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19-10-08 04:44何学建王法琴顾欢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时代

何学建 王法琴 顾欢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为时代之需。实践育人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较薄弱的环节,与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文通过挖掘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和理论,从变革内容、把握质量,优化结构、协同合作,创新驱动、长远发展等方面,着力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为新时代下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实践育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建立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并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要求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和内涵,更好地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作用,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提供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助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新思路。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而经济高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速度和规模。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其本职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的供给和社会的变革发展,所以改革发展自然要追随社会经济变迁发展脚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这一要点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是从供给角度剖析,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个方面推进消费,实质就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再组合、再配置,重塑我国的产业体系,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出基地,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坚实基础的重要责任。实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過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人才结构的升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然而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历程,相对于大刀阔斧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显得较为保守和被动,一路走来几乎都是问题导向的“打补丁式”分项改革[3],并没有突破原有高等教育体制框架,更多的是根据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补充和完善,致使高等教育变革落后于社会经济改革步伐,处境十分被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不同时代带来不同的社会需求,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应随之变化。实践育人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践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军政教育等活动,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根据时代的指引,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时代需求,把握好改革方向,提高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于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供给端质量,提供人才的有效供给。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较薄弱的环节,与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必要性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往往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未能有效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耦合关联,未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平衡关系,未能有效解决理论辨识与行为内化的认知联系。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坚持正确导向,丰富实践内涵,勇于打破惯例,敢于突破和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新路子。

1.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不断适应社会和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造就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和大学生发展的新需要。大学生群体在当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实践育人工作应该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做出针对性变革。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自出生起便享受着富裕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同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不断加速,他们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更具有自我意识。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各方的人才需求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社会发展现状认知清晰,并且竞争精神与淡然精神并存,所以对于高校开展的实践育人工作更要求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效用。然而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如实践育人内容较为单一、效率低,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迎接社会发展的挑战。

当今社会正迅猛发展,各行业各领域都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做出相应的变革,这就要求高校根据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可造就只会“空言无补”的人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网络自媒体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教育资源不可控、教育的“去权威性”和社会逐利性等问题[4]。社会发展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是机遇还是挑战。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投入实践育人工作中,社会就是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中进步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也应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针对人才需求方的严格要求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中产生的。不同时代和社会环境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改革使得国家、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明确而具体,大学生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通过人才需求方的首关。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当前存在信息滞后、实践育人方式单调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若难以及时做出改变则很难保证供给端质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正确认识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需求,改革育人体制,有效提高供给端质量。

3.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提供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的动力。

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人才,社会改革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要获得可持续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拥有创新力,因此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提高创新能力出发,培养出顺应社会改革发展需求的人才。创新不只是一个名词,需要行动验证,能够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必定需要人去展开,所以创新的基石是人才。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需要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推进改革创新,输出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人才,为社会改革发展提供有效动力。社会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拥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接受前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发展的观点推动个人素质全面提升,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大动力。

三、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1.变革内容,把控质量。

高校教育工作的本质和目标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和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变。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方针强化了高校实践育人课程导向,但在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实践育人合力的形成、长效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探索实施较少,缺乏实践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针对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系统性不强等问题,高校应主动变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同时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做到课堂上不只是老师单方面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师生互动,且有实际操作等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教育工作要做到“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切实保证高校教育的质量水平[5]。第一要建立健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效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反馈和举报投诉平台。利用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落实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强化其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各方面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促进高校本职功能发展,同时还要注重高校学术研究,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基地。第二要加大教育督导检查力度。规范高校办学行为,保证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督察机构,有效推动教学质量,实现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严格的督察机制有利于构建合理高效的实践育人平台,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供新时代人才供给。

2.优化结构,协同合作。

推進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条件是优化高校内部的体系结构,其次是发挥好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依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原则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失调、专业设置比例失衡、高质量创新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根据社会经济现状,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各方资源,使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合力。稳步推进高校内部结构优化,平衡教学资源,使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多方面共同努力,高校接收的社会变迁方面的信息远不如其他主体便捷、及时,致使其育人工作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政府和社会企业明确了解当今时代的需求、信息接收及时便捷,因此,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实践育人共同体各方要统一协调资源,积极搭建培育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着力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6]。政府主体要发挥好指导协调作用,把高校实践育人纳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项目中,地方政府对于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给予相应的政策或者信息支持;社会方面各企业对于满足自身人才需求的高校要大开方便之门,提供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平台,解决高校大学生缺乏实践平台的问题;各大高校应该瞄准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灵活调整教学课程及内容,改进互动型的实践教学方式,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3.创新驱动,长远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加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传承和技术创新的基地,理应主动跟随时代潮流,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实践育人方面,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制定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二是积极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力度,提供多种实践训练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主动探索;三是创新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模式,强化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协同。高校实践育人重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课堂教学作为第一主渠道应顺应时代潮流,避免纯理论化的单向传输,增强课堂的实践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春雪.我国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1):1103-110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5]石火学,俞兆达.背景·意涵·路向: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高教,2018(10):23-28.

[4]张贺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9):43-45,49.

[6]朱华.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72-74.

基金项目:共青团江苏省委2018年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组织结构的‘青马工程绩效管理系统框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2018019);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江苏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ZC-13);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项目“基于中医药传承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HLJG004);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项目“基于中医药传承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HLJG004)。

通讯作者:王法琴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时代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