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运用与演奏技巧在竹笛演奏中的重要性

2019-10-08 03:49杨玉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气息

杨玉

摘 要:中国竹笛演奏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对中国竹笛气息运用与演奏技巧的研究,能提高演奏者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竹笛演奏气息非常重要,是音乐表现力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而演奏技巧的规范性也是竹笛演奏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会对作品的音乐表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气息的运用与演奏技巧这两方面进行阐述,正确而有效地解决两者在演奏中对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气息;演奏技巧;竹笛演奏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吹奏类乐器。在历史的发展中,竹笛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并且将竹笛分为了南派与北派,它们的风格很不相同,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表达,气息与演奏技巧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气息和演奏技巧对作品的影响可比作:“作品像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气息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而演奏技巧就是它的装饰。”气息运用的好坏与演奏技巧是否规范对掌握作品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气息的运用在竹笛演奏中的重要性

竹笛属于吹奏类乐器,其发声的原理是从丹田运行到口腔经过嘴唇的控制,使气流成为一束,用斜着的角度从风门吹出,气流顺着管壁的振动,在管内成为驻波,发出声音。

竹笛在吹奏作品时就好像一座高楼大厦,气息就是支撑这座大厦的基础,而演奏技巧就是装饰,共同支撑和装饰着这座大厦。所以,气息的训练与运用都很重要。

南派竹笛赵松庭大师的代表作中,常常会出现强弱的对比,这就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气息作为支撑,才能让力度对比很明显。在引子部分,长音的部分还运用了气震音对其进行装饰,例如作品《三五七》。

气息控制在樂曲演奏中十分重要,代表性乐曲还有赵松庭《鹧鸪飞》,引子部分也是气息由弱到强,并且很圆润、柔和、抒情,需要非常好的气息功底才能表达出来。慢板部分的弱奏之处,也是慢板部分的点睛之处。该乐段采用了如萧一般的吹法,两个p的力度以及泛音的技法。乐曲在进入行板时运用了颤音和气震音,在短音处多运用了颤音,在长音处多运用了气震音。乐曲有两段,第一段慢板展现了旋律的古朴意境,在作品情绪对比时,运用了气息强弱来表达。第二段快板部分音乐强弱幅度的对比很明显,气息急缓控制得当。

冯子存大师北派竹笛的代表作中,《喜相逢》归属变奏曲,每段的变化都是通过气息强弱幅度变化控制,速度逐渐加快,来表现作品的情绪与风格。作品《五梆子》中,气息的运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曲子一开始就是一个强音,这就需要稳定的气息与很好的口风。全曲一共有四段,每段速度与情绪的对比都是通过气息的强弱变化表现出来的。在长音与快板的地方,气震音的变化比较明显,表现了北方乐曲的激情与豪迈的感情。由此可见,在竹笛的演奏过程中,作品的情感变化需要稳定而扎实的气息功底来支撑。

气息是竹笛演奏的根本,对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气息跟竹笛之间的关系:竹笛作为吹奏类乐器,必须得有非常扎实的气息,无气则无声。

第二,气息与竹笛音色的关系:亮、松、圆、厚的竹笛音色必须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第三,气息运用与乐曲情感的关系:一个乐句的完整表达首先要有气息来作为支撑,(一个乐句换一口气),乐句情感的表达(强、弱、刚、柔)要靠演奏者很好的气息控制来完成。

乐曲旋律的进行始终是有句法和节奏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达到严格换气的目的。

二、演奏技巧在竹笛演奏中的重要性

南北派作品在演奏技巧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还有很多南北相融的作品。

南方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大致分为颤、叠、赠、打。颤音又分为长颤音、短颤音,在作品中的具体作用和表现力都各不相同,表达南方作品的抒情和委婉的情感。

南方作品中,有浙江民间风格的《三五七》,通过运用戏曲韵味的板眼节奏,其第一部分用每分钟60拍的倒板。作品中运用了短颤音、长颤音、打音等演奏技巧,这些都是典型的南方演奏技巧。这种独特的起句板眼,再加上大量的打音、颤音,以及随着旋律上行或下行,应有相应强弱变化处理。

丝竹乐代表作《鹧鸪飞》为南方经典,它曾以箫独奏、丝竹乐合奏等演奏形式在江南家喻户晓。此作原为湖南民间乐曲,后由赵松庭大师改编为笛子独奏曲,随后《鹧鸪飞》成为曲笛的代表作。全曲用降b调筒音作“re”演奏,整首作品由引子—慢板—快板—尾声组成,技巧上在长音地方运用了实指颤音和虚指颤音,曲中多运用了打音、叠音等技巧,表现鹧鸪飞舞之态。此曲快慢有致、醇厚细腻,有明显的强弱对比。跟其他曲目相比,此曲深邃委婉、韵律古朴,抒发怀古幽思、憧憬美好的情怀,让听者感受到一种中国传统的情感蕴含其中。

北方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分为吐、滑、垛、花。吐音可分为单吐、双吐、三吐,滑音可分为上滑音、下滑音。这些技巧在作品的表现中各具特色,都体现出北方作品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情感,还有飞指、揉音、循环换气等技巧。

北方作品《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较为流行的一首作品,在结构上采用了民间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原则,在技巧上一开始就用极富色彩的抹音、花舌音吸引听者的耳朵,前四小节垛音、抹音、历音的连续出现,表现了梆笛演奏艺术的特有风采。全曲一共有四段,变奏体结构。第一段呈现主题,较慢,旋律清晰,歌唱性很强,用垛音、花舌音、滑音等技巧装饰旋律,淳朴明快。第一变奏用花舌音、垛音等技巧来装饰旋律,风趣幽默。第二变奏稍快,运用吐音演奏,使音乐变得热情、轻快。第三变奏更快,即兴演奏更多,并多次运用花舌音,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第四变奏,音乐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喜相逢》是北方梆笛作品,此曲原为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后又经冯子存先生改编成为笛子独奏曲。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结构,乐曲表达了一对恋人依依惜别和再次重逢时的心情。

这首变奏曲共四段,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变奏采用散板的形式作为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自由的节奏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第二变奏加快了速度,节奏轻快活泼,运用了滑音、垛音、历音还有花舌音等演奏技巧来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三变奏再次加快速度,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吐音与滑音交替使用,乐曲的情绪更加高涨,表现重返家乡时欢喜雀跃的激动心情。第四变奏气氛更为热烈,大量双吐音、三吐音跟快速的垛音反复运用,连续的后十六分音符可以每拍抢气,描绘出阖家团聚时的欢喜情景。

在这首独奏曲中,作品从开始到结尾,大量运用了吐音技巧,这是梆笛演奏技巧中一个重要的技巧,能很好地表现作品中情感变化与变奏的风格。

综上所述,竹笛演奏者在其演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具备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和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才能进入对竹笛作品的理解与表现阶段。在竹笛作品的演奏中,气息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处理好的,需长时间刻苦认真的正确训练,并伴随演奏者的一生。所以说,科学的理论引导是首要,正确的观念要树立,再加以正确的技术训练,全面提升对气息的控制和把握能力,竹笛演奏中气息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总之,竹笛演奏者正确的掌握气息运用与演奏技巧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竹笛演奏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气息训练的长期性与演奏技巧训练的规范性完美结合,才能对乐曲风格进行准确把握,全面提高其演奏水平及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陆春龄.笛子曲集[M].上海:文化出版社,1965.

[2]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赵松庭.中国竹笛教学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王次恒.竹笛演奏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气息
BUST IntoBloom
蕾丝气息
纯白一夏
“春的气息”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