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新高地

2019-10-08 02:59冯旭东
人民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试验区贸易制度

冯旭东

备受关注的新设自贸试验区终于揭开面纱。

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并于8月26日正式印发总体方案。至此,中国自贸试验区增至18个。

为什么要新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加入开放“雁阵”的新自贸试验区应怎样搏击长空?非自贸试验区地区又应如何在经济上追赶?本期《人民周刊》的特别报道《开放新版图》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用开放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剖析。

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在上海设立,在随后的近6年里,通过几次扩围,形成了12个自贸区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通过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探索,已累计形成2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在更大范圍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彰显我国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在6省区新设一批自贸试验区。

此次新设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出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比如山东自贸区提出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举措;广西提出畅通国际大通道、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和打造西部陆海联通门户港等举措;河北提出支持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支持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等举措。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的内容,在此次新设的自贸试验区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雄安股权交易所开展股权众筹试点,构建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等。这无疑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让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对标国际规则、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所以,在培训成果时要牢牢把握制度型开放这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涵,各自贸试验区在落实国务院批复试验任务的同时,要在地方事权范围内,自主配套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争取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制度型开放和政策性开放有较大的差异。政策性开放比如税收、土地优惠等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制度型开放则是生态建设,具有见效慢、企业对制度创新的获得感并不直接等特点。因此,各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要精雕细琢,要耐得住性子。一方面,聚焦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另一方面,要适应以服务业为主的开放特点,遵循国际规则,进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有助于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集聚的发展新生态。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相通共进,合作共赢。改革的脚步不停滞,开放的中国将带给世界更多的机遇。

猜你喜欢
试验区贸易制度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18个自贸试验区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贸易统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