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途径

2019-10-11 03:14于光军
北方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质高效

于光军

摘  要:内蒙古农牧业资源环境条件下,保障对市场稳定的农畜产品供给数量,保证在较好水平上的产品品质稳定性,产业内部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是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主要任务。要把握和提升生产技术及其应用和农牧业组织方式的现代适应性,将改造农牧业生产方式、农牧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牧区社区模式,推动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的规模化和由延长和扩展产业链向完善供应链转变作为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途径。

关键词:优质高效  改造农村  完善供应链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2019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關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提出要在“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

一、“优质高效”视角下内蒙古农牧业的特征

农牧业“优质高效”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变化为如今的为百姓提供安全食品和多样化营养摄入产品,为食品、药品、燃料、纺织品等生产领域提供原料。考虑农牧业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时代要求,优质高效农牧业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能够保障可稳定市场的农畜产品供给数量。如内蒙古乳业通过稳定持续地扩大养殖规模,能够对乳品加工企业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供给量,从而支撑其不断发展。二是能够保证在较好水平上的产品品质稳定性,以支撑下游的加工业生产保持稳定高效,并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形成产品信任。如内蒙古薯业通过提升种薯生产科技水平、扩大规模,通过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形成了对薯条加工、淀粉加工、菜薯贸易等不同领域提供不同马铃薯产品的生产体系。三是产业内部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以支撑农牧业的主要行业内部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如内蒙古乳业已经形成了在奶牛品种繁育、饲养、饲料、乳品加工、设备、市场营销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从技术研发、中试、推广到生产、制造服务、储运等完整的供应链,能够支撑内蒙古乳业运行的高效稳定。

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方面的现状,可以看到内蒙古农牧业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的生产组织与传统、零散的小农生产细胞并存,但从家庭生产向现代化生产的过渡生产形态——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发育不足。内蒙古既有海拉尔农垦集团这样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农牧业企业,在农村牧区也有大量以家庭生产为主、独立经营、各自决策的传统农户、牧户。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曾一度成为内蒙古农牧区改革发展的热点,但发展至今12年间,具备“优质高效”产业特点的合作社较少。

二是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大而强、小而精的产品(品牌),与发展有优势、种植养殖有规模、但没有稳定市场影响的产品(品牌)并存。内蒙古的乳都、薯都声誉全国;有八千年种植历史的敖汉小米,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超过排名第二近10个百分点的羊肉市场知名品牌,品牌的市场影响尚且较小,更不用说莜麦、葵花、番茄、胡麻籽油(亚麻油)、枸杞、沙棘等产品产业。

三是现代装备齐全、供应链完整的行业和整体上供应链装备残缺不全的行业并存。以乳业为代表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但在生鲜农产品产销环节上,如西瓜滞销等现象至今层出不穷,暴露出内蒙古农牧业专业化的储运设施不足,产地初级加工整理服务力量不足和农副产品从种养到餐桌、车间的运行“关键链条”短缺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

四是现代市场运营与传统甚至原始的产销模式并存,需求侧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拉动作用潜力较大。以城郊设施农牧业农企对接、电商下沉到田间地头等现代市场手段带动农牧业发展的同时,传统“贩子”在很多地区依然是农牧民直接面对的市场纽带。

二、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途径

(一)把握和提升生产技术及其应用的现代适应性

农牧业领域种养、汇集、储运、加工、营销各环节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找到推动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基本思路,在于找到适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2017—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等适应现代需要的各类指南,在技术供给与发展导向战略上给予引导,以满足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需要。

1. 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于农牧业而言,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需求侧的视角,去发现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从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视角,市场变化有4个方面在左右着市场需求的演变趋势。

(1)城市化趋势。内蒙古城镇的功能在逐渐萎缩,转变为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专业供应集中。人口向盟市政府所在地以上城市集中的基本潮流已经形成,也成为未来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这对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影响,在于现代城市生活中,加工品逐步替代食材原料,对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和品质稳定的要求越来越鲜明。

(2)老龄化与低龄化人口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一般消费产生抑制作用。社会消费倾向于对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教育、娱乐、高端食品的消费。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养老、康养的消费增加,而食品、服装等基础性消费升级减弱。子女成长、教育、住房等的巨大压力,抑制了作为消费主力人口的青壮年自身消费。这对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影响,在于对农产品营养、愉悦方面的要求提升,对农牧业生产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方面的要求快速显现。

(3)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进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阶段。平均收入水平的结构性分化开始出现,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趋缓,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保持较高增速,这对城市消费升级高端化的趋势产生一定的阻滞效应。这对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影响,在于消费者对质优价廉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

(4)恩格尔系数收缩,文化(精神)消费渗透到百姓日常消费之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比例的降低,对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影响,在于大规模、低成本、供给量稳定、供给品质稳定成为农牧业生产单元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2.要适应农产品作为原料的低价格、低成本需求。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意味着农牧业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供应链条延长、环节增多与审慎消费并存。从社会投资需求立场分析,农牧业生产环节产出品作为原料的比例不断加大,因而产业链后续环节对农牧业降低价格的约束将不断增强。这种趋势要求在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中应将农牧业科技进步、生产组织选择的方向定位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3.要适应不断增强的需求侧对营养和愉悦的需求。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长预期降低、社会稳定和谐、老龄人口增加、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备受关注等新时代特点,引导市场对农畜产品的营养越来越关注,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营养健康;从关注营养健康到提高适口性、美味度等愉悦要求,对农畜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品种改良、新品种研发都在产生巨大影响。农牧业科技、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农畜产品储运科技在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适应国家战略安全的需求。国家战略对于农牧业生产的安全,首先是粮食供给数量保障,从具体政策落脚点看,就是要守住耕地的基本红线,推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农牧业生产领域,国家战略安全还牵涉到在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环境下,7亿多拥有土地的农村牧区人口的经济安全,农牧业体制机制的调整,要守得住土地对于农牧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宪法规定下,农牧民与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农牧民在承包的土地上享有的收益权益保持稳定。与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相关的国家战略安全是生态安全,内蒙古履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国家战略定位,农牧业生产生态化是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要约束条件,农牧业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需要适应这个定位。

5.要适应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变化、农牧区人口回流职业意向的变化。农牧业劳动力流出带动的农村牧区人口流出,农牧区空心化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但从内蒙古大部分农牧区社区发展、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政策等综合分析,农牧区人口流出还会持续。人口流出一方面会带来农村牧区资产和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也使产业发展不能够再依靠农村牧区劳动力存量来进行。留在农村牧区的老龄人口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农牧业科技推广中的传统瓶颈。

(二)把握和提升农牧业组织方式的现代适应性

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体系建设,既受农牧业科学技术影响,也受土地产权、工商管理等制度影响。优质高效的农牧业需要有一定的规模、需要现代科技保障,推动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要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应用。

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空心化,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稳定性要求,对农村牧区土地的规模化影响较大。以传统租赁方式集聚土地,会加大土地利用成本,给生产者带来成本压力;同时,历史经验证明,租赁给对土地本身提质投入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土地(草场)质量下降,与生态建设相悖。因此,如何选择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成为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关键环节。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重新布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区域产业决策,受国内产业链、产业分工格局不断深化的影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内蒙古农牧业资源、农畜产品特殊性逐步衰减,意味着农牧业企业的竞争将扩展到更广泛的农畜产品生产领域。企业的发展壮大,将替代产业成为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主体。

三、对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途径的思考

(一)改造农牧业生产方式、农牧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牧区社区模式,实现农牧业的根本性变革

生产方式的转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农牧业生产方式是左右农村牧区上层建筑存在形态的主导力量。正如“空心化”、农牧区资产、资源闲置现象愈演愈烈所昭示的客观性一样,内蒙古地广人稀的人口资源环境匹配关系,会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进程中对推动农牧区社会状态的变革。把握这一趋势,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给予的制度创新机遇,探索适合内蒙古区情的现代农牧庄园、未来现代化村落建设的新农村形态,是实现农牧业根本性变革的重要途径,将从根本上构建起内蒙古优质高效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推动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的规模化

深化改革,将土地制度改革、市场监督(工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等结合起来,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庄园化农牧场,文旅企业与现代家庭农场结合的小型农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村庄结合的现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现代农牧业生产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突破口,培育有实力的、活跃的、有创造能力的农牧业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成为转型的主力,是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核心动力。

(三)由延长和扩展产业链向完善供应链转变

提高通过供应链对生产、服务延伸的整合力度,推动劳动力回流落脚的城镇加工业发展,促进城乡生产服务协调发展,加强中试熟化、量产等技术层次在供应链分工中的完备性,构建农牧业全产业链产业网络集群等等,立足区情从全新视角规划、落地优质高效转型措施,应成为内蒙古农牧业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J].吉林农业,2018,(17).

[2].袁源,張小林,李红波,胡晓亮.西方国家乡村空间转型研究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2019,(8).

[3].郭向好.农业经济转型和农产品质检的关系探讨[J].中国商论,2019,(14).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优质高效
荔枝种植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运用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
如何让语文教学的美学绽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