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如何迎接5G时代

2019-10-08 07:56
时代金融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金融业网点金融服务

6月初,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中国5G商用时代正式到来。在人们翘首期待5G到底会如何改变生活时,我们身边的银行已经陆续被5G改变。

5G银行网点陆续落地

针对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银行业首家5G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点——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已于5月20日在北京试运营。如果你有心,应该也从媒体报道被中行的5G智能+生活馆刷屏,并被里面动态的页面所惊艳。中国银行5G智能+生活馆的设计理念旨在创造一个无感体验数字化的智能空间概念,把追踪、智能、流动、互动、共享的功能结合其中,线上与线下场景的结合,金融与非金融生态的结合,都很好地融入室内空间,让人们在游走中不断感受到丰富的体验服务。

6月12日工商银行公告称,于6月11日在江苏省苏州市正式推出该行首家基于5G应用的新型智慧网点。工行在公告中表示,5G网点将以5G技术为依托,通过深度集成和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客户与金融服务场景的紧密纽带,“通过与各类客户的紧密合作,构筑多元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覆盖周边区域泛金融服务生态圈”。这不是工行第一次将5G赋能于银行网点,早在今年4月19日,工行便在北京电信大楼支行率先连通5G网络,实现了业务通过5G网络高速承载。

除中行、工行外,浦发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宣布在部分网点实现5G覆盖,直接推出或即将推出5G智慧银行网点。

事实上,针对5G,商业银行早已未雨绸缪。6月初,工信部向中国电信等4家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据亿欧智库统计,从2018年6月起,六家国有大行纷纷与运营商展开合作。其中中国电信与工行、农行达成合作,中国移动与建行达成了合作,一直在5G领域发力的中国联通则与三家大行达成了合作,分别为中行、邮储和交行。

5G注入拓展了金融业的边界

金融业为5G的垂直应用领域之一,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其所具备的增强移动带宽、高可靠低延时等技术为金融业的众多金融科技技术的升级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列举了几项5G场景下银行业务的具体变化,如“在应用层面,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性可以为金融业务流程带入更多的‘实时属性,如人脸识别的更广泛应用、基于微表情的实时风控、新的支付手段、人机交互的普及甚至远程开户的放开等等,在5G环境下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文表示,5G的应用属于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范畴,将极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与金融科技息息相关的技术发展。“5G的出现运用于金融领域更多是通过提升上述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落地的效率和质量,将金融场景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触客渠道、风控逻辑、产品形态、服务和响应效率等等方方面面重塑和提升现有的金融科技。随着5G的广泛应用,我们看到的‘智能金融‘物联网金融‘智慧银行等名词将有望摆脱概念的桎梏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陈文说。

如从客户体验方面,目前几家银行推出的5G智慧网点的应用来看,普遍将AR、VR作為5G目前应用的主要场景。如在中行的5G智能+生活馆,客户能体会到不少耳目一新的体验:通过AR珠宝试戴,让购物选择更加精准;通过国外商旅取现,让更多的风景展现在自己眼前……金融服务被深度融合到人们各种生活场景中。

在浦发银行5G+智慧网点中,浦发银行推出了由空气虚拟成像技术和AR眼镜组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当用户在网点服务的过程中,提出专业度较高的需求时,可远程连接理财顾问,理财顾问将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客户面前,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此外,对话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也将以混合现实方式真实展现。据浦发银行介绍,由于数字建模和全息成像在数据传输方面对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专线和4G网都达不到这种承载能力,5G网使其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并能使得AR眼镜等穿戴设备变得更加轻便化,提供客户更舒适的穿戴操作体验。

建行去年推出全国首家无人银行后,5G科技无人银行也即将在北京地区推出,该网点将以5G技术为基础,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全息投影、VR/AR、大数据等新科技,应用在迎宾识别、互动体验、展示销售、业务办理等客户全旅程服务,实现网点“无人化”、客户“自助化”。据建行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共有10家5G科技无人银行陆续在北京投入运营。

不过,作为一项新兴技术,5G技术在为金融业赋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技术本身的不成熟、科技与金融边界如何界定等。陈文表示,金融行业应用5G技术应注意:一是技术自身的风险,一个是底层基础设施遭遇攻击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带来的系统性冲击,另一个是诸如链接更多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对于个别金融机构带来的更多个别风险;二是隐私和数据保护的风险 ,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无处不在,如何合理界定数据的使用范围,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三是对于金融服务机构的界定问题,诸如去年下半年国内兴起的开放银行概念中,除了基本的银行账户服务外,其余的银行职能几乎都可以变成APP功能组合,在5G时代这一趋势有望加剧,那么必然会产生大量游离在现有监管之外事实上提供金融服务的创业型公司,这些机构如何进行管理将构成新的挑战。

某业内人士指出,“5G极大拓展了传统金融业的边界。”他举例说,5G+金融,让金融产品、服务乃至于风控流程迈向无感化,金融服务实现与场景无缝衔接,这将使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在极大方便客户的同时,也使传统金融业的一些痛点有可能被打通。比如,小微企业贷款、精准扶贫等传统金融业相对薄弱的领域,就有可能借助金融科技,解决风险信息采集困难、放款流程较慢等痛点,进而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甚至颠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和运行逻辑。“即便如此,5G+金融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该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多元化与个性化并存,将成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即智能化网点与柜台服务并存,现金交易与线上支付并存,基于科技支持的后台数据批处理业务与市场交易层面的个性化、个人化处理并存,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与网络交易长期并存。

猜你喜欢
金融业网点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