-10-08 04:44梁玉彦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

梁玉彦

摘    要: 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國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难以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亲情关爱和情感交流。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现状和学校教育进行分析,探索在西部留守儿童地区加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家庭、学校两方面提出实施留守儿童美育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    美育教育

一、引言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在广大西部贫困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美育教育,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和心灵熏陶,是当前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明确要求,美育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2]。如何在小学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获得以精神愉悦为特征的审美体验,促进西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西部地区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美育教育的现状

(一)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心灵带来的影响。

在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形成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部分留守儿童群体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完整的亲情温暖,有的表现出厌学、叛逆、攻击性强等特点。以贵州省太白镇中心小学为例,现有学生993人,留守儿童有285人,这部分学生的父母迫于生计选择外出打工,但因城市昂贵的学费、择校费和户籍限制使其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上学。父母外出务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因造成影响,课堂纪律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的开展情况。

首先,缺少美育师资。由于西部农村地区条件较为艰苦,导致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教师缺乏,难以正常开展美育课程,农村留守儿童美育缺失。其次,受办学条件限制。一些地区学校缺乏科学的育人理念,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尽管西部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但对这部分儿童的美育重视程度还不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问题留下空白。最后,美育资源缺乏。由于受历史原因和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对学生开展的自然美、社会美、精神美方面的审美鉴赏课程不够,在学生接受审美修养方面做得不到位。

三、美育在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育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

儿童天性都喜爱美好的东西,不管是对自然呈现的各种美,还是通过绘画创作的各种艺术美,都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东西的向往。西方近代美育思想的先驱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3]通过美育可以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机械性、抽象性,理性和感性结合,呈现丰富多彩的自然认知观。美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美、感知美、体验美、感受美,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造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

(二)美育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智力发展。

美育可以发展学生主动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后会产生积极的观察和感知,通过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再到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认识、发展智力。一些留守儿童性格较为孤僻、沉静,不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美育贯穿其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帮助留守儿童感知、理解,促进智力的发展。事实上,只有通过对美的形象进行以情会理的艺术分析,才能充分领略其中的情感波动,才能真正体会审美形象的文化蕴涵。因此,将美育贯穿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三)美育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人格健全。

由于留守儿童普遍家庭教育缺位、亲情关系缺失、父母榜样作用不够等原因,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方面出现问题。如表现出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较差;少数留守儿童眼界狭小、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比较强;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上进心,厌学,甚至逆反,对老师的管教抱怀疑态度,不接受,易冲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育美教育的“补位”,使留守儿童从内心世界得到认可和自我评价。美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终究要以健全人格为目的,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格得到健全,精神得到升华。

四、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美育教育的对策

(一)通过活动和载体,让美育走进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刘书麟在《让美育教育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一文中提出:“美育教学可以优化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优化儿童自身的审美观念,可以培育儿童的核心素养能力。”[4]在实施美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一是通过校园手抄报活动,让这部分儿童表达天性,流露出至真至善的一面,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美育活动走进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二是通过课外兴趣活动等载体,让美育走进学生心灵,通过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学生感到自己有集体,参与团队活动不再孤单。三是搭建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的心灵沟通渠道,通过漫画、书法的方式表现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儿童书画展,积极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美育走进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二)通过加大师资培训,针對留守儿童开展美育教育。

教师在留守儿童美育活动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既是美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沟通留守儿童心灵的使者。但是,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没有教师,美育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加大对美育师资的培训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对教师美育的培训,改善以往狭隘的美育观念,领悟美育的内容和本质,认清实施方向,才能发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师掌握正确的美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对留守儿童开展美育教学,才能充分发展儿童的思维。

(三)挖掘地方文化,开展美育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文化自信。

学校在实施美育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作用。广大农村孕育着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美育教育,不仅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且是增强留守儿童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譬如在太白镇流传的地方戏剧有舞阳神戏、跑马花灯等地方戏剧项目,体育学科可以将太白的踩高跷、打竹篾蛋等增进校本课程。“乡村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内发于音乐、智育、德育、美育等四育,而过于强调智育、德育轻视美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5]。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可以使留守儿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也可以使美育教育更有时代特色。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些农民工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90万人,西部农村占比最大,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最深切的关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实施全面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靳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论坛,2018(29):6-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23):6-11.

[3]杨金芬,杨松霞.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7):144.

[4]刘书麟.让美育教育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J].法制与社会,2017(35):204-205.

[5]周筠.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边缘化状况与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5):140-141.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