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城市振兴乡村产业的思考

2019-10-09 09:24张胜泉张新宜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6期
关键词:思考

张胜泉 张新宜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肥城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围绕粮食、蔬菜、林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肥城市;振兴乡村产业;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肥城市积极探索推进振兴乡村产业,奋力打造产业振兴的肥城样板。

一、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肥城市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特色、功能定位和发展预期,按照“一核两区四带四园多极”的结构进行规划布局。一核:即农高区核心区域,是支撑全区、辐射全域的创新创业链条完整、配套服务齐全、总部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创业高地。两区:以泰肥一级公路为分界线,按照产业特点划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位于泰肥一级公路以南,以一产为主,为商品粮、蔬菜、肥城桃三大主导产业的高端高效智慧生产示范基地分布区。北区——位于泰肥一级公路以北,以二、三产为主,为科技研发、创业孵化、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投入品和农机整备生产、物流贸易、文化会展、休闲农业等产业分布区。四带:包括以大汶河沿岸平坦肥沃的“汶阳田”为核心的高效商品粮种植带,以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为核心的特色高端蔬菜种植带,以万亩桃园种植区为核心的肥城桃品牌种植带,以北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竹林经济带。四园:包括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型农业投入品和农机装备产业园、农产品物流产业园、休闲农业产业园等4个园区。多极:包括田园综合体、“农字号”特色小镇、特色农业示范园为载体的农业“新六产”发展增长极。

二、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以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实现精准定位、特色发展。

(一)积极发展蔬菜产业

继续高举有机农业大旗,全面发展有机农业,擦亮“有机蔬菜第一县”金字招牌。积极推动有机农业功能园区建设,打造边院、安庄双万亩有机蔬菜示范区,带动有条件的地区蔬菜产业向有机化发展,创建省级有机蔬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升发展“马铃薯+高产粮+精品菜”模式,扩大“两菜一粮”的调优面积。积极引导设施蔬菜发展,扶持经营主体建设大拱棚、冬暖式大棚和高标准智能温室,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到2022年,发展有机蔬菜功能园区60个,有机蔬菜6万亩,设施蔬菜5.5万亩以上。

(二)加快发展绿色高质高效粮食产业

依托“汶阳田”腹地已建成的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积极推广粮食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大力推行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区域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品质化、集约化、精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45万亩,打造全省乃至国内重要的高效商品粮生产基地。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動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精深加工转化。

(三)大力发展优质果品产业

加快肥桃的保护和培优,实施肥桃保护与提升工程,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优化肥桃品种,不断改善肥桃品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培肥改良、起垄覆膜、有机物料覆盖、绿色控害等新技术;引导土地向种桃大户集中,提高标准化规模种植水平。以安站、边院、安庄、孙伯、王庄片区及北部环山路沿线“一片一线”区域为重点,发展优质核桃品种。发挥安庄镇前寨子村大樱桃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孙楼村大棚樱桃模式,扶持做大设施樱桃规模。培育和引进一批肥桃、核桃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到2022年,优质肥桃稳定在5000亩左右,大樱桃、核桃稳定在6万亩和12万亩左右。

三、推动三产融合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

(一)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

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字号”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打造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园区建设,统筹要素资源,融合发展关联产业,推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聚集区和核心区。鼓励各镇街区结合农业发展特色,合理建设1~2处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园区,着力提高特色农业园区的设施装备、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综合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培育孙伯五埠岭乡愁记忆特色小镇、大仟奇异小镇、恒昌草莓小镇、泰山·桃花源旅养特色小镇、汶阳书香小镇、湖屯竹林小镇、兴尚竹绿小镇等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绿色生态、美丽宜居、休闲宜游的“农字号”特色小镇。鼓励各镇街区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开发

依托肥城桃、有机菜、高产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工程,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条,壮大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打造2~3个区域优势显著的农业全产业链条,争取进入省级、国家级示范行列。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鼓励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依托富世康、福宽生物、众成科技、佳禾食品、绿源果蔬、嘉安远隆、立华畜禽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以有机蔬菜为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三)提升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依托君子文化、商圣文化、桃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建设省会城市群乡村休闲目的地、打造“桃花盛开的地方”乡村旅游品牌为目标,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规范化水平。围绕打造北部世上桃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片区、中部桃文化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南部古村落休闲体验片区、汶阳田农耕文化展示区,支持泰安五埠岭、古店春秋农耕庄园、恒昌农业、华盛绿能、鱼山唐乡、左传文化园、东兴农业等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精品民宿、研学基地、休闲农庄、采摘园等旅游新业态及乡村旅游集群,构建以休闲观光及度假为主多业态并存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优化乡村旅游产业链。利用境内的剪云山、牛山、陶山、云蒙山、布金山等2A级以上景区,融合休闲观光、体育健康于一体,连点串线,打造“最美骑行路线”,吸引省会都市圈内乃至省外、国外的骑行爱好者。在肥城桃核心区,利用高低起伏、沟壑纵横的地貌特点,结合桃花节和品桃节,打造国内赏花品桃的世上桃源“最美步行路线”。实施乡村驿站建设工程,支持旅游线路上的非景区景点村、主要交通干道交汇处等建设多功能乡村驿站。支持建设乡村旅游淘宝村,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探索发展“景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民宿“合作社”、民宿旅游服务公司等经营主体,打造高中低搭配、规模适度、竞争力较强的民宿产业。

(四)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依托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批发商和供销合作社等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发展O2O、C2B等新型电商模式,推动全市通过互联网销售名优特产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电商平台建设,建设农特产品、特色旅游等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现货交易平台。加大淘宝镇、淘宝村培育力度,推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业态的形成和规模发展。加快共同配送快递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的电商快递服务网,完善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商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依托汶阳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核心区重点建设智能联栋温室,推进智慧农业应用示范,打造支撑全区、辐射全域的智慧农业创新创业高地。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积极培育特色消费、体验服务等新增长点。稳步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鼓励发展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社区农业、农产品直销店、农业众筹等新兴农业业态,打造“农业主题公园”,建设一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实现产村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礎性地位,多形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好农业后继无人问题。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农户承包地依法托管、农村土地整组整村集中连片流转等模式,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金融支持政策和补助项目,整合支农资金向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支持扶持有规模、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直接转型升级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设立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打造品牌合作社。

(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专业化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引导工商资本开办企业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服务公司,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流通等产后社会化服务。重点在绿色高质高效粮食创建区以及有机蔬菜集中区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通过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统一生产环节和标准,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完善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向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可量化、可监管的公益性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壮大。支持供销社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建立为农服务中心,到2022年,实现镇街区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

(三)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不断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支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向大户集中,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联盟+农户”“股份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小农户与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连锁分销、电商直销等方式,引导小农户“抱团闯市场”,全面带动小农户增收,分享产业化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