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战友情深

2019-10-08 04:27王相理
齐鲁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战友情沂蒙老兵

王相理

近日收到黄河出版社原副总编程鹏老师新作《沂蒙走来一群兵》,翻开几页之后,爱不释手。我被作者的文笔感动着,被文中的战友情感动着,以至于热泪盈眶,情不能已。一气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由想为这部大著写点什么,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沂蒙走来一群兵》这部书属于纪实文学,是作者精心编织的《梦萦沂蒙》系列丛书四部中的一部。这部书约有26万字,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和他的战友们至亲至爱血浓于水的沂蒙情兄弟情!作者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情为纽带,以真为底色,信手拈来战友们的一个个故事,让读者了解了他们的真性情,真面目,和他们扯不断砸不烂的战友情。

与战场上的战友情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从军营退伍后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如今年过半百,华发满头。但是他们不管身处何方,战友情始终维系着每一位昔日的战友,五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距离近的一月一聚,甚至一周一聚。他们在工作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一辈子战友三辈子亲”,他们在困难中互相帮扶,家庭中互动往来,延伸了战友情,结成了患难兄弟,至爱亲朋。更重要的是,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帮扶贫穷落后的沂蒙山村脱贫致富,在新时代谱写了新的华章!

细细分析,我以为《沂蒙走来一群兵》这部纪实文学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本色描写接地气。由于作者对他的战友相当熟悉,因此叙事描写颇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书中既有针对战友相聚大场面的描写,也有针对某一个战友的具体描述。多年不见的战友相见时相互打量,叫喊名字,握手拥抱,真诚生动。他们策划一个个活动,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相聚时插科打诨,是好朋友好兄弟;表演时神气活现,本色出演,现场发挥,不掺假,不做作,是战友间的默契,也表现出军人的本色,做人的底色!

二是团结奉献聚人气。作者的战友之多數不清,仅仅他熟悉的就超过200人,而本书就叙述了这些人的典型事迹。他们有时间就常相聚,没时间必然长相忆。他们之间的情谊不是仅仅表现在聚会聚餐上,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大家庭一般的感觉。他们“约法三章”:有事必帮,有病必帮,有难必帮。谁家孩子上大学了,谁家孩子结婚了,谁家老人有病了,或者哪个战友遇到困难了,他们一旦知道了,就互相通知,然后一起去或当面贺喜,或携礼看望,或无偿援助,或陪护病房,简直比亲兄弟亲姐妹都要亲。他们不仅讲团结,还比奉献。沂水县院东头乡桃棵子村是著名红嫂祖秀莲的家乡,也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他们对这个贫瘠的山村给予了无私支援,慷慨解囊,修村路,建纪念馆,建广场……彻底改变了桃棵子村的面貌,使桃棵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度假村。特别是建设“红馆”一事,彰显了沂蒙老兵速度,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足以说明程鹏和他的战友们传承了沂蒙精神,弘扬了部队的优良传统。

三是妙笔生花显才气。不能不夸夸程鹏老师过人的文才。虽然书中涉及的战友非常多,人数之多足以媲美《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书描写的人数。但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某个战友的神采。或白描细描,或烘托渲染,或设置悬念,或巧做铺垫,倒叙插叙,夹叙夹议,议论抒情,比喻象征,情景交融,首尾呼应,插科打诨,妙趣横生,十八般写作武艺被程鹏老师交替使用,那真是驾轻就熟,虎虎生风,文采飞扬。这群沂蒙兵不简单,企业家鹿成增,作家程鹏,书法家张俊杰,画家王幼平,草根作家颜廷栋,心血管病专家董立钧,运动健将王新建,马铃薯专家宗西龙,发明家郑文毅……唱歌的跳舞的拉琴的主持的……可谓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他们无一不被作者写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四是沂蒙老兵讲正气。军人给人们的感觉通常是雷厉风行,充满阳刚之气,凛然不可侵犯。《沂蒙走来一群兵》这群兵不简单,这群兵有思想,有见识,有责任,有担当,干事创业那是一把好手。他们重感情,讲正气。当兵的时候是好兵,训练刻苦,千里拉练无人叫苦叫累。转业后是好干部,好职工。他们退休之后没有背负昨天的荣耀,“退伍不褪色”,紧跟时代,二次创业,实现华丽转身:沂蒙老兵艺术团,沂蒙战友诗社,老兵渔业生产队,沂蒙老兵影视中心……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为沂蒙百姓带来福祉,情洒沂蒙山,继续为社会做出新贡献!这是一种正知正觉正能量,值得人们学习赞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人生最宝贵的是真情。沂蒙情,战友情,家国情,在程鹏和他的战友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阐释。

了解抗日战争和红军长征历史的人都确信,战争年代的军人是钢铁长城,他们打豺狼保家卫国,打下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宁。读了程鹏老师的沂蒙走来一群兵》,我有理由相信,和平年代的军人是社会的顶梁柱,为祖国擎起蔚蓝而祥和的天空。我身边,入伍参军的亲友很多,我还认识很多转业地方从事各行各业的退伍军人。据我了解,他们之所以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正是由于有了参军入伍的这段宝贵经历。读了程鹏老师的《沂蒙走来一群兵》,我对军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少年时代我也有参军梦,可惜被父母掐灭了——可能因为我是家中独子的缘故,父母不舍得文弱的我去当兵吃苦吧。“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如果人生能重新做一次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去军营当兵。可是今生,我只能满怀对军人的羡慕和祝福了!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身负盛名的军旅作家、编辑家程鹏老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部《沂蒙走来一群兵》即光彩四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于作者对自己的战友知之深,爱之切,情烂于心,故妙笔生辉。相信程鹏老兄一定会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再铸华章。

(作者系山东省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协文学理论与批评委员会理事。)

猜你喜欢
战友情沂蒙老兵
七律二首
征途·战友情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我和老公的“战友情”
老兵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