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音乐融入幼儿生活

2019-10-08 03:11潘兆丽
甘肃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选择音乐教学常规

潘兆丽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选择;常规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182—01

一、合理选择音乐

(一)从力度上进行选择。在音乐中强的力度常常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如激愤、狂欢、坚定的信念、斗争的勇气等,中等的力度往往表现一些亲切、温和、诚挚的情感,弱的音量则可表现宁静、神秘等。所以在幼儿收玩具时就可选择一些声音较大的音乐,让幼儿体会一种紧张感,从而加速收拾玩具;而在幼儿进餐时,可选择一些声音较弱的音乐,让幼儿在安静的气氛中悠闲地进餐。

(二)从节奏上进行选择。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通过在不同活动中选择节奏速度不同的音乐可让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幼儿体会下一步该干什么。比如,在进行教育活动前,播放节奏稳定速度较快的音乐,既能让幼儿体会到紧张的情绪,又不至于显得慌乱,在加快自己行动的基础上又显得有条不紊,自然地从游戏状态过渡到学习状态。

(三)从音乐风格上进行选择。音乐风格可分为流派与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创作、表演)三个方面。不同的音乐风格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如果音乐风格选择恰当,幼儿在一整天的活动中就能既积极快乐又遵守常规,而如果音乐风格选择不当,不但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幼儿情绪变得浮躁不安,甚至对音乐产生排斥心理。比如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播放一些欢快活泼、节奏又不是太快的音乐,如《娃哈哈》《粉刷匠》等,幼儿就会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并且遵守秩序;而在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放一些安静舒缓轻柔、节奏较慢的钢琴曲或是古典民乐,如《摇篮曲》《雪绒花》或古筝曲《渔舟唱晚》等,幼儿听后会渐渐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轻松入睡。

二、用音乐培养幼儿常规

首先,引导幼儿熟悉音乐,从感情上产生共鸣。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寻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比如可选择幼儿动画片中的音乐等,然后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的内涵,熟悉旋律、风格、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变化,让幼儿在参与中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新学期刚升班的幼儿,换了老师和教室,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情绪总会不稳定,这时候让他们聆听音乐,就会消除紧张,慢慢地放松下来,适应新的环境。因为幼儿对外界的干扰易于感知,并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的音乐情感速度是迅速的,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针对这一点,教师不能频繁更换曲目,即使更换,也是在旧音乐中添加新音乐,然后逐渐用新音乐替换掉旧音乐,以便于动力定型的建立。

其次,和幼兒共同设立音乐指令。在音乐选好后,幼儿对音乐熟悉了,教师便和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自己来设指令。如对于《四小天鹅》乐曲,教师问:“小朋友们觉得这首乐曲用来做什么事情比较合适?”幼儿进行自主协商后,教师便提出要求:“听到这首乐曲后,你的动作应该怎样?声音应该怎样?”同时让幼儿明确指令的要求,使幼儿劲头更足、兴趣更浓,要求也会更明确。

最后,让指令具有整体性,一贯性。教师必须明确指令的含义以及何时播放,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每天每一环节的音乐都要做到定时运用,不随意更换时间和音乐的播放顺序,连音乐的音量也要争取做到每天播放的音量基本一致,以保证音乐指令的整体性、一贯性。幼儿会在无处不在的音乐熏陶下逐渐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该干什么了,随之也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积极地进行活动。

三、让音乐融入幼儿的教育活动

要将教育活动音乐化,就要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中心将音乐与其他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相互整合。可将音乐融会贯通于各种活动中,在各种学习中发挥音乐本身对幼儿内心的感染性,借助音乐帮助幼儿更充分地认知、理解与创造;发挥音乐的优势萌发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的发展。

笔者尝试在其他活动中也自然地融入音乐。例如在美术活动“大熊猫演杂技”里,在幼儿观看熊猫图片讨论自己见到过的熊猫及其表演过的节目后,我播放了音乐《熊猫咪咪》,借助优美的音乐和音乐里所描述的为熊猫寻找食物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把对熊猫的关爱印在了幼儿的心头。幼儿被音乐打动,更具体地体会到了要热爱大熊猫、关心大熊猫和保护大熊猫。这时音乐的融入既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绘画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选择音乐教学常规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