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非物质遗产尊重非物质遗产

2019-10-12 13:05郑锋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创新与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大力开展挖掘、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助于为创造精神财富汲取源泉,提高民族的凝聚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分析;弘扬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刻认识,既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要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体系,大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力,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非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分析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这一概念有明确的规定,从本质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以传统文化形式表现的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形式,具体分为传统美术、医药、舞蹈、曲艺等十大类别。这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它以艺术或文化的形式存在,具有本民族的独特创造力,它既可以表现为物质的效果,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它有民族独特文化属性。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活态性,它是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延续,它具有独特的存在形式。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是靠着世代相传而流传的,一旦传承活动停止意味着他的消亡。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具有变异性,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会有某些差异性的变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遗产,这种特殊不仅体现在它的外部形态的特殊性方面,更重要的还体现它独特的传承表现形式上。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借助有形的物质形态,这种传承多依靠人与人的精神交流,强调运用口述的语言,亲身的示范,以及各种观念的积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是无形的和抽象的,具有口耳相传的性质。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多元性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记录了特殊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而且可以在不断叠加中产生新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创新,它是被人类继承并不断传递的新的活态文化,这种继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的传承必然是多元化的,是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有效传承和不断创新的。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求传承人掌握这种独特的技能,这种技能本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部分,在传承过程中需要经过不断学习实践,从审美的角度对技巧进行深刻的雕琢,技艺传承是非遗传承的主要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蓬勃发展,可以进一步挖掘保持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为地方积累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群众的精神引领作用,借助非遗项目能够实现传承优秀价值观的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极强经济价值,而且是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代表,更是全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加大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力度,才能发挥非遗对现代社会的促进价值,满足全社会对优秀精神文化的现实需要。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

为了达到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还要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划与体系。首先,全面的挖掘梳理地方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梳理工作,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的目标。其次,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要的资源与设备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安排,合理的拟定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预算,地方政府应当配套资金支持。第三,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职能部门,设立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在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总体质量水平。第三,大力的挖掘地方非物質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挖掘地方特色非遗项目提高非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第四,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辅导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素质,依靠专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好具体的非遗传承工作。还要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工作,经常性的举办非遗项目的展示活动,借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宣传日等提高非遗项目的影响力。第五,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成立非遗项目展览馆,或者依托非遗企业开展宣传展示工作,以及号召非遗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非遗人才。

三、结论

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我国社会还要大力完善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构建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体系,提高开展非遗工作的有效性,在现有条件下为保护非遗做出应用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彦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以苏绣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8):53-55.

[2]李霞.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国际公关,2019(7):261.

作者简介:郑锋(1978.5.2),汉族,河南项城,本科学历,河南大学毕业,现任河南神雕雕塑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