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秀英炮台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2019-10-08 05:04吴庆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史实清代

吴庆槐

摘 要:秀英炮台是清代晚期重要的海防遗址,为捍卫祖国南海海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依据相关史实和文献,对秀英炮台的时代背景、修建过程、结构布局、功能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代;秀英炮台;史实

秀英炮台是清代重要的海防遗址,炮台修筑在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南侧的秀英村北侧、海岸山丘秀英坡的制高点——金刚崖,面向半月形天然海湾,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北扼琼州海峡,东傍镇琼炮台、海口东炮台,西依海口西炮台、东水炮台等海防设施,构筑成琼北重要的海防屏障。它是晚清时期中国南疆重要的海防屏障,为抵御西方列强侵入和捍卫南海海疆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时代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宣告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光十八年(1838)冬,清政府为消除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委派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一带查禁及销毁鸦片,1938年6月在广东虎门悉数销毁。随后,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古老封建的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也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列强的豪夺巧取,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一系列不平等条款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1856—1860年,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在沙俄、美利坚联合支持下,西方列强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俄、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及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无能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了清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

面对西方列强的纷纷侵入,一大批清政府的官员和有识之士充分意识到时代的危机和科技的落后,于是开展了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史称“洋务运动”。“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恭亲王奕訢、文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如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建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終失败了,但它对推动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近代民主政治意识和文化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法天津条约》规定:“法国公使得住北京;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

依据上述条约,开辟琼州(今海口市)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年(1876)四月一日,琼州海关税务司公署(简称“琼海关”,俗称“洋关”)在海口正式成立,地址就在今海口市中山路尾南侧。自此,海口正式开埠,向西方列强开放,洋货长驱直入,列强势力纷纷侵入。

2 张之洞与秀英炮台

为了抵御西方列强侵入、捍卫南海海疆安全,一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谏言上策,筹划在海口兴建炮台,以拱卫琼州海峡。这其中张之洞为首功之臣。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向朝廷上《筹办廉琼炮台折》,奏请在廉州和琼州设置炮台,以此控制香港和越南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两个月后,张之洞又下令广东营务处勘测沿海地区的港汊,并委托詹天佑、辜鸿铭等人前往各港汊详细勘测,绘制了13个海防图,其中一个就是“琼防图”,规划的海防建设涉及铺前所、青蓝港(今清澜港)、儋州、海口和崖州等多个港口地带。

1888年,张之洞从广东省城乘坐轮船出海,视察琼(海口)、廉(廉州)、钦(钦州)、潮(潮州)四处海防要地,海口是巡防的第一站。在上奏朝廷的《巡视海口折》中,张之洞言明了此次巡视的目的:视察筑台设立卫戍处所,测量兵轮出入的要隘。据记载,张之洞亲自选定了三个建造炮台的场址:其一在秀英山,离海口城西五里(2.5千米),地势最好;其二在西场,距海口城西十里(5千米),地质坚实;其三在大英山,位于海口城后西南,地势高耸,可以俯瞰海口全城。

在其谏议得到光绪皇帝的采纳之后,张之洞举荐朱采为雷琼兵备道,督建秀英炮台。

3 修建过程

朱采任雷琼兵备道后,受张之洞命督建秀英炮台,并由海口参将陈良杰董理工役。光绪十七年(1891),秀英炮台正式动工开建。光绪十九年(1893),炮台顺利竣工。从张之洞奏请开建到朱采督造完工,整整历时8年。

秀英炮台工程浩大,设施齐备,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一《海防志·炮台》载:“光绪十七年,粤督张之洞札委雷琼道朱采建筑,海口参将陈良杰董理工役。有台五座,一拱北,二镇东,三定西,为三大炮台,四振武,五振威,为二小炮台。共大炮五尊,购自克虏伯炮厂。其台内穿地藏弹子,全用红毛泥筑成,其坚如铁。所安炮位,有机运动。费银壹拾余万,为海南第一大炮台,对火轮停泊海面最为冲要,设台长以专责成,兵队以屯守。朱采详禀云:炮台基宽一百丈,进深五十丈,四周马道宽三丈,台前加小马道,宽二丈,以免壁立而巩台基。操场宽十丈,长一百丈,地势西南昂而东北卑,计原高四丈五尺,即为台高之度,迤东而北,至正中台已填高丈余,再东再北,至窪田填高四丈八尺。总计马道、操场、引道、子药库、兵房、水池、水沟运土在五万方以外。土工大极,非勇力所胜。爰向港商借得铁路三百余丈,铸轮制车,每车可载土一百二十余担,以六人拖之,曲折奥阻之处以牛车人车帮运,人力较省。台膛甚小,仅宽二丈七尺,周围隐身洞四、子洞二十、铃铛大铁圈十,台前和孛兰泥厚一丈四尺,坐底红毛泥厚八尺,兵药房深四丈四尺,宽一丈一尺,子房深一丈,宽九尺,引道长四丈四尺,药房小引道长一丈八尺,炮台引道长三丈八尺,水池长二丈三尺,宽一丈一尺,深有至三丈五尺者。”

4 威震南海,抗击日寇

秀英炮台建成后,背倚海南宝岛,扼守琼州海峡,被视为“海口锁钥”“海南保障”。虽然美、德、日等列强都对海南岛虎视眈眈,但因相互之间的制衡与谈判,海南岛没有遭遇战争的侵扰,秀英炮台也因此“沉寂”了半个世纪,未曾受过战火的检验和洗礼。直到1939年春天日本侵略者的到来,秀英炮台才打响了“第一炮”。

1939年2月,数千名侵华日军在30余艘舰船和50余架飞机的配合下大举进攻海口。驻守海南的琼崖警备司令王毅下令用秀英炮台开火警告。2月10日,驻扎在秀英炮台的国民党军队抵抗无力,选择撤离。这时,一群清兵老炮手赶到秀英炮台,在老炮长陈起纲的率领下,出其不意地点燃炮火,顷刻间炮弹齐飞,把妄图登陆的日军海上部队炸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最终迫使改道天尾港进行登陆。在3个小时的激战中,陈起纲等人共发射炮弹百余发,打响了海南人民抗日的第一炮。这场战争也成为了秀英炮台建成后打过的唯一一仗。

秀英炮台这场持续3个小时的炮击战,有效延缓了日军登陆的时间,为琼崖军民撤退争取了时间,也减少了海口和府城的损失。战斗中,年逾六旬的老炮长陈起纲身负重伤,他的战友陈才章等十余人壮烈牺牲。为纪念这群英勇的炮兵,1995年海口市民在金牛湖畔的烈士陵园内为他们集体修建了墓碑。

时至今日,秀英炮台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要的文化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1]洪寿祥.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一:海防志:炮台(第二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王育龙.环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设施考古调查报告[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4.

[3]海口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Z].

[4]蒙乐生.督建秀英炮台的几份奏摺揭开琼州鲜为人知的海防秘密[N].海南日报,2015-09-28(020).

猜你喜欢
史实清代
在选择题评讲中金针度人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不该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