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个性化阅读实践与研究

2019-10-12 12:56周朝晖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研究

周朝晖

摘要: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应读出个性,读出“自我”。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将“悦”读、“精”读、“研”读、“创”读四个方面具体实践到学生的阅读中,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飞心灵,彰显个性。如此,才能逐步让学生确立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应成为教师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应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由“悦”读向“精”读、由“研”读向“创”读逐步深入,为学生开创一片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的原野绽放学生灵性的花蕾,还阅读教学以鲜活的色彩。

一、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开篇“悦”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要实现阅读的异彩纷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能够真正开篇“悦”读。首先,要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和对话,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状态,并以一种平常心和学生交流。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默读,有的学生喜欢几个人合作读,有的学生喜欢带着课后思考题来阅读,有的学生喜欢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內容、体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尽可能自己读懂课文,并与文本对话,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最后,教师要引入“容错”的评价观念。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思维碰撞后,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他们得出的阅读结论有时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出错的权利,要能看得到全体学生的变化发展,感受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只有在这样多元化的个性解读中,学生的人格才能得以完善。

二、引导学生潜心文本,学会“精”读

阅读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精读文本,才会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体验到语言文字的精美绝妙。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与学生是否能真正走进文本、潜心文本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亮点”,高明的教师能够很快地捕捉到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亮点,而后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亮点静思默读,沉进文本,充分发挥想象,调动情感,触摸作者的心跳和灵魂,进而感受文本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完成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散步》一文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一家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在充分地自读感悟后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喜欢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的责任感,讲原则,不溺爱孩子。”有的说:“我喜欢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有的说:“我喜欢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有的说:“我喜欢文中的母亲,她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这样,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细读静思,个性之花在交流感悟中争奇斗艳。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深入“研”读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从学生潜心会读后发表的独特见解中抓住文本的关键点、难点、生成点,提炼出有价值、具有合作意义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和整理,从而发掘出文本的真正内涵。同时,这样也能更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端午的鸭蛋》为例,在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这样写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这个见解后,马上组织学生讨论赞成哪种看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前者,认为它是从结构的严谨角度分析的;有的倾向于后者,也认为这样写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深刻地挖掘文本所展现的价值,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激发“创”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能真正落实。同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鼓励他们大胆地以开创性的思维陈述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斑羚飞渡》为例,对于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果你是文中的猎人,你会对那些牺牲的老斑羚和获得新生的小斑羚说些什么?这样在联想中,学生既接受了教育,又发展了想象力。

教师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关照学生的阅读心理,应以学生自己的“悦”读、“精”读为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理解、鉴赏文本,同时不忘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笔者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同桌宝贝