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2019-10-12 14:20杜佳年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摘要:苏州评弹分为“评弹”及“弹词”,其音乐结合甜美见长的江苏苏州附近方言,音乐婉转悠扬,情感细腻,但也有少数情绪激昂。苏州评弹表现张力较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其区别于普通五声调式的民歌,其通常使用的是六声调式或七声调式。苏州评弹唱腔种类繁多,乐曲句末间隔独特,形成其独特的韵味。本文主要从苏州评弹的乐曲、乐器以及音乐调式三方面出发,具体分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音乐调式;苏州评弹;句末间隔

一、引言

苏州评弹主要分为的只讲不唱“弹词”及又讲又唱的“评弹”两种。苏州评弹的历史悠久。弹词在明朝嘉靖年间的《西湖游览志余》中已有记载,在清初時期、民国时期出现盛行,评话则可追溯到宋朝,在清朝中期盛行,然而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娱乐消费趋向于快餐化、多样化,人们对古老的苏州评弹的兴趣降低,苏州评弹的艺人锐减,苏州评弹传承问题堪忧。

对于评弹或弹词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江苏苏州当地以甜美见长的吴语方言以及所处的江南水乡。首先,江南的繁荣使得江南成为一个全国的文化中心,使得苏州评弹能够吸收其他剧种的特色[1]。其次,江南水乡赋予了江南人一口甜美温婉的方言,糅合着地方方言以及其他文化之精华,苏州评弹的音乐才如此独特。苏州附近的吴语方言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苏州评弹在表达情感时的细腻委婉,音乐的优美动人,尽管少数苏州评弹作品情绪激昂,但苏州评弹,且其在大众心中的一般认识主要还是以抒情为主,故其在整体上音乐特色仍旧较为统一。

苏州评弹使用七声调式。而江南地区的民歌以五声调式为主,五声调式主要包括宫、商、角、徵、羽,且缺少三整音以及半音,在结构上只含有五个音的缺点使得它在表现力上始终不如七声调式或六声调式的苏州评弹丰富,对比之下会显得五声调式民歌表达略显单薄,且民歌的表现力缺乏、可变化层次简单会极大限制民歌的后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人们的不断尝试,民族音乐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变化,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如通过节奏快慢的变化来赋予音乐更多的层次的板腔戏曲;如通过将表现迥异的音乐情绪变化地去拍进行串联起来从而形成更多层次的曲牌体戏曲;如请人做法事时,法师或是和尚需要进行做法会,需要不断念经,一般可达七个小时的法会若全由五声调式的唱段则显得单调,法师或是和尚常常会选择穿插一段六声调式或是七声调式的唱段,或是念咒语、更换经文内容等方式,提升唱段的表现张力,使得唱段表现层次更加丰富。总而言之,七声调式比五声调式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

苏州评弹使用的七声调式避免了表演单调以及音乐变化层次单一,它极大地赋予了苏州评弹更强大的生命力,使得苏州评弹能够持续性演出而不让听众感觉单调乏味。实际演出时,艺人将一些长篇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改编成评弹曲目,这能够使曲目不间断丰富多样得唱许久不停,有时可坚持几十天。

本篇文章针对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从其乐曲、乐器以及音乐调式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剧目以及作者实际考察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二、乐曲的句末处理

苏州评弹的乐曲的每一句的句末会通过一个间隔将唱词的最后一个字与整句分隔开来。而这主要是与当地方言习惯有关,苏州方言喜好拖腔,即在最后一字上延长其音调,很可能是造成苏州评弹形成句末间隔的原因。

苏州评弹的句末间隔给予苏州评弹独特的韵味,也使得句末间隔成了区分苏州评弹各个流派的关键点之一[2]。苏州评弹的曲目中,句末间隔长短不一,具体看曲目的实际需要,在剧情高潮、矛盾冲突激烈时,往往只有一个音的间隔,以此契合此时的音乐情绪,如蒋月泉的《杜十娘》中“她是自怜身落在平康”的“平康”的间隔。

三、苏州评弹的相关伴奏乐器

苏州评弹主要使用的乐器为三弦以及琵琶,偶尔还会使用二胡等其他乐器。苏州评弹的乐器以颗粒性音色为主,即主要为断音,单个音是不连起来的。如在蒋月泉的《杜十娘》使用的是琵琶与三弦,它利用声部的高低以及声部的繁复与简单使得该曲目表现力丰富。而苏州评弹实际表演过程中是人声与乐声相结合,人声在此作为一种覆盖性音色,颗粒与覆盖、断与不断互相补足,它们的结合大大增强了苏州评弹的表现张力以及穿透力。

四、苏州评弹的音乐调式

苏州评弹的音乐调式主要为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与普遍的五声调式不同。实际曲目中,苏州评弹并不单一使用七声调式或六声调式,调式变化较为丰富,但较常使用的以六声调式为主[3]。苏州评弹中的六声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进行相关变化的,即在宫、商、角、徵、羽中加入偏音变宫或的偏音清角,如徐云志的《寇宫人》以及徐丽仙的《情叹》皆可以找到相关片段进行例证。

五、结语

苏州评弹以江苏、浙江等地为主要流传范围,然而除此以外的地区对其却知之甚少。苏州评弹独特的句末间隔以及它独特的吴语方言造就了它婉转悠扬、情感表达细腻,音乐优美的特有韵味,它以琵琶和三弦为主的乐器构建的多声部关系,再配之以覆盖性音色的人声极大增强苏州评弹观赏性,带来更强的感官体验,且它七声调式或六声调式赋予了它多种变化的可能。它们给予了苏州评弹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同时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宣传,让苏州评弹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苏州评弹的传承[J].剧影月报,2019(2):75-76.

[2]杨千毅.浅析评弹艺术的音乐性[J].音乐时空,2016(8):42-43.

[3]吴磊.苏州评弹之伴奏音乐探析[J].大众文艺,2014(16):142-143.

作者简介:杜佳年(1996-),女,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