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热衷于谈论“高智商犯罪”

2019-10-08 13:30
新传奇 2019年19期
关键词:案情高智商名校

多家媒体陆续采访了相关人员,从多个角度,试图拼凑出完整的吴谢宇。以往在社会恶性事件中从不缺席的声音“不想听他背后的故事,只想看他死”,这次并没有占领舆论高地。大家反而希望挖掘他背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

这些天,关于北大才子吴谢宇的新闻像连续剧般持续更新,在酒吧做男模、花几十万买彩票、在8小时审讯中顾左右而言他……每一条都能激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他在东窗事发、举国瞩目的时候成功隐身,又在销声匿迹好几年、逐渐被人遗忘的今天主动走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联想:他是不是不想再躲躲藏藏了?于是,去机场送人被解读成是“故意投案”。据机场保安透露,他给舅舅发短信导致母亲尸体被发现也是有意为之。再加上“北大”“学霸”等标签,一切与案情有关的消息都直指“高智商犯罪”,关于案情的讨论也愈演愈烈。

人人爱看猎奇内容

人们对于离奇事件,天生带有好奇的心理。南京大学碎尸案、重庆红衣男孩案、彭加木失踪案……这些由于当时技术手段不足、迟迟未被侦破而带有神秘色彩的事件,被总结为网上的十大悬案。这些悬案加上夸张的描述,赚足了大众眼球。

在吴谢宇出现之前,“高智商犯罪”曾是系列推理小说《谋杀官员》的标签。在每一部小说中,浙大出身的主角们(作者紫金陈毕业于浙江大学)分别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筹划、实施犯罪,最后脱身,完成“完美犯罪”。

再回头看吴谢宇的案子,他本人可能兼具“高智商+犯罪”,但从案情本身来看却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高智商犯罪。吴谢宇能够成为舆论的主角,可能还是因为他的不走寻常路,让关于他的种种猜想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案发后,所有关于他下落的猜测中,人们最深信不疑的,就是他已经逃到国外,隐姓埋名。直到他被捕,所有人才惊觉:原来这三年他一直在国内。

随着媒体报道的一点点深入,大家发现这水面下的逃亡故事越来越戏谑。

吴谢宇的朋友圈內容显示,他一直关注着社会新闻。他白天做教师,晚上到酒吧当男模。酒吧前同事说他保持健身,胸肌和腹肌都很明显。这样的吴谢宇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好奇。

推测式写作

每当社会中出现热点事件,人们对相关信息的渴求都是巨大的。这个时候,一种推测式的写作往往会应运而生。

一篇文章称,吴谢宇小时候撞见父亲出轨,尔后性情大变,还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文章中阐述的部分信息如吴父出轨,已经陆陆续续被媒体采访中的相关人士否认。

但接收了过多信息的观众们,已经很难分清自己得到的每个信息点的来源,以及是否可信了。

“想知道他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人们想知道吴谢宇背后的故事?他与其他社会恶性事件中的当事人有何不同?

首先,尽管北京大学在其中未必有责任,但就这起事件得到的关注度来说,名校标签仍是避不开的一个因素。国内的名校学生往往被看作心思单纯的学霸。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形成了反差,名校学生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到一起,也就尤为引人注意。不仅这桩惨案如此,清华大学投毒案和复旦大学投毒案都曾耸动一时。人们想要确切地知道,这些曾经的天子骄子,是在哪个时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其次,与无差别杀人的疯子相比,吴谢宇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嫌犯。无论是案发前还是逃亡后,他与其他人的相处并无明显异常。吴谢宇在逃期间尚未被发现存在再次杀人的情况,也使得舆论倾向于认为他的变异来自家庭因素。就像网友所说的一样,关注这样的事情,也能使看客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此外,在渴求吴谢宇故事的背后,可能还存在着一种自保的心理。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接受看似安全的社会也会无端出现恶性事件,如果能为完美男孩弑母找出具体的缘由,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因素。就像有的人指责被性侵的受害人穿得太少,是在潜意识里强化这样一个意识:她被侵犯是因为穿得少,而我穿得不少,所以不会被侵犯。似乎这样,就可以将自己和危险隔离开来了。

(《Vista看天下》)

猜你喜欢
案情高智商名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自控力越强智商越高
凌晨“案情”
是谁下的毒
别让你的高智商毁掉了你的前途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智商高,爱独处
“两高”刑事指导性案例的文本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