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019-10-09 03:49王郁婕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音乐课教材音乐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这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的延续性。但是就目前來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处于彼此各自为政的状态。在经过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学生会反映中学的音乐课没有小学的有趣,特别是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在逐渐减少,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二字。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整合研究与衔接

现在厦门市的中学音乐教材普遍采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教材,而在小学则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这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十八册教材应该是有连续性的,不可独立的。作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无论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都要老师们了解教材,也就是说,中小学老师要互相知道各自的课本上都有些什么课,有哪些内容是相似的,甚至是重复的。老师们只有完全掌握整体的课程框架,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里面更加合理化的设计安排。比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芬芳茉莉》,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同样也出现了。那么在小学六年级的《芬芳茉莉》中,学生欣赏了江苏地区、东北、河南地区的不同方言的《茉莉花》以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进行铺叙:“我们欣赏了各地的《茉莉花》,那么在你们接下来的初一音乐课中,大家还将继续学习到不同乐器演奏的和不同形式演唱的《茉莉花》,并且大家会学习到民歌的分类。”这样不仅是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导向,让学生能用探索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目前来看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较多重复的歌曲,例如《龙的传人》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六年级上册第五课重复出现,《欢乐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七课重复出现,《但愿人长久》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出现,《赶圩归来啊哩哩》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出现,京剧题材也出现多次,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是中国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梨园漫步》、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等,中国民族乐器也是教材中重复率较高的,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高山流水》、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悠远古风》、六年级下册《古风新韵》。

从以上内容来看,不仅有完全一样的歌曲演唱,也有同样的教学内容,甚至在同一个阶段中,也有重复的教学教材。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相同或者相似的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不觉得是炒冷饭。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对知识的吸收能力、音乐欣赏辨别能力等来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巧妙地选择不同的教法。

例如初二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中,我在导入的环节中采用让学生听歌曲旋律,体验竹竿舞,说出曲名。对比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的民歌》、六年级下册《阿细跳月》《火把节》让学生回忆起歌曲旋律。接下来复习已学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第三步是深入学习,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编创,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创编的热情。引导学生从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思考来改编。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创编歌曲的技巧。接下来替换歌词,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大意,以情感变化为导线,来选择创编风格。同时,要求学生改变歌曲的风格和速度,逐步丰富音乐形象,继续引导学生挖掘、体验歌曲的音乐性。最后回顾与展示,把旋律串编到一起,加入爵士版的中间段部分,最后师生反复齐唱结束。这三次创编,始终以歌曲原始的情感基调作为变化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明白为何进行创编。短短的几十分钟,一首属于学生自己的歌曲诞生了,这就是创作的魅力。通过创编,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装饰音、休止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深入的欣赏音乐,编织音乐。

以上这个课例中,我把小学和初二的教材做了精心处理,学生对这首歌曲还是比较熟悉的,小学阶段已经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初中阶段就没有必要再逐字逐句去学唱这首歌曲,而应更深层次的引导学生来对歌曲进行改编。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也避免了某些知识的重复教学。这种纵向性的教学方法,无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是对学生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效的,针对这一内容运用这种教法,应该说是比较巧妙的。

二、中小学教师自身交流的衔接

目前来看,中小学的音乐教研是分开的,中小学音乐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关注,这种泾渭分明的教学举措很不利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衔接。中小衔接,需要老师除了对教材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互相感受教学风格。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之上存在差异,而一些相邻的年级则会让学生表现出相同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及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大部分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声势律动、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当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中学的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成人化”,认为游戏、表演过于幼稚,造成肢体语言单一,中学的音乐课教师讲授得多,以学生聆听为主。

因此,在音乐教学的重要衔接阶段,中小学教师间相互听课、感受基本风格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衔接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少一份生硬,多一份流畅;少一份刻意,多一份轻松。当中学教师一板一眼的谈着某个知识点却遭受学生无情的“神游”时,不妨延续小学教师的风格,让自己也成一个孩子,共同做一个相应的音乐游戏;同样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上,当孩子们对你的语气、神态、手段有些索然无味时,也不妨学学中学教师那朋友般娓娓道来的风格。

三、关注衔接细节

(一)学习习惯的衔接

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也需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所谓“学习习惯”指的是把一些固定的、常用的课堂常规提前告知学生。不论是小学的学生,还是初一的新生,或者是老师自己一直带着的班级,开学的第一课必定是要强调课堂常规和对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学习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每节课必带的一支笔和一本音乐专用的记录本;每个人有固定的座位;学生们演唱时需要保持坐姿;演唱的声音,不要大喊大叫,只需要自然放松,轻声歌唱即可。如果这些常规没有提前告知学生,而是在课堂中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则可能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就当成耳旁风,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音乐课堂的进行就事半功倍了。

(二)音乐课外活动的衔接

音乐课外活动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表演欲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演才能。更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样的良好条件,创设大课间学生才艺展示,让中小学生都能在舞台上表演,并且互相观看演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爱好,也能使学生的音乐基础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音乐学习多元评价的发展

现在在很多的小学音乐课堂中都倡导使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表。里面包含音乐表演、音乐课堂行为规范表、班级音乐会等等内容。当学生步入中学时同样应运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衔接教学工作,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交流,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倩.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教学组织[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

[2]张凌霄.引导学生学会聆听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

作者简介:王郁婕(1984—),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本科,职称一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课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音乐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