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学生工作中目标管理强化的内在逻辑与效能动力①

2019-10-09 03:50苏琼瑶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作者思政责任

苏琼瑶

[摘           要]  目标管理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管理工作质量的优秀方法,该工作模式将成果预期提前,更明确地分配工作责任、效能。用于学生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组织方式的层次明确性,使各层次工作都能够获得显著目标与动力支持。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和高职学生工作特点,分析目标管理对高职学生工作的强化逻辑,说明其效能动力生成机制,并对相应机制的构建与利用方式加以说明,以期能够为高职学校学生的工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效能动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48-02

一、目标管理的理论内涵

目标管理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该理念认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能够实现从上至下的层层责任分解,使工作组织中所有成员都能明确工作责任与目标,由此可增强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协作精密度。同时,目标管理模式下的组织管理会出现显著的权限下放、自我约束特征,更强调基层工作人员的自我责任认可与履行能力。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目标管理更重视组织与工作管理的民族性,同时强化了目标的分解与执行能力,最终实现各个岗位上的权、责、利高度均衡,实现对总体目标的有效保障。

二、目标管理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逻辑

(一)目标管理要素与学生工作要素相匹配

目标管理常见的类型有业绩与过程主导型、组织与岗位目标的主导型、成果与方针主导型。从学生工作的特点来看,工作本身的服务功能价值优先级最高,工作队伍的绩效与队伍内部利益相关性略低,组织目标与学生管理和服务高度重合。由此来看,学生工作中的目标管理更适合采用成果和方针主导型,这种目标管理更有助于将学生工作责任拆解为学校方面的管理与服务责任、学生方面的自我管理与配合责任,成果与方针主导下的学生工作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工作各类参与主体(学校各部门、岗位)以及被动参与主体(学生)的目标协同,进而强化学生的工作质量。因此,可以认为目标管理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适应性较高。

(二)目标管理与学生工作路径高度相似

一般目标管理主要会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其更强调对企业内部所有成员积极性、功能能力的有效挖掘,因此对价值生成服务的要求更高。而在一般非经济型组织中(如政府行政单位等)的经济属性较弱,在目标管理的责、权、利均衡方面容易出现“利益要素”相对弱化、均衡关系达成困难的问题。但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服务具备半公共商品的属性,因此学生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经济属性,这为各岗位责、权、利均衡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本身内容复杂多样,参与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主体类型多样(如院党委、院团委、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就业创业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不同主体参与学生工作的目标不完全相同,但最终都应纳入院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中,在這种情况下,院校学生工作也将需要分解细化、执行监督、主体责任明确等基本条件,这类条件与目标管理的特征十分相似,因此也可以认为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来强化其效能。

(三)目标管理对高职学生特征的吻合特性

高校学生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有两类,一是校方工作人员,二是学生,后者是其他组织工作管理中很少出现的类型,而目标管理对学生这类特殊对象的管理有较高的适应性。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目标管理对其的适用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目标管理是以成果为导向的,为实现成果目标需要调动所有的关联要素并构建高度协同化的工作组织结构,学生工作中学生不仅是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也是自我管理的参与者以及其他学生工作的配合者,因此学生也会参与学生工作中来。但在传统学校工作管理中很难向学生分配责任,而给予目标管理思想则能够实现对学生责任的分配,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工作参与主体类型的完善度。(2)目标管理强调人性化和公平性的参与条件,高职学校学生普遍在性格上(较之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性格异质化水平更高,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果不了解学生需求,不征求学生对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意见,学生很容易抗拒管理。而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学生也能获得有效的参与空间,可以更好地表达需求、发表意见甚至参与学生工作方案的设计规划,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工作的开展条件,增强工作质量。(3)目标管理是一种可实时调整的灵活管理机制,目标、责任的拆解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高职院校不同学院、专业间学生的特点差异较大,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工作更容易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学生的群体特点,进而保障工作效果。

三、目标管理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效能动力

(一)增强学生工作者激励效能

目标管理模式下工作组织的成员管理将会构建更公平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为工作者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从工作动力生成的角度来看,这两类功能都能够强化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动力。

首先,在公平的工作环境下,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能够更全面地发挥个人能力、表达个人见解、感知个人价值实现的有效反馈。组织激励理论认为良好的组织制度、团队环境是增强组织成员环境感知的必要条件,其本质在于有效满足人的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分别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中从下至上的第二层、第四层和第五层需求),即成员在组织工作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高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其对工作稳定性的安全感受,公平的目标制定与规划制度让组织成员获得足够尊重,在目标规划、分解中组织成员可以提出个人意见和见解,这也满足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需求,多类需求被满足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动力。

其次,在目标管理模式下,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被分配了明确的责任,拥有了足够开展自身工作的有效责任,并受外部的有效监督。自我认知中的目标明确可以增强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工作的内生动力,在明确工作目标的情况下,只要其具备工作路径规划、工作方法理论积累及实践经验,就很少会遭遇到工作障碍,由此获得高度的工作能力自信并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外部分配的权力及责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利益(物质或精神利益,学生工作者所获得的多为后者),此类利益可以对学生工作者形成直接激励。外部约束作为负激励的主要形式,本身也能够激励学生工作者更好地落实自身职责,因此也对工作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二)增强学生工作整合与再分类效能

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相对分散,院校不同职能部门、岗位在学生工作中的职责大多不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部门的工作压力,但也削弱了学生工作总体指挥、协调运行的条件。而目标管理强调对工作组织内部各细节目标的聚合(通过上层目标的层层拆解实现),因此可以破解传统工作模式下各部门、岗位在学生工作中协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具体到实践中看,高职院校在基于目标管理思想重新设计学生工作体系、方法后,学校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规划和管理部门,负责向学校不同部门、岗位重新分配工作责任,在责任再分配过程中所有责任部门、责任人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表达工作需求、合作需求。在多方需求完整收集和处理的情况下,各工作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同条件可以提前构建,协同障碍可以提前破除,这更有利于学生工作体系内部的统一,从而全面增强学生工作的团队集聚效应。

(三)注入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动力

目标管理是目前组织管理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其在理论体系、实践方法体系方面都十分完善,可以为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设计等提供完善的指导与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给予目标管理思想的学生工作管理会更具科学性,进而实现更理想的工作管理效果。

具体到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实践层面来看,目标管理是一种基于行为理论的科学管理思想,重视对各方动力的有效调动。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存在两类需要外部动力激励的内容:(1)学生工作者需要激励,前文中分析总结了学生工作者的激励需求及激励方法,而相应激励的理论依据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该理论也是目标管理所依托的一类行为理论;(2)学生工作者也是学生工作的参与者,通过科学的意识、行为激励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效果,改善学生对院校学生工作团队的配合与支持条件。可以说目标管理为院校学生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支持,降低了院校自主研究、创新学生工作的压力,可以直接采用目标管理的组织与工作过程管理模式、框架,一方面提升学生工作的规划效率,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工作长期发展的方向正确性。

(四)辅助学生思政工作质量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正向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向性,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意识形态认知发展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性格多样化程度更高,其中存在負面心理、不良行为习惯、错误意识形态倾向的学生比例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出现管理问题,所以也更需要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

目标管理恰恰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工作过程管理方法,在目标管理模式下,院校首先需要根据高职学校的学生特点挑选更符合院校学生思政工作需求的党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等,由此提升思政工作实施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保证思政工作执行者质量;其次,院校管理工作中会对思政工作者施加压力,促使其自主发展和完善自身素质、思政教育专业能力,前者可以在学生中形成更强的示范作用,后者可以进一步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最后,院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根据被分配的目标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远期目标规划,能够进一步促进工作方法、过程、成效的持续改进,进而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综合本文研究来看,目标管理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需求的满足和支持程度较高,可以为学生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应用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能够为院校学生工作注入充足的动力。对此,本文也分别从学生工作者激励、学生工作目标整合与再分类、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学生工作中核心思政工作质量发展的层面阐述了目标管理在相应方向上的效能动力生成方式,希望能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相应学生工作发展领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明月.浅谈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2):397.

[2]李嘉超,储祖旺.高校学生工作团队领导力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288(6):127-131.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工作者思政责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谁的责任
责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