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问题探讨

2019-10-12 14:40杨荣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企业

杨荣

摘要:在供应链金融视角中,供应链中的供给方需要企业定期偿还资金来获益,如果企业从供给方中获取了资金后,不能定期偿还定额资金,就会导致供应方承受经济损失,因此供给方会根据企业信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值得信赖,若其信用水平高才会通过业务申请,向企业发放资金,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企业是可能通过一些虚假、过时等不良信息来营造自身良好信用形象,使得供给方被假象蒙蔽,随之承受经济损失,这就是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信用风险。对此本文将展开相关分析,阐述企业信用风险来源、现企业信用评价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企业;信用风险

一、引言

融资、信贷等金融业务是现代很多企业维护自身资本、保障自身发展动能的手段,因此这些金融业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资金供应链关系,同时这层关系具有循环特征,即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必须定期向供给方交付定额还款,确保供给方获益,说明企业是否能良好还款,是维护供给方经济水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供应链金融的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金融关系是否具备循环关系取决于企业信用水平,若企业信用水平低,不能履行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偿还义务,就会导致供给方受到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供给方必须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如果评价结果显示企业信用水平低,则说明企业信用风险高,一般不会选择放款,而在现实情况中,供给方在信用评价作用下依旧频繁遇到信用风险问题,原因就在于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使得信用风险爆发概率过高,因此对评价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来源

(一)虚假信息

某些企业出于违规目的,在向资金供给方提交业务申请时会对自身的某些信息進行伪造,生成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会起到蒙蔽供给方的作用,使供给方根据虚假信息来进行信用评价,这样得出的结果自然是有益于企业通过业务申请的,但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可靠的,因此当供给方被虚假信息蒙蔽,向企业提供资金之后,此类企业通常就不会定期交付定额偿还款,导致供给方经济受损,没有起到支撑供应链金融循环的作用,并未履行自身义务。例如某中小企业本身信用水平较低,但因为经营不善,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的资金漏洞,所以该企业想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来获取资金,弥补漏洞,但该企业深知自身信用水平不足以让供给方放款,随之对企业当前获益情况、用户量等信息进行了伪造,营造出自身具有较高偿还能力的形象,而供给方被此信息蒙蔽,认为该企业偿还能力高、信用风险低,随之放款,结果显而易见,该企业并没有定时偿还定额款项,爆发了信用风险[1]。

(二)突发性违规操作

所有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都可以视为违规操作,而资金供给方对一些常见的违规操作早有防范,但违规操作中存在一种突发性的操作行为,该行为难以防范,很容易导致信用风险爆发,即某些企业本身信用水平良好,但出于某种原因,突然会利用自身原本良好的信用来获取资金,随之不履行偿还义务,这种行为代表此类企业舍弃了自身原本良好的信用,因此供给方很难防范。例如某企业在以往经营中信用水平良好,但因为某次业务亏损过大,企业出现了隐性负债,所以该企业为了偿还负债,在自身信用水平下降之前迅速地向供给方提交了信贷申请,受该企业信用良好影响,供给方也在短时间内放款,而随后该企业并没有履行偿还义务,导致信用风险爆发。

三、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现企业信用评价问题

以上两大企业信用风险来源影响重大,各风险爆发率较高,说明供给方在企业信用评价中存在问题,对此下文将对供给方在各风险来源层面上的企业信用评价问题进行分析。

(一)虚假信息层面上的企业信用评价问题

在虚假信息层面上资金供给方的企业信用评价问题有两大表现,即评价人员操作不当、缺乏可靠信息来源,各问题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1.评价人员操作不当

虚假信息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理应得到防范,但实际情况中可见,很多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对于企业提交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并不重视,只是单纯依照当前信息与自身评价指标、标准来进行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资金供给方被虚假信息蒙蔽,而评价人员的操纵行为显然属于不当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人员之所以会出现不当操作行为,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评价人员自身素质水平不高,即出现不当操作行为的评价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他们对于信息的可靠性并不重视,因此操作行为表面化,无法判断信息可靠性,这是导致虚假信息得以蒙蔽资金供给方的根本因素之一;第二,资金供给方内部管理力度不足,即为了避免虚假信息下信用风险问题发生,资金供给方应当做好内部管理,要求相关人员对信息可靠性进行判断,但事实上多数资金供给方的内部管理力度不足,并没有让相关人员重视到信息可靠性,管理制度约束性不强[2]。

2.缺乏可靠信息来源

面对虚假信息的风险影响,多数资金供给方在企业信用评价中已经有防护意识,随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但结果显示供给方很难去判断信息是否可靠性,原因就在于资金供给方缺乏可靠信息来源,即当资金供给方想要对信息可靠性进行判断时,就必须从某个渠道来获得可靠信息作为参照或“证据”,如从某个渠道中获取企业用户真实数量等,这样才能做出判断,而事实上不少资金供给方并不具备这样的渠道,因此难以对企业提交信息可靠性进行判断。这一条件下,因为资金供给方缺乏可靠信息来源,所以导致自身不能对所有企业提交的信息可靠性进行判断,这就是导致资金供给方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的原因之一。

(二)突发性违规操作层面上的企业信用评价问题

1.评价体系缺乏追溯力

评价体系缺乏追溯力代表资金供给方所设立的评价指标不完整,其中多数指标都是针对当前信息的,并不包括企业历史信息,因此资金供给方难以对突发性违规操作进行防范。即假设某企业当前信用水平良好,但最近出现了业务亏损,这时如果资金供给方的评价指标中包含企业历史业务指标,就能根据这一指标判断该企业是否可能做出违规行为,而现代资金供给方的评价指标中就缺乏了历史指标,无法对企业信用进行追溯性评价。

2.评价标准不合理

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中,资金供给方通常是依照评价标准进行因子计算来得出评价结果的,说明当评价标准不合理,则计算结果不可靠,而在不可靠的结果之下,评价人员就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导致一系列风险爆发,其中就包括突发性违规操作。即单纯从因子计算结果中,评价人员是可以判断出企业未来资金运作情况的,如资金涨跌趋势、幅度等,但如果计算中代入的评价标准不合理,如未能根据评价目标实际情况来设定标准,就会导致资金涨跌趋势、幅度结果表面化,不足以判斷企业做出突发性违规操作的概率,最终造成误判。

四、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现企业信用评价应对策略

(一)加强内部人员素质水平、做好内部管理

针对评价人员操作不当问题,首先资金供给方要对内部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加强,即针对在岗人员应当对他们进行培训,阐述虚假信息的影响与特征,以便于内部评价人员意识到虚假信息所造成的影响,并帮助他们从信息表面初步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如某资金供给方在人员培训中就列举了一个案例,其中企业提交了营业利润率的虚假信息,营造出自身经济发展稳定、偿还能力良好的假象,随后培训人员提出了宏观评价概念,指出了该虚假信息与其他信息指标的不对称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整体审查,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提交信息整体上的异常,有理由怀疑营业利润率是虚假信息。其次资金供给方在培训之后,应当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加强,要求所有评价人员在工作中对所有企业提交的信息都进行虚假信息判断,若经过判断依旧造成虚假信息下的信用风险,则相关人员要接受处罚,这样可以强化相关人员的评价意识,重视虚假信息的影响,由此消除虚假信息下的信用风险爆发。

(二)借助政府渠道、获取可靠信息来源

资金供给方单纯依靠自身资源确实很难获取可靠信息,但地方政府作为金融市场监管者,其有权利、有义务去获取可靠信息,因此资金供给方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来获取这些信息,以便于自身对虚假信息进行审查。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资金供给方与企业是要签订业务合同的,该合同经地方政府管理将具备法律效应,这时地方政府在其中就充当了监管者角色,需要在公共利益角度上对企业当前状况进行监查,获取相关信息,而信息应当提交给资金供给方,以便于他们做出准确判断,此举可以保障金融市场问题,同时也消除了虚假信息的影响。

(三)强调评价体系追溯力、完善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缺乏追溯力代表资金供给方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整,因此为了避免突发性违规操作问题,资金供给方应当强调评价体系的追溯力,在原有体系上增设历史信息指标,促使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历史信息指标有很多,不便赘述,但其中至少要包括三大主要指标,即企业当前负债率、经营利润水平与趋势、经济水平是否稳定,若这三大指标中有任意一项存在不良表现,则说明企业偿还能力不足,大概率出现突发性违规操作,针对此类企业必须慎重考虑是否放款,由此消除突发性违规操作的影响。

(四)针对不同企业、灵活调整评价标准

因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固定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对此建议资金供给方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等来设立不同水平的评价标准。即首先根据各行业GPD数据可知该行业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若GPD数据良好,则说明行业内各企业理应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这时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原有基本标准,其次当GPD数据不好,则说明企业内各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不高,这时就必须适当调高评价标准,避免突发性违规操作发生。

五、结语

综上,本文对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企业信用风险来源、资金供给方企业信用评估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可知,在企业信用来源上,资金供给方企业信用评估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说明资金供给方在供应链金融关系中面对这较大的风险,而通过文中策略可以消除当前问题,起到降低风险程度,保障资金供给方稳定运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桥新,陈文,徐亮.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55-56.

[2]程砚秋.基于违约判别度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510-517.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企业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