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中应处理好的五对关系

2019-10-11 03:14邢智仓朱晓俊
北方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邢智仓 朱晓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和追求的更高目标。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决定了必须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特别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传统动能与创新动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政府和市场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内蒙古  高质量发展  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速度和质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是零和关系,不存在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主要矛盾仍是发展不足,坚持发展仍是解决内蒙古所有问题的关键。“十三五”以来,内蒙古经济持续下行,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若经济下行持续下去,内蒙古与其他省区市的发展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既影响对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期,也会影响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不是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其中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内蒙古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才能做大全区经济总量,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质量不等于低速发展,也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发展,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做支撑,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高质量发展为稳增长提供方向。一味地片面追求高增长也是不合规律与实际的,这也是内蒙古过去过分强调高速增长给我们带來的最大教训与启示。高质量是高效率增长,更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这就要求内蒙古的增长要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够更好实现绿色增长。同时,能够发挥全区的“绿色”价值,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工业绿色发展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处理好传统动能与创新动能的关系

传统动能是基础动力,创新动能是核心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资源型地区传统动能逐渐减弱,而创新动能培育不足,这导致了新动能培育带来的增长无法对冲与传统动能弱化带来的缺口。因此,推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重振传统动能,加快培育创新动能。从需求侧来讲,在当前资源型地区投资增速和投资效益双下滑的情况,应继续发挥好投资的推动作用。一是增强投资的有效性。继续补短板的基础性投资,适时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充分运用产业引导基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科技投资风险补偿资金等,加大对创新能力建设、特色产业链培育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优选投资项目。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策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围绕传统资源型产业,积极谋划一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增量优化带动转型升级。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设招商引资服务平台,改变传统招商引资方式,实施精准招商,重点推进产业型专业招商、区域型定向招商,提供精准招商引资服务。

从供给端看,关键是发挥好创新的作用。鉴于内蒙古自主创新供给能力不强这一事实,仅仅依靠内生性的自主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创新状态得到明显改观,更需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创新。一是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和建设,通过搭建创新平台,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二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引进项目、技术弥补创新不足,增强技术创新的供给能力。通过大项目带动相关配套技术、项目落地,进而引导相关创新主体自主实施一批创新项目,提高技术的供给能力。三是强化自主创新,要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产业变革的制高点。紧紧盯住世界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趋势,围绕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三、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不是1+1的关系,而是1+1>2的关系。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讲,传统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体量大,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传统产业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衍生出新兴产业,或者与新兴产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或者业态。新兴产业是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能够直接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

因此,资源型地区在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时,一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和能源优化组合优势,以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绘制补链、延链路线图,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规范行政行为,充分尊重企业意愿,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壮大规模。二是加快导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更加注重用科技改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新产业集群。此外,第二产业价值链、产业链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撑,资源型地区必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互联网+”、电子商务、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等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专业服务体系。

四、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可持续的发展,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由于资源型地区过去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发展使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逐渐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了长期的矛盾,一个个的矿区成了生态的“伤疤”。加之部分资源地区是生态脆弱区,生态极易受到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一方面是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全国资源型地区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首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淘汰无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更好实现绿色增长。其次,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推进产业生态化,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工业绿色发展和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绿色矿区建设,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形成绿色实体经济发展体系。最后,加快形成多方投入的环境治理格局。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测算,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达到2%—3%可改善环境。在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背景下,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集各方力量一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不同发展阶段,處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着力点和关键也应有所不同。过去一个时期,资源型地区抓住国家能源化工需求井喷式增长的机遇,加快实施资源转化战略,运用资源引资金、资源带项目方法,通过行政力量进行大范围宽领域资源调配,吸引有实力的专业化企业发展资源型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例如,在“煤炭黄金十年”期间,资源型地区通过配置煤炭资源、土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这也为资源型地区发展留下了“后遗症”,煤炭资源被套取、工业园区大量土地资源占而不用。内蒙古鄂尔多斯政府为吸引京东方、华泰汽车等项目,分别以约10亿吨的煤炭资源和两处煤矿探矿权作为交换条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愈来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在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发挥好价格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范围、扩大市场定价范围,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二是加快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特别是矿产资源配置的方式要从政府配置彻底转向市场配置。三是营造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特别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准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好营造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四是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形成“百姓有就业、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社会有活力和绿色有价值”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同时,给予广大基层干部试错空间,解决干部职工“不愿干、不想干、不敢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王一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471257473501972,2018-02-26.

[3]付东梅,刘军.内蒙古投资效益分析——问题、原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7,(9).

[4]李田.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N].吉林日报,2018-08-03.

[5]杨丹辉,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基于后发国家EKC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6,(1).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中小学合唱基础教育扬帆起航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